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鸦片战争赔款对中国近代殖民地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屏 《华章》2008,(7):31-32
中国近代屈辱历史始于鸦片战争,其给中国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本文从鸦片战争赔款的角度探讨了这场战争对中国当时政治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考证、研究,揭示了中国自鸦片战争后,亡国之痛使许多仁人志士探讨中国落后的原因,认识到了由于传统教育及传统文化排斥科学技术,束缚了人们的科技思想和科技活动,从而使中国处于落后挨打的地位。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以十分艰难的脚步和进程,开始认识和重视西学,引进和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中国的文化迈出了具有伟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3.
4.
周顺海 《师道》2009,(10):7-8
今日的社会空间,欢迎独特体验,已能承栽更多元、更丰富的个体生命形态。 越来越多的我们,走出小圈子,投入大天地,向广阔的人类精神索要更多,真正开放了自己的教育视野。  相似文献   

5.
试论教育观念的形成与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观念的含义及特征 目前对教育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对它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教育观念是存在于每一个教育者和其他人头脑中的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吴紫彦、吴重光:《现代教育思想》,5页)②教育观念是一种教育现象的认识集合,是人们对各种教育现象的观点、看法中比较稳定的深层内核,是人们较为稳定的教育价值和教育目标选择趋向构架,是具有广泛意义的教育价值评价标准的总合,是教育思想的根本原则。(见《上海高教研究》,1998(1))③教育观念是内化于个体精神的一种意识。(见《南京师大学报》,199…  相似文献   

6.
远离科举之道和谋生所迫 ,王韬来到“西化”的上海 ,加上当时中国对西方科技的需求 ,为王韬接受西方科技提供了特定的环境。王韬醉心学习西方科技标志着王韬西学观开始形成。王韬南遁香港后 ,香港神奇的变化和发展 ,使王韬观其地之兴 ,知其政之善 ,西学观有了发展。王韬西极欧域亲历资本主义社会 ,考察英国议院法国政治 ,重返香港宣传在中国推行君主立宪制度 ,标志着王韬西学观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广州绅民的反英入城斗争是鸦片战争以后中英关系史上的大事。它的发生一方面是由于战时及战后英人侵略行径对国人的刺激,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广州绅民传统“华夷”观念对英人入城的一种本能排斥与抵制。广州绅民的反英入城斗争充分展现了国人抵抗外敌入侵的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但是由于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再加上没有先进理论作为指导,广州绅民的反入城斗争并未能抵挡住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侵逼与危害。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中,主要有破坏性的一面,但也有促进性的一面.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更多的掠夺,广大农民生活更苦,同时,中国社会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延续几千年的小农自然经济体制解体,封建制度解体,由原来的闭关自守,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所以,鸦片战争在客观上又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得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商品社会.  相似文献   

9.
钱庄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金融机构,发展到清代,特别是鸦片战争后日益完善,近似现代银行,在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本文拟就鸦片战争后清代钱庄加以分析,以求对其有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任何时期翻译活动的开展都受到特定历史条件和文化因素的制约,这种制约对翻译的目的、题材的选择以及翻译理论的发展诸方面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讨论了鸦片战争这一特殊历史期间中国翻译活动的发展变化过程,总结分析了该时期翻译活动的历史务件和思想基础,论述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闭关锁国是清朝对外政策总体描述。不论是顺康时期的“禁海”,还是乾嘉道时期的一口通商,清朝也没有完全割断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总览鸦片战争前的西器东传和西学东渐,呈现出西器东传宽,西学东渐紧;西器东传快,西学东渐缨;西器东传畅,西学东渐塞的特点。天朝自大和文化专制促使朝廷错误地选择西器与西学,报复性的惩罚终于在鸦片战争中发生。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分析新旧资料,舟山瘟疫的爆发,是地理、英、中三方互动的综合结果。衡量三者的比重,气候地理的先天性因素,与英军自身的缺陷,是造成舟山瘟疫的主要因素,而清朝定海军民早期锄奸反抗运动只居次要。流传已久的"定海投毒说"实则经不起推敲。侵华英军并非完全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水土不服"。需要重视的是,侵华英军在应对舟山瘟疫上,采取野战医疗、下乡扫荡、反向侦测气候疫病等,摸清楚了舟山气候疫病特点,增强了适应力,为发动新攻势提供了依据。我们要重视战时进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是英国殖民强权发展的结果,其爆发是英国政府蓄谋已久的,将战争制造者的帽子扣在林则徐头上是荒谬的.作为一名近代人物,不可否认,林则徐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决不能因此否定他作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锋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也不能否定面对殖民侵略,边抵抗、边学习的历史发展思路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某些政治家和历史学家认为,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那次战争,鸦片问题只是一个次要的问题,因此那不是鸦片战争。本文以事实证明:称这次战争为鸦片战争,是符合历史实际的。鸦片战争的结果:一是使中国丧失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由一个主权国家开始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二是大量泛滥的鸦片烟掠走了中国巨额财富,毒害和降低了中国的国民素质,阻碍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三是破坏了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小生产经济结构,打破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滞缓状态,刺激和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生和发展;四是惊醒了中国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漫长的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过程,最后才找到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与中国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走上国家独立和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后,以治国平天下为已任的士大夫群体经历着社会转型后角色转换的历程,传统经世思想出现新的变化,对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化思想层面、价值取向的重新审视与定位,体现出济世思想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英国早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遇到了困难;同时在与中国发生的贸易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承受着巨额贸易逆差。随后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下促使英属印度对华贸易的加大,利用原棉和鸦片吸收了中国大量的资金,形成了英、印、中三角贸易,彻底解决了英国在印度和中国进行经济入侵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17.
18.
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通过战争,联军达到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的目的。随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的狂潮”(参阅《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6页)。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中外关系与交涉,史学界的相关论、论已多有论列,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有关的中外交涉却少有论说。笔择其有代表性的四个具体问题,略作分析,以便人们更准确地认识当时的中外关系。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前,长距离贸易的兴盛,使粤海关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商品流通枢纽之一。粤海关为各大区域之间的经济往来提供了平台,促进了全国区域间的商品流通,满足了市场需求;发达的商品流通也为粤海关带来了丰厚的税收,使其财政地位日益突出,又有力地促进了广东自身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