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可以吃的女人》中,主人公玛丽安生活在一个以男人为中心的社会,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她却抵制男权社会强压在她身上的一切。她的内心世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感,时刻觉得被这个男性世界所吞噬的焦虑感,和到最后勇敢地对面对这个男权社会的反抗精神让她成了一个生活在男权社会的边缘人。从女性主义的基点出发,分析了玛丽安的边缘人形象,呼吁和谐的两性观念,并思考在当今社会如何平衡男性与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了美国著名小说家霍桑的名篇《红字》里的人物波尔的形象。波尔出生在十七世纪清规戒律森严的新英格兰殖民地。她从一出生就被认为是非法的。她的存在与其说和她所处的社会极不谐调,不如说是对这个社会和法律的嘲笑和反抗。虽然波尔得不到社会的温暖和正规的教育,但是大自然却慷慨地给予了她生存所必需的一切;同时,她也无形中成了大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波尔是一个活生生的天使,是正义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贾迎春是《红楼梦》中命运遭际十分悲惨的女性。虽然她一直规规矩矩地遵守封建贵族小姐的本分,但是面对不公平的待遇却毫不反抗,最终被中山狼孙绍祖折磨致死。她的悲剧人生与她的性格缺陷值得关注和借鉴。本文着眼于她的人生轨迹,探讨她逆来顺受的懦弱性格与悲惨命运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复活》中的妓女形象马斯洛娃为例,说明女性在社会中被认为是补充男性欲望的"他者",妓女则作为矛盾的集合体,身体作为物质被赋予价值用来满足男性的种种欲望。但是男性的欲望被隐藏在男性为中心的话语中,导致妓女在社会上变成了阴暗的边缘群体,受到各种斥责和误解。当妓女寻求拯救和赎罪时,女性主体性的缺失使得妓女需要通过对于男性的牺牲来当作道德回归的表现。由此作者指出妓女应该首先被当作有主体意识的人来认识,然后再讨论妓女职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5.
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女性一直处于男权文化的包围中,逐渐丧失了女性话语的独立性,但是在19世纪的英国,随着西方启蒙运动的发展,妇女们纷纷要求自身的解放,女权主义蓬勃发展.利蓓卡夏普就是女权主义萌芽的一个代表。她独立自主,勇于反抗男权社会,反抗阶级压迫。她聪明,智慧.尤其在婚姻生活中,她把女性主义的魅力发挥到及至。作为反抗男权社会的女性代表,利蓓卡夏普向前迈出一步,虽然是一小步,却是有着历史性的一次跨越。  相似文献   

6.
《乱世佳人》中斯佳丽是一位具有女性主义色彩的光辉形象,她不同于传统社会中男性为自身利益和需求而塑造出的圣母形象——埃伦和玫兰妮,而是一位具有自发女性意识和叛逆精神的叛逆者。她敢于反抗传统社会,打破"男尊女卑"思想偏见,为自己争取经济上和人格上的独立。虽然最终成为那个时代男性眼中的异教徒而走向孤独境地,但她的所作所为将鼓舞世世代代女性在争取平等独立道路上义无反顾。  相似文献   

7.
薛涛的抒情诗是真实的女性心声,诗中以鲜明的女性视角,把她的生命体验倾泄出来,反映了她对附属于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的执着探索;对女性失落在男权体制下的情爱的寻找;以及对苑囿于男性世界中的女性独立人格的渴望。薛涛的女性意识实质上是对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反抗,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相似文献   

8.
薛涛的抒情诗是真实的女性心声,诗中以鲜明的女性视角,把她的生命体验倾泄出来,反映了她对附属于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的执着探索;对女性失落在男权体制下的情爱的寻找;以及对苑囿于男性世界中的女性独立人格的渴望.薛涛的女性意识实质上是对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反抗,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相似文献   

9.
无奈的选择,痛苦的高尚——诙薛涛抒情诗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涛的抒情诗是真实的女性心声,诗中以鲜明的女性视角,把她的生命体验倾泄出来,反映了她对附属于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状态的执着探索;对女性失落在男权体制下的情爱的寻找;以及对苑囿于男性世界中的女性独立人格的渴望。薛涛的女性意识实质上是对女性依附于男性的反抗,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相似文献   

10.
小说《简.爱》自诞生之日起,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都把同情赞美之词投向了女主人公简爱,而把疯女人伯莎看成是丑恶凶狠的女人的象征。但仔细分析即可发现,伯莎其实和简爱一样,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男性压迫的反抗者,但她的反抗却比简爱来得更大胆、更直接、更无所顾忌。因此,伯莎的形象进一步丰富并突出了作品的反抗主题。  相似文献   

11.
莎菲是受“五四”革命影响而觉醒的新女性。她深刻地感受到个人存在的意义,义无反顾地追求“人”的权利与“人”的爱情;然而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下,这却成了一种悖论。这是一种觉醒的痛苦而非快乐。莎菲“女性”性别的自我发现,让她对男性中心进行了大胆的讽刺与戏弄,虽然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是这种牺牲式的觉醒却实在地充当了先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的命运,堪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文章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简·爱对男权中心社会的反抗,对爱情婚姻平等的追求,对经济独立的要求,来探讨她的女性意识是如何体现的.当然,由于时代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其女性意识仍然存在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对男性反抗的不彻底,对传统文学的崇拜以及对守旧婚姻观的妥协.  相似文献   

13.
《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的命运,堪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文章通过分析女主人公简·爱对男权中心社会的反抗,对爱情婚姻平等的追求,对经济独立的要求,来探讨她的女性意识是如何体现的。当然,由于时代背景等因素的限制,其女性意识仍然存在局限性,这主要体现在女主人公对男性反抗的不彻底,对传统文学的崇拜以及对守旧婚姻观的妥协。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狂暴女性是美狄亚,《萨勒姆的女巫》在人物层面和结构单位上都运用了美狄亚原型。阿碧格像美狄亚一样都是男权社会的受害者,但美狄亚的复仇被视为对男权社会的反抗,而阿碧格的复仇却被视为丧心病狂。这是因为作家对美狄亚原型进行了置换,降低了阿碧格的同情指数,提升了普洛克托的道德水准。米勒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高大的男性英雄形象,但却暴露了自己潜意识中的男性中心意识。  相似文献   

15.
女性困境与反抗——美狄亚与杜十娘悲剧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狄亚和杜十娘分别是希腊和中国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人物形象,虽然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同,身世和经历各异,但是她们作为女性在男权意识下遭遇的生存困境却异常相似。文章将探讨美狄亚和杜十娘的生存困境以及她们面对相似困境时选择不同反抗方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三个叛逆的女性——《静静的顿河》的女性主义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在现代女性主义者看来 ,《静静的顿河》仍是一部从男性视角出发的作品 ,但令人惊异的是 ,在这部颂扬男性力量的英雄史诗中 ,作者竟创造了三个反叛男性中心的女性形象———阿克西妮亚、娜塔丽亚和达丽亚。虽然未必是作者的刻意安排 ,但这三个女性叛逆反抗男性压迫的行动和觉醒的女性意识 ,赋予了《静静的顿河》一种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14,(1):30-34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乔伊斯·卡罗尔·欧茨在小说中关注女性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及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在她的笔下,许多女性通过救助动物的行动与男性权威相抗衡,以一种积极的方式直接反抗男权社会,并通过承担生态责任实现了自我价值。欧茨以此批判男权思想,关注遭受男权思想压迫的女性和自然,展现了她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8.
安娜与繁漪为了爱反抗黑暗的封建家庭,追求自由是相似的。安娜勇敢地逃出了家庭,而繁漪却没有,然而她们都没有逃出爱的牢笼,却把自己葬送在爱的漩涡中,成为了封建贵族社会的牺牲品,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成为当时社会的牺牲品,这对异国姐妹的爱情虽然以悲剧结束,但是这也预示着中外妇女为了追求平等自由的生活,大胆地向封建男权社会挑战的勇气。  相似文献   

19.
印度女作家基兰·德赛在小说《番石榴园的喧闹》中,通过描写库菲这个疯女人在家庭、社会、男性文化心理和女性文化心理中所遭受到的不同程度的束缚,以及她以正面顶撞、直接忽视和疯癫行为等方式对此所展开的反抗,隐晦地展示了印度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艰难的生存处境,并借此批判了以男性为中心的印度社会结构对女性主体性的严重抑制。同时,该形象的设置反映了基兰·德赛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体现了她对女性,尤其对本民族的女性持有深切的关怀之情。  相似文献   

20.
祥林嫂受不了婆婆的虐待,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过着牛马生活。当她被迫改嫁时却进行,“出格”的反抗。据此,有人认为这是她受封建礼教毒害的结果,是“女子从一而终”的思想支配的,是一种“寡妇主义”。这样说来,祥林嫂的反抗是一种维护封建礼教的行动,并且到了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程度。那么这种“出格”的反抗,不但不值得同情,而且是应该批判的了。诚然,统治阶级的思想是社会的统治思想,不可能不影响到劳动人民,封建的伦理道德也不可悲不影响到祥林嫂。但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与统治阶级的思想在劳动人民身上的影响,这两者应该区别开来,它们不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