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张大千先生的生平及艺术思想的研究,旨在发掘其艺术思想中的审美现代性。大千先生虽然艺术成就卓越,却灵魂孤独,这是艺术家在经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对社会理性与个人主体意识抉择的必然结果。张大千的艺术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却面临理性与主体的抉择。他为了艺术的精进而竭力保持艺术主体的自由,不惜流落他乡而成就其伟大的艺术作品。他孤独的灵魂反映的是审美现代性中主体意识的加强和对感性生命存在的一种表征。  相似文献   

2.
艺术形式多元化是这个信息高速发展时代的必然趋势,当中国加入WTO之后,每个人的思想中都溶入和接受了一定外来思想。艺术是世界共通的语言,而后现代艺术却让人们对艺术概念模糊了。后现代艺术不强调经典性,只强调观念,从架上到装置、从  相似文献   

3.
从精神的自由性与独立性而言,艺术批评与艺术创作是相一致的,但其思维方式与实践形式则又是有差异的。艺术批评是以艺术作品及艺术活动为起点,通过对艺术作品及艺术活动的切实感受与体验,既而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理性思维为主并关系到结论的形成。在艺术批评实践中,因批评家认识艺术的视角、观念不同,并依据相关知识背景与理论体系及评价标准而形成不同的批评模式。艺术批评在中国当代实现模式转化的大背景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市场经济影响下的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模式的转换与发展有三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其早就具有了现实主义精神。从史前艺术到中世纪艺术,都可以找到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的存在,而文艺复兴更是这种现实主义精神的集大成者。但是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世纪,现实主义精神在西方现代艺术却越来越少见。我国当今的艺术不可避免的也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思想的影响,并且出现了一些完全脱离中国现实的艺术行为。针对这些情况,本文着重对史前艺术、古希腊艺术、中世纪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中的现实主义精神进行论述,从而强调了现实主义精神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并期望对当代中国的艺术家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在明代整体艺术思想倾向于复述前朝旧话的环境中,明初王履的艺术思想显得极有新意。简述王履的艺术生涯,从传承性和独特性分析归纳王履独特的艺术思想,不仅还原充实了中国艺术思想史的内容,更能全面地看待明代艺术思想对中国整体艺术思想发展史的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科学划界、艺术判断以及哲学定义,都是人类划分行为的一种。作为人类实践的一个部分,科学、艺术和哲学都属于复杂而模糊的对象,因而对它们的研究必须借助新的数学工具。章将结合伯格斯特的现代艺术界定标准、层次分析法及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法,尝试建立一个关于现代艺术可操作性的判断模型。  相似文献   

7.
和谐思维对中国的艺术一直有着深刻影响,它直接制约和支配着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表现方式种类繁多却有着共同的本质,那就是它是某种音高对比关系的和谐表达。《周易》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源头,蕴涵着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和谐思想,对中华文明演进的影响深远。《周易》的和谐思想贯穿于诸多相关学科,其阴阳和谐思维对中国文化、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因而,与其说音乐艺术契合《周易》和谐论思想,不如说音乐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直接受到《周易》和谐论思想的影响。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通过对音乐艺术本质的把握去实现音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林风眠是 2 0世纪中国杰出的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家 ,他的绘画艺术及教育思想对 2 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他在艺术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这些成果包括对艺术特征的研究、对原始艺术的研究以及对中西艺术比较和艺术社会化等问题的探讨 ,提出了独特的观念和理论。我们不但应该研究林风眠在绘画创作上的重大成果 ,而且还应总结他在艺术理论上的贡献 ,这样我们才能全面认识一代宗师林风眠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龚应福 《考试周刊》2009,(41):44-45
西方现代艺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评价标准。西方现代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引发了中国美术的革命。艺术理论界对西方传统艺术、现代艺术,以及中国现代艺术发表了许多论文,也因此争论不休。本着以史为纲、以理为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就王端延教授撰写的《从现代到后现代——西方艺术论说》一书中涉及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些观点进行解读并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庞薰采艺术思想与创作风格的演变是和他的艺术理想与追求紧密相关的,这一条主线就是庞薰采的艺术救国思想。其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艺术救国,为了发展生产,增强国力。他的艺术活动符合中国艺术发展方向,起到了引领中国艺术与设计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