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与其专业建设密不可分。该文深入考察了重庆市相关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通过对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定位和分析,找出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设置及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建议,以满足重庆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与其专业建设密不可分。该文深入考察了重庆市相关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情况,通过对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定位和分析,找出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专业设置及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区域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建议,以满足重庆未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区域高职教育发展路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需要专业化、配套化人才的集聚,才能产生群聚效应,激发创新能力,从而不断推进产业的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的竞争力。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高职教育要转变观念,主动适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积极打造区域战略合作联盟,完善职业教育系统,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结构布局,增强高职院校技术服务意识,探索应用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无锡高职院校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息、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有效形成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但当前无锡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三教”改革水平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三个问题。因此,无锡高职院校应对接无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以适应产教融合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区域经济中的基层经济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才能使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课程改革、实验实训等各环节都能够与区域经济发展、同行业或企业的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要真正发挥服务功效,就必须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区域经济建设要求。采取开放式教育理念,对创新创业型人才进行培养,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实现区域经济和高职院校的关联互动。这是适应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提高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研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并对河北省高职教育的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徐梅  林澍峻 《成人教育》2013,33(5):46-48
专业设置和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高职教育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的发展前景。文章根据怀柔区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与本区经济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并根据怀柔区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及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现有资源、师资和专业特色,提出新的专业设置方案,使高职专业设置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充分发挥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升级要求高等教育培育出适应区域经济建设需求的人才。作为技术技能型人才输出方的高职教育,依托校企协同共育,探索高职人才链与产业链适配,从而适应产业对人才需求,是高职院校的奋斗目标。明晰高职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适配的必然性,分析高职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适配现状,有助于我们思考高职人才链与区域产业链适配下的高职校企合作助推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内生需求,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本文运用教育学和产业经济学有关理论分析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及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探讨高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动关系。并就高职院校学科建设,专业结构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人才动态需求,实现深层次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基于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天津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是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互动性的典型案例,以此对其进行实证性分析,以期对目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珠海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珠海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对高职院校应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以珠海为例,分析珠海政府、高职院校与珠海产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引入三螺旋模型明晰珠海高职院校与珠海产业、珠海政府之间的关系,构建以珠海政府起引导作用、珠海产业起主导作用、珠海高职院校起主体作用,三方有机互动、全方位的多方合作机制,有利于实现珠海高职教育培养适应珠海经济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推动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教育各环节中,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是学院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的基点,是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也是决定高职教育办学和人才培养"双特色"的首要因素.高职院校必须深刻认识专业设置与建设是高职教育适应区域经济的契合点,把握发展趋势,在科学分析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积极的对策,使高职教育灵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推进高职教育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是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需要,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的发展与高职教育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以苏州为例,地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践体系等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只有这样,其创业教育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在发展过程中,高职教育投入不足问题成为制约湖南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之一。为了能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构建高职院校投资效益指标体系。本文着重论述了构建高职院校投入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和指标体系内容。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国高等职业技能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但高职人才培养体系在满足地方企事业单位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方面尚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文章阐述了高职技能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内涵及意义,从高职技能教育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剖析了高职技能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教育理念变革、管理体制变革、运行机制变革及教学模式创新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变革路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紧跟时代潮流,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发展目标。高职院校要依托行业、企业,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发挥行业的引领作用,着力打造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以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曹强 《教育与职业》2021,(10):82-85
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地方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是紧贴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支撑.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文章针对当前西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及建设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建设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路径,为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研究学者强调高校教育应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并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地方高校外语人才的培养应基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地方市场的需求,苏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应用、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因此地方院校在外语人才培养上也应结合苏州经济发展的特点,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具有国际视野多层次复合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但湖北省部分院校仍局限在传统的办学思路之中,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并未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和优势。高职院校只有立足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才能形成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协同互动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0.
谈以就业为导向,促进高职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职教育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就业为导向,使得高职院校充满活力,办学适应市场需要;能促成高等教育多样化结构的建立,满足经济发展对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使得高职院校在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