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通常通过塑造意象来表现生活,意象是文学创作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意象的运用给文学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又赋予文学作品高度的审美价值,是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的灵魂.本文从文学意象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文学意象的种类和组合,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意象的文化涵义及其民族性.  相似文献   

2.
“意象”一词在中国文艺理论中出现很早,人们对“意象”进行过许多探讨,但对意象及其独特的审美内涵仍存在诸多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从文学意象的朦胧美入手,探索作家创作、读者接受、文学话语与文学意象朦胧美的内在联系,以及文学意象特有的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3.
常青 《考试周刊》2008,(10):172-173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来谈文学翻译中意象的再创造,通过声音意象、结构意象、情景意象和审美意象等具体阐述文学翻译的意象创造,以及其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北美新华文文学,作为具有特定时空意义和文化内蕴的文学类型,创造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意象。这些意象包含有文学和文化两方面的特性,因而可称作"文学性的文化意象",此种意象的营造可以看作是北美新华文文学的重要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学意象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最小的形象单位,本文对文学意象的语言层次、结构层次、形象层次、意蕴层次进行了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刘勰的"隐秀"观审视翻译中文学意象的传递,以期保持文学翻译所固有的文学性和民族性,成功实现文学翻译作为文学的第二次创作。"隐秀"观指出意象有"隐"与"秀",两者统一于文学意象之中。不同的意象对应不同的表述方式,译者如果在把握原意象的艺术特征基础上,对描述性、象征性和比喻性意象进行具体分析,在翻译时运用显性或隐性方法进行具体处理,文学意象翻译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意象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在文学翻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即审美性,本文首先回顾总结了意象的概念,并以接受美学为理论依据,比较了<浮生六记>三译本对意象的处理方法,分析归纳了文学翻译中意象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丰富的意象阐释实例,初步探讨了文学意象在思维直觉性和语词新颖性以及概括性、暗示性等方面的艺术表现性能,显示文学意象理论在指导阅读欣赏与创作方面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一般认为,中国文学重意境而不重意象;意象是西方文学特别是西方现代派文学所习用的艺术手段,是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西方现代文学思潮的涌入才被当代中国文学所接受。然而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学并非只有意境而无意象,西方文学也不是只有意象而无意境。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文学着重于意境的营造,理论上对此研究和推崇也多;而意象和对意象的研  相似文献   

10.
<正>一、巧用意象的艺术中国文学的特点就是意象相生。《诗经》的比兴手法笼罩百代,遂形成章学诚所谓"深于取象"的文学传统。中国文学逐渐积淀成大致相通的意象认同。语文课堂若能建构起相应意象认知,自能高屋建瓴。特别是文学中的母题意象,若能用好,定有举一反三的功效。如"月出皎兮"、"折柳送别"、"夕阳西下"、"譬如朝露"等  相似文献   

11.
由于存在意象而产生了词,那么词也由生发意象将之逐步升华到美的境界当中,基于艺术的客观角度对意象进行研究,也就是对美感境界组成的一种特别重要的艺术质素的研究,如果词的意象显得鲜明那么诗人的个性风格就会得到体现。辛弃疾与苏轼两位文学大家所著的词在浩淼的文学历史长廊当中有着不同的意象,本文选取意象的角度,对这两位文学大家词的意象所存在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寄托着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意志,它包含着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感悟。语文教材与校本阅读课程中的文学意象大致包括自然物象、人造物象、人物形象。阅读教学中抓住这些文学意象深入研究,挖掘出意象所蕴含的独特魅力,不但能使阅读教学摇曳生姿,而且能帮助学生从中品味出阅读的真髓,使之在心灵深处扎根。1.探寻意象深层背景。文学意象总是置身于特定的背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索唐宋文学中异彩纷呈的梧桐意象,以桐雨、桐影、半死桐、井桐等梧桐四大意象为依托,希望能够解开唐宋文学中梧桐意象的奥秘,并以此探究唐宋士人深厚的梧桐情结,为梧桐意象的探索注入新鲜的血液。  相似文献   

14.
散文的意象。过去一直被研究者所忽视。文章考察了我国传统文论和西方文学中的意象演变。将散文意象分为精致或繁复的意象、象征性意象、叠合式意象、潜沉或扩张式意象四种类型,并提出了散文创作中营构意象应遵循的几个审美原则。  相似文献   

15.
<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但语言本身不是艺术,只有审美意象才能使语言获得艺术的质感。文学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但现实生活本身也不是艺术,那些真实的人物、事件、景物,都很难以其原始的形态直接进入文学的殿堂。文学创造者所提供的形象,应该优越于读者自己的感知,否则,文学的存在就毫无意义。在语言与文学之间、生活与文学之间,必须架设意象化的桥梁,文学创作才有可能完成。所以,审美意象的营造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功。什么是意象呢?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16.
舜帝是上古传说的“五帝”之一。以舜为主体形成的舜帝意象,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代以往,丈人们有关舜帝意象的话语不绝如缕。文章从舜的伦理道德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李白登九疑及其诗赋中舜帝意象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京派文学意象是中国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转换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文学现象,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京派意象是中国传统诗艺与西方象征主义、意象派等诗学思潮相融合的产物。突破中国古典意象长期积淀的原型性象征模式,克服西方意象有象无意、意与象相剥离的缺点,成为京派作家对世界万物带有强烈的个体生命色彩的审美途径,体现着现代作家对文学本质更为深入的感悟。另外,京派注重意象在诗歌以外文学领域中的运用,促成了现代文学中各种文体间的相互融合,尤其是诗歌、小说、散文之间,从而推进了各种文体创作的成熟和发展。这也是京派作家对现代文学最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舜帝是上古传说的“五帝”之一。以舜为主体形成的舜帝意象,对中国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代以往,丈人们有关舜帝意象的话语不绝如缕。文章从舜的伦理道德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李白登九疑及其诗赋中舜帝意象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文学的审美意象结构是文学审美解读的核心概念。尽管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都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之分并各具其特点,但如何实现作品的审美意象结构由表及里的过渡,则离不开审美解读。对审美意象结构解读基本程序的探析是文学审美解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文学意象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象征作用,成为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有效途径。胡赛尼的代表作《追风筝的人》展现了一系列丰富而独特的文学意象。风筝、跳蚤市场、梦境三个典型的意象构成了完整的意象群,互为补充地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作者的对文化身份的追寻、对民族意识的重视、以及对内在精神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