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之复杂和嬗变不居,让人深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是人生最难之事,我以为,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恰在于此——用“整体”历史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己。简言之,就是“服务人生”,应该说,历史课程改革的必要取向也在于此。在“应试”之风欲静不能的当今,这或许有点苛求历史老师们,但当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才是有效的历史教学时,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教学中要融入道德教育非常重要。教师要运用典型生动的历史人物故事,“还原”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让学生体验和感知历史人物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鲜明表象和本质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教师要大胆探究反思历史人物活动,展示学生情感体验过程,探寻历史人物人生轨迹,帮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正确认识自我,形成高尚的道德观。  相似文献   

3.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历史教育的艺术同样如此。有效的历史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学会思考,培养情感,获得一生受益的思想。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考虑到"传授知识""服务考试”.这是很片面的,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有更长远的目标,要考虑服务学生的人生。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服务人生”的思想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4.
邱维骥,这位从事中学历史教学数十年的老师,这位年届75岁高龄令人尊敬的老人,退休15年以来,阅读不停,思考不止,写作不辍。难的是,这一切都进行在他身患重病过程中。邱老师已抱病多年,几经卧床难起,而眼疾又让他雪上加霜,然而他没有放弃,始终不放弃。好多时候邱老师都病得无法动笔,只能口述由女儿或学生代笔记录,整理好后再念给他听,然后反复修改成文。于是,就有了《当代的一切都是历史的》《历史的力量》《历史·生活·命运》等对历史与人生和历史教育积其一生之经验的表达,字里行间渗透着邱老师自己的灵魂、思想和智慧;也就有了《对日皇裕仁8.14(诏书)流行评述的质疑》《抗战胜利钟声在“八一五”7时正点敲响》《六十年前的日本:确是无条件投降》《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比德国更完整更典型——驳日本清濑一郎、江藤淳“日本不是无条件投降”论》等彻底颠覆流行一时、为害不浅的错误观点“日本有条件投降说”的一系列文章,这些文章引起的震动,不限于国内外学术界,其影响之大上网一搜“邱维骥”便知大概。 邱维骥老师何以如此执著?“我实在是太爱我的祖国,太爱我的祖宗,太爱历史文化,太爱历史教育了,我丢不下这些。好多人提醒我身体最要紧,劝我不要想那么多,也不要再写什么了。这都是好意,我是自己说服不了自己啊。苟延残喘,我会很难过。我总想,哪怕少活几天,我也得活得充实一点。”邱老师接听本刊主编任鹏杰问候电话时,说了很多很多,这几句被主编不由自主地悄悄记了下来。也许,答案就在其中。我们对邱老师的敬意,我们对历史教育的态度,丛应如邱老师所表现的那样——永不放弃!与邱老师一起深度恩考“历史·生活·命运”,让历史教育帮助人?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育教学以关注学生成长为根本目的。学生成长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所以任鹏杰主编说:“历史教学。除到好处’的境界,就在于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因此,“育人”是历史教育教学的根本诉求,价值观教育是历史教育教学的核心内涵。确立历史课...  相似文献   

6.
李菁 《甘肃教育》2003,(9):29-29
美育即美感教育,又称审美教育。蔡元培早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中学历史美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准确区分美与丑,正确对待人生。  相似文献   

7.
久远、沉寂、尘封的历史,总是让学生们“想说爱你不容易”,历史课也少了本该拥有的生机活力。历史是什么?历史是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来的生活痕迹,历史正是过去各色人创造生活的历程记录,我们可以凭借历史理解生活、指点生活、帮助生活,也可以凭借历史感悟人生、引领人生、丰富人生。随着新一轮国家基础课程改革试验工作的开展,全新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冲击着多少年来的传统评价观,许许多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问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班主任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是一种引导个体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性的教育活动。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人生的价值、目的和意义,进而喜爱生命与人生,珍惜生命与人生,并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促进自我能力的充分发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所以实施生命教育不仅可以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肯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奉献社会;而且可以避免他们不爱惜生命、自我伤害等行为的发生。随着当今社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绝大部分学生积极进取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看到,由于一些消极因…  相似文献   

9.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是毛泽东的一句名言,也是我的座右铭。我常以“自信是成功之父”自勉,并执着地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我一向钦佩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把学生当成班级的主人,把教好学生当作自己最大的快乐。每当看到学生求知若渴...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什么?人们在长期的探寻过程中得出这样的说法:历史是不可重演的过去的事情,是我们今天所知道和认识的过去,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及其沟通的过程。史书不是历史,记录也不是历史,它们仅仅是研究历史的材料。“历史是有生命的、活动的、进步的;不是死的、固定的。”自古“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教育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来增长见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做好自己,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中学历史美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美感观念,正确区分“美”与“丑”,正确对待人生。其主要方法有:  相似文献   

12.
王刚 《文教资料》2014,(24):166-167
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使生活化教学理论不断发展。目前,中国高中课程改革序幕已经拉开。在此背景下,各学科教学都趋向生活化,特别是更具人文性的历史学科,肩负着推进生活教学实践的使命,坚持学生是课堂和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帮助每个学生发现自己和成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正所谓深刻的教育来自学生深刻的体验。历史教学要实现历史教育的价值、凸显历史学科的特性,并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历史,绝不是一般意义上重述过往的城南旧事,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罗列往昔的峥嵘岁月。历史教育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情意的陶冶和志向的培育,而历史教学的至上诉求,则在于倾听历史回声,感悟文明沧桑,启迪人文智慧。“历史便是人生,历史是我们全部的人生,就是全部人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高一学生中大多数将来是要读理科的,所以有可能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后一次接受正规历史教育的机会。如何展示历史学科的独特魅力,让高一学生多闻闻“历史味”,发挥历史学科在其成长及人生中的作用,高一历史教师责任重大。基于这一认识,在学生军训期间,我就开始了我的高一第一堂课的学法指导思考。这里展示的是我这堂课的片段与简短自评,希望得到同行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缪舜 《教育艺术》2001,(4):9-10
在小学校园里 ,常有一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 ,因怒其不争 ,而做出一些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事情(体罚、变相体罚、精神伤害等) ,使学生生理和心理受到伤害 ,造成严重后果。笔者以为 ,要从根本上杜绝这些“用心良苦、本意善良、效果极差”的行为 ,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一、小学生是幼稚无知的孩子 ,需要耐心帮助小学生是幼稚无知的孩子 ,这本应是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共知之事。但在实际教育教学中 ,有许多教师并没有把学生当孩子看 ,而把他们看作是学习的容器、机器人、成人 ,甚至是奴隶。如 :许多教师上课时 ,要求学生手朝后端端正正…  相似文献   

16.
实现历史教育观念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历史教育要摆脱传统的束缚,历史教师必须突破两种观念:一是突破应试教育所形成的思维定势,教会学生利用历史资料,自己判断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美感教育又称美育或审美教育。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历史学科有着丰富的美育资源。中学历史美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美感观念,正确区分“美”与“丑”,正确对待人生。然而,美感教育,绝对不能脱离历史知识的教学。教师只有将美育深植于丰富的历史知...  相似文献   

18.
置历史教学于智能化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感知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行为与科技的融合;让学生把自己的认知行为与智能化学习环境相对应,通过自己的认知行为去顿悟,探索历史规律,以达到新思维的境界。这对传统的“一支粉笔论天下”的历史教学手段与方法来说是难以有所作为的。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中,为历史  相似文献   

19.
陈骁 《上海教育》2002,(3):28-29
“理解教育”有“三句话”即“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指的是要善解人意,解读学生心灵,在帮助中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最终克服困难。“理解老师,勤学奋进”是指学生要体会教师教学的辛苦,从而和老师建立起平等相处的人际关系,将自己心目中的快乐和苦闷与老师分担。“理解自己,塑造人生”是指师生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开掘自己,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20.
列宁曾经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历史学科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发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我们历史教师责无旁贷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