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悉阅许小梅老师的《从基因科学看人类起源》(《中学生物教学》2 0 0 3年第4期)一文,倍受启发和鼓舞。本人未对人类起源问题做过深入系统的思考,不敢对其中心论点妄加评说,只是有几个疑问想与许老师商榷。1 关于“生物变异的长期积累不能产生新物种”进化论是达尔文最先提出,后  相似文献   

2.
<正>《内蒙古教育》2017年第5期上有孙志毅主编写的《"零起点"之困》,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心中感慨颇多,述于纸上,以陈心头之困。一、对"零起点"概念的理解,要放正位置,"零起点"不是知识的"零起点"、技能的"零起点",而是教育心态上的"零起点",要把幼小衔接中的孩子"当作未受过任何涂抹的一张白纸",一切从"零"开始,"开辟鸿蒙"。首先,人类天生就有求索探究的好奇心和欲望,正是这种好奇心和欲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的进步,试想,如果不  相似文献   

3.
<正>《内蒙古教育》杂志主编孙志毅老师的《"虫子"引发的语文教育话题》,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觉得自己对这一课的理解和教学与孙老师以及文中提到的老师有一些是相同的,也有一些是可以互补的,现整理如下与大家交流。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对于《识字4》这篇浅显的儿歌,教师可以用它来教些什么呢?可否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悉阅许小梅老师的《从基因科学看人类起源》(《中学生物教学》2003年第4期)一文,倍受启发和鼓舞。本人未对人类起源问题做过深入系统的思考,不敢对其中心沦点妄加评说,只是有几个疑问想与许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5.
声音     
<正>《江苏教育》(教师发展)一直致力于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每一期内容都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视角给读者带来思考与启迪。阅读2019年第38期时,我惊喜地看到《听课笔记:从"记录"走向"研究"》的独家策划专栏,它从细微而又本原的角度对听课笔记的使用予以科学的指导,让人获益匪浅。无论是严华银老师提出的"听记思三位一体"的观点,还是贲友林老师、朱建廉老师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例,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实行"零起点"教学的改革意见。近期,北京、天津、哈尔滨、宁波等城市教育主管部门相继推出小学生"零起点"教学的政策。但对于这一改革举措,人们仍有许多困惑和顾虑,究竟何谓"零起点"教学?它对孩子的成长有何意义?对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有何要求?为此,在推行"零起点"教学前,有必要对它的内涵与价值导向有清楚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第1期《老年大学》版上,我读到了吴爱兵老师撰写的《教学体会一二三》,文章详细介绍了他教授孙辈教育课的经验和体会。作为孙辈教育班的一名学员,我也想从自身角度,谈谈对这门课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这是我教育生涯中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起因是班上一位同学因为科任老师拖课而引发的争执。我教育这位学生时,被动地阅读了《上帝为谁流泪》一文,从而生发出很多感触:身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解读儿童语言的"密码"。在教育学生时,时刻记住——先让孩子学会做人。孩子的学习态度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尊重是双方的,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别再让上帝为人类的不会思考而哭泣了,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们,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努力做一个会思考的教师,争取教出更多会思考的学生,别让上帝为我们的孩子而流泪了。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湖北教育》2007年第5期《真诚拥抱教育》一文后,我被桂贤娣老师真诚奉献教育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同时也从桂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育人的道理,知道了要想做一个让学生真正认可和喜爱的老师,必须用"心"对待每个学生。  相似文献   

10.
近代进化论思潮是在科学旗帜下形成的思想运动,这一思潮在当时的老庄学中也有鲜明的映射。无论是援引社会进化学说解《老》,抑或用生物进化论释《庄》,还是比较"天择"与"天钧"之优劣,都说明近代老庄学具备了全新的思想内容与时代特色。对于老庄与进化论的互证互释,其思想学术价值需要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互动的角度进行认识。一方面,随着西学在近代大量传入中国,中西文化之间势必产生激烈的交锋,老庄学不仅以其开阔弘大的学术品格,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学术平台,而且为应对与消化西学提供了深刻的哲学基础;另一方面,在回应西方各种学说的过程中,老庄道家显示出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就与进化论的关联来说,老庄不仅能与进化论相通,还能补进化论之失,由此说明了老庄哲学的普遍性、深刻性和超前性。  相似文献   

11.
一方新见解、一个新方法、一种新理念,都能丰富我们的文本资源,所以我们尽量想追求合理地去创新解释,以此拓宽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挖掘我们的教学深度,让我们在教学里得到提高。我的想法变得清晰得益于王君老师的见解,她的《喂——出来》教学实录有这样的话:人教版教材与教参把《喂——出来》定位为"环保"主题,说:"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读了《江苏教育》2004年9B杨照远和沙志强老师的《好课拒绝"彩排"》(以下简称《好课》)一文,笔者感触颇多。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也想借贵刊一角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节公开课的"彩排"历程是教师的一次成长过程。 课一遍又一遍地彩排,教案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教师在思考的空间里不断地行走着:思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现如何;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学习活动,思考教案可以怎样修改;思考导入的艺术、板书的艺术、提问的艺术、小结的艺术……教师从一个简单的教案执行者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实践反思者。  相似文献   

13.
日子在窗帘的反复拉开又拉拢中悠悠地往前奔去,我的从教生涯又多了一年的“过去”。回想起自身教育水平的一步步提高,我将一切都归于对书籍的感悟和对工作的反思。从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朱永新老师的《读书与教师长成》,到报纸杂志名言警句,我总是用最美丽的心情去捧读,任由自己沉浸在对教育的思考和自我教育中.  相似文献   

14.
热水冒出的"白汽"是小水珠构成的,不是水蒸气。《水和水蒸气》一课的教学中的这一认知是科学教师公认的教学难点。最近,我想通过网络浏览,了解科学教师对这一内容的不同教法和不同评论,一篇博文引起了我的关注。琳儿,新浪博客《水和水蒸气》一课教学反思(2011-05-0623:51:44)"这节荣获全国小学科学赛课一等奖的课例有许多设计得非常精妙的地方,令人叹为观止,也让人不得不佩服建德市明珠小学邵锋星老师的独  相似文献   

15.
论认知吝啬     
认知吝啬产生于人类的思维过程。在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中,受限于个体的认知能力差异以及客观情形的复杂性,人们往往很难做到"完全的理性",而是"吝啬"于自身的认知能力做出决策。但是,认知吝啬又不同于"奥卡姆剃刀"(朴素原则或吝啬原则)、马赫的"思维经济"以及爱因斯坦所说的简单性原则,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是表征性谬误和定锚谬误。从进化论角度讲,认知吝啬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它是社会认知的基础,较为准确地解释了"认知偏见"。  相似文献   

16.
进化论是影响现代中国学术发展较早且较大的一种理论,在中国的传播有特殊的时代语境和文化基础。严复对进化论的传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其《天演论》对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存在一定的"误译",并不是赫胥黎思想的完整体现。"社会达尔文主义"是进化论在欧洲特殊时期的畸形发展,对之不加选择地传播与介绍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国人的价值认知。  相似文献   

17.
韦兆生、葛洪峻两位老师撰写的《是否需要再改一次——<人类的"老师">首句引发的思考》[《小学教学设计》(上旬语文)第6期],明确指出苏教版四下的课文《人类的"老师"》一文,编者将首句"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改为"科学家从鱼儿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有不妥之处。拜读此文,笔者对两位老师的"锱铢必较"、刨根寻底的精神很是佩服。两位老师先对教材删去"升降"一词的原因从语法结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庙堂中的"迷幻"与"神语"现象,一直令我好奇、怀疑、敬畏,有时甚至是恐惧,但最近图书馆中偶得由萧梅教授主编的《中国民间信仰仪式中的音乐与迷幻》(文化艺术出版社2014年出版,以下简称《音乐与迷幻》)一书解了我心中之惑,让我对该现象有了深入的认知与思考。因而想与同僚共享该著。  相似文献   

19.
<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作品,鲁迅先生以如诗的笔触描绘了他妙趣横生的童年世界,同时也极有分寸地批判了旧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禁锢,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在此,我想与读者挖掘的是,我们今天的学校教育,应该从中借鉴什么。一、在快乐中发展。鲁迅先生在"百草园"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把教育放在物种演化的过程中,根据“适者生存”和“用进废退”的生物学法则,探析了信息时代教育过度对先进技术及工具的依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对人的全面发展所带来的危害,得出了教育要适合人的生存发展和生物进化论的“用进废退”法则,而不是让人们沉醉于对先进工具依赖所产生的“舒适感”之中。我们应该反思人们对科技盲目的崇拜,冷静思考人类的未来以达到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