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国家助学贷款模式”是倍受国家推崇的助学贷款模式,通过分析“河南模式”运行现状及其不足,结合我国国情与借鉴国外开展助学贷款的经验,探讨弥补我国助学贷款运行机制不足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是其可持续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河南模式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该模式运行六年状况良好,但也存在高校惜贷、贫困生认定难等问题,需完善政府对高校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贷款豁免制度和高校对院系的激励约束机制。本文提出构建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合理应用考核结果、及时兑现承诺、对还款期内出现重大伤残事故的借款人实行贷款本息减免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要在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对个人信用机制的宣传和落实力度,形成习惯服从制度,制度转化为个人诚信习惯的有利的社会环境;要落实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事业编制和建立银行合理支付学校业务费用的机制;要简化毕业生还款程序,完善管理考核机制和管理信息系统,从而保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资助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手段。河南省助学贷款工作在历经艰难曲折之后,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构建了一个“责权利统一、奖惩激励机制健全、违约约束机制功能强大”的管理模式——“河南模式”,实现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历史性突破,河南高校及学子也因此获得了充足的贷款支持。  相似文献   

5.
赵冬冬 《河南教育》2014,(11):32-35
<正>"河南模式"的核心:一是建立两级管理平台,强化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二是改革风险补偿金的管理使用办法,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学校、银行等有关各方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999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开始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在当时,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强力推进的惠民政策,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和根本措施。其  相似文献   

6.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在多年的助学育人实践中成就巨大,功不可没。但因为政策的制定不尽科学,在其运行过程中,不少地方也出现了助学贷款公益性被逐渐削弱的苗头和趋势;贷款办理手续繁杂,工作量大,贷款催还被动无力,形成了贷款工作人员严重的"怯贷""烦贷"心理等现象。为了"河南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河南模式"公益性原则的绩效评价体系应该秉持"公益为重"和"多维全面"的原则,尽量缩减贷款手续,做好其他辅助工作。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探索,逐渐形成了以校园地助学贷款为主、生源地助学贷款为辅、国家开发银行为主力、其他银行共同参与的模式。虽然这一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风险问题。本文以《关于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若干意见》为背景,分析助学贷款"广东模式"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风险防范机制,以期能完善助学贷款"广东模式"。  相似文献   

8.
对西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和发展状况的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着重介绍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盟各国助学贷款制度及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上述诸国的经验提出了问题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2006年启动的吉林省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在紧密结合国家助学贷款项目最新管理模式的同时,开创性地提出了开放、综合性业务平台解决方案,综合应用了各种流行技术,努力提升、挖掘了各类服务性能。不但可实现高速数据访问、数据智能分析及高效合同管理等重要功能,而且通过公告板管理、消息管理、角色管理等最新的平台管理功能,能够及时高效地完成对学生贷款受理、审核、汇总、签约、本息催收、贷后学生跟踪等大量信息的实时管理,同步完成对金融机构贷款发放、利息结算、还贷、风险补偿金统计等信息的数据转换与管理,同时满足国家助学贷款信息与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信息系统相关数据的对接。  相似文献   

10.
尽管国开行的介入扩大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地域覆盖范围,但却存在着高校“惜贷”问题。责任重、风险大是高校“惜贷”的直接原因,根源在于高校缺少贷款的回收能力。有必要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和回收助学贷款以解决高校“惜贷”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实施,使高校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有了基本的保障,但目前还存在社会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及政策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舆论宣传,搞好政策导向,采取相应措施,激发银行积极性,健全和完善有关政策,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助学贷款对贫困大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从银行和学校两个方面分析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风险,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措施,甚至立法来减少风险或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对于河南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因为到今年年底,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已运行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出发,以信用建设为主线,以机制创新为突破,累计发放贷款48.3亿元,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02.1万人次。在实现"应贷尽贷"的同时,贷款回收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提前还款或按时还本付息比例达到96%。这标志着"河南模式"已实现了良性运行,并开创了中国特色国家助学贷款的典范,具备里程碑式的开创意义和示范效应,多次获得了国务  相似文献   

14.
苏东民 《河南教育》2014,(11):62-62
<正>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十岁了,值得庆贺!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是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省教育厅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建立的创新模式。我有幸受省教育厅抽调作为高校专家组主要成员全程参与了"河南模式"的研究创建工作。虽然,参与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的研究创建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但从中学到许多新东西,得到许多启发。首先,"好项目"要靠"好政策"。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大力提倡和推  相似文献   

15.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违约风险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处于起步阶段,违约风险过高阻碍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正常运行.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实施国家助学贷款的经验,对我国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范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南教育》2014,(11):84-91
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重要渠道。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后,在教育部、省政府和国家开发银行总行的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国家银监会批准,河南进行了国家开发银行承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试点。河南省教育厅与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密切合作,探索建立了"强化高校管理,激励约束并重,各方共担风险"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模式,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被国内一些主要媒体称作"河南模式"。值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新机制实施十周年之际,本刊特摘编了2005年以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国内主要媒体的重要报道,以见证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探索发展的历程,对以后的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泰国学生贷款计划开始于1996年,自实行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都归功于其在适用对象、发放额度、还款期限等制度方面的合理设计。了解这一计划的内容及实施细节,并与我国的助学贷款制度进行一些对比分析,有利于我们的借鉴改进。  相似文献   

18.
关于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探索出一种新的助学贷款模式——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并将其作为校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有效补充和完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在身份认定、手续办理、信用约束等方面优势突出,有利于解决农村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这项政策在推广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要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安排贴息和风险补偿金等措施来进一步完善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模式。  相似文献   

19.
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是确保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助学方式的一种新探索,符合广大贫网学生的根本利益。白1999年推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以来,已有许多贫困生借此圆了大学梦。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国家助学贷款在制度设计和实际运作上还存在很多不足,其有效供给和贫困生群体实际需求之间还存在不小差距。如何建立一套体制较为完备、运转高效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体系,关系到教育机会均等和公平原则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商丹 《文教资料》2006,(21):11-12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建立至今已经七个年头,第一批贷款学生还款期限的到来,引发了较多思考。本文回顾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建立和修改的过程,探讨了此项工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完善,以期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