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演讲经常面临着无处可逃的言说困境。鲁迅演讲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他对这种困境的清晰的认知和顽强的反击。鲁迅演讲的实践、思想和艺术,就是他致力于突破生存、表达和现场三重言说困境的真的活人的发声的实践、思想和艺术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
那秋生 《语文天地》2011,(19):58-59
鲁迅(1881—1936)一生有过67次演讲,这是他向社会与群众直接发出的呐喊,作为个人的生命诉求,完全切中了那个时代的脉络。今天我们重温《鲁迅演讲全集》,可以领会先生当年的奕奕风采,这就是思想家的犀利,革命家的坚韧,文学家的机敏,而且三者已经融为一  相似文献   

3.
鲁迅的演讲深入浅出,要言不烦,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 演讲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4.
詹华如 《今日教育》2006,(7S):84-84
鲁迅先生讲课,学生们很喜欢听,课堂气氛很活跃。有一次,鲁迅先生给一班同学讲《红楼梦》。在讲到林黛玉时,他突然向一名学生提问道:“你喜欢林黛玉吗?”岂料,这个学生俏皮地反问先生:“你喜欢林妹妹么?”  相似文献   

5.
那秋生 《语文天地》2011,(10):58-59
鲁迅(1881—1936)一生有过67次演讲,这是他向社会与群众直接发出的呐喊,作为个人的生命诉求,完全切中了那个时代的脉络。今天我们重温《鲁迅演讲全集》,可以领会先生当年的奕奕风采,这就是思想家的犀利,革命家的坚韧,文学家的机敏,而且三者已经融为一体了。  相似文献   

6.
夏奕 《宁夏教育》2004,(7):55-55
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来自自身心理的、生理的,也有来自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学生心理的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如不及时的宣泄,势必会影响他们的成长。作为班主任如何给他们提供一个宣泄的机会,如何使我们原来沉闷的晨会、班会充满勃勃生机,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体会到,组织一些演讲无疑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培养学生演讲能力的重要性,一些中小学也开始实施实质性的演讲教育。本文从学生、教师及学校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小学演讲教育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在此基础上,基于PDCA循环管理理论,尝试构建了中小学演讲教育的实施框架,以便对演讲教育进行更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较于国外,我国存在实质性的演讲教育缺失,因此中小学应大力推行演讲教育,以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和对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抓阄演讲     
徐晖 《教学月刊》2003,(7):52-52
“战斗”在第一线的普通语文教师 ,深知语文教育的种种不足。学生能写几个汉字 ,会说几句古文 ,就自认为学生会了语文 ,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育的悲哀。设想哪天看到学生拿着语文书在课间大声朗读 ,我真会感激涕零 !当一个语文教师其实真的很悲壮 ,当你滔滔不觉、眉飞色舞纵谈古今文学时 ,可能你的学生是在看你演戏 ,戏演完了 ,也就空白了。课前三分钟 ,往往有许多的老师用来背古诗或是演讲 ,我也尝试过。背古诗可以巩固记忆力 ,但时间久了往往也会变得懒散。也推行过演讲 ,学生自己准备好演讲稿。有一个学生因为记不住词就破例让他念 ,结果人…  相似文献   

9.
演讲     
悦荐有感而发、动情率真的演讲才是精彩的。不是所有名人所有时候的演讲都是精彩的;无感情无话说时,尽管是名人的演讲也同样索然无味。推荐人:上海市致远中学杨敏  相似文献   

10.
心理压力是个体意识到压力存在而无法摆脱形成的心理应激,主要表现为个体生理及心理的持续紧张状态。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暴露出比较明显的心理压力,这将直接影响演讲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对职专学生演讲时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消解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1.
说到鲁迅,人们总体感觉之一就是“骂人”。但鲁迅是否真的骂人?又为何骂人?又是“骂”的什么人?鲁迅“骂人”的用心之良苦,用意之深远。鲁迅纯然是怀着对中国民众的真诚关心,怀着对中国社会的深重忧虑,怀着对中国明天的热烈向往,而拿起战斗的笔进行猛烈战斗,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  相似文献   

12.
鲁迅对信仰的看法极其复杂。早期因痛惜"中国在昔,本尚物质"缺乏真诚的信仰,遂疾呼"迷信可存",肯定宗教作为向上之民必要的精神诉求。在此过程中,却发现国人的信仰存在很多问题。无论是辁才小慧之徒还是革命小贩,只是徒有信仰的空壳。借主义、成大名是他们最普遍的模式。于是,他对"无特操"表现出的追名逐利、虚伪贪婪等种种行为进行了批判。他主张对信仰采取一种既认真又怀疑的正确态度。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tries to abstract Lu Xun’s ideas on language from his view on Chinese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It analyzes Lu Xun’s view language from three aspects:on the nature of language,on classical Chinese language and on translation.It also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Lu Xun’s idea on language and western linguists’views.It hopes to provide the readers with some insights in understanding the Lu Xun’s view on language.  相似文献   

14.
陈明远在<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中,研究了鲁迅的经济收支情况,王锡荣在<鲁迅生平疑案>一书中对陈文提出了异义,本文对王锡荣的异义作了批驳.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思潮和神话研究,启迪了鲁迅对中国神话的新认识,同时也导致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看法,而鲁迅对神话的重视又始终从国民性重建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出发,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这导致鲁迅的精神世界实际存在三个维度,即传统、西方、现实。  相似文献   

16.
鲁迅对儿童教育有着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其思想已形成一个完整体系,从把儿童的教育目的与整个社会的命运相关联,进而提出培养新人、改革儿童读物和完全解放儿童等观点与思路。反观我们当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鲁迅儿童教育思想所具有的真知灼见仍具有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鲁迅之所以成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缺失性的童年经验是重要因素。家庭的败落和丧父等一系列生活遭际,使幼小的鲁迅过早地开始睁眼看世界,感受复杂纷纭的社会人生,巨大的生活和地位落差,让他深刻体会到封建礼教思想的虚伪本质和家族制度的残酷。  相似文献   

18.
鲁迅翻译大量俄国(苏联)和东、北欧"弱小民族"的作品的意图在于以之作为揭露社会弊病、改造国家的参照,翻译的政治目标在于"强国"与"新民"。其翻译的政治目的与文学目的之间的内在张力,使得其意图达到的双重翻译目的难以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19.
鲁讯小说中“我”的形象塑造从典型化方式看有两种情况,一是以自己的思想历程为雏形,一种以是自己的生活经历为雏形。从功能和作用看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作为作品中的主人公,一是作为作品中的次要人物。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鲁迅作品的色彩运用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就鲁迅作品的黑、白、红等系列的色彩表达及其特征作出阐述,从中钩沉鲁迅的色彩诗学,进而总结文学家鲁迅的色彩品格及其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