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詹姆斯·乔伊斯是20世纪文坛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创作以"一种处心积虑的刻薄的语体"著称.他在小说创作中,独创性地运用了各种叙事手法,包括"精神顿悟"--强化短篇小说的结尾;"作者引退"和"淡化情节"--让事实本身来讲故事,以及"内心独白"--忠实记录小说人物意识流以展现其内心世界.尤其是对自由直接引语和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在作品<都柏林人>中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2.
乔伊斯的这个短篇小说集,以不同的艺术手法从不同的视角和层面描绘了本世纪初都柏林人麻木不仁、死气沉沉、处于瘫痪状态的社会生活,表现了现代人的空虚、寂寞、失落和困惑。有序排列的线型结构、灵活多变的叙述视角,以及对比与象征结合和意识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这部作品在艺术上颇具创新意义,开了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河。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索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主题之一:逃避。通过分析《一朵浮云》、《悲痛的往事》和《死者》中主人公的逃避、逃避的方式以及逃避的失败,揭示造成他们精神瘫痪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都柏林人》呈现出了个体、社会和景观三个不同层次的城市空间,文本中的空间描述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实体,表达了乔伊斯对城市的深刻理解,揭露了都柏林令人窒息、毫无生气的社会现状。这三种空间成为了小说中的一种指涉系统,共同展现了都柏林这座瘫痪城市的全景。  相似文献   

5.
《后汉书》写人个性鲜明,叙事首尾完具,取得引人注目的艺术成就。它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又常用声口毕肖的人物语言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更能通过聚焦事情进程的典型场景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还出色地融鞭辟入里的议论和意味深长的抒情于写人叙事。这样就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所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所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6.
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的主题是精神瘫痪,而情感瘫痪是其重要的方面。小说中情感瘫痪主要表现在爱情的幻灭、婚姻的禁锢以及交流的障碍上。探讨这一主题,旨在真实地再现爱尔兰人或者说现代人情感世界的瘫痪状态。  相似文献   

7.
《都柏林人》是詹姆斯.乔伊斯第一部实验作品,它充分反映了乔伊斯对生活和艺术的哲学思考。为揭示都柏林瘫痪的精神面貌,在这本小说集中他实验并很好地运用了大量的现代主义的写作技巧,包括象征主义和他独创的手法——“顿悟”。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还发现了其中一些音乐和美术方面的技巧和更多的意蕴。  相似文献   

8.
《都柏林人》中的各色婚姻几乎均为悲剧式,其中充斥着酗酒家暴、寄生剥削、鄙视与怨恨等问题,书中还有许多终生未走进婚姻的女人。结合作者詹姆斯·乔伊斯对婚姻传统的否定与反叛,以及他对政治领袖巴涅尔因通奸罪被爱尔兰人民赶下台这一历史事件的忿忿不平,可揭示作者描绘都柏林人婚姻惨状的意图——对都柏林人婚姻生活的瘫痪做出诊断并为巴涅尔向虚伪的叛徒发起反击。  相似文献   

9.
井会利 《文教资料》2008,(32):16-17
<醒世姻缘传>以果报转世连接晁、狄两家故事,在劝善惩恶意义模式统率之下.小说叙事结构从整体上显示出了某种有机性和严整性.在精心布局中.作者是以严肃的态度时待生活的.又以"夸饰讽刺"的笔法描写人物和世态风情,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幽默讽刺的叙事风格.掌握这些特点更有利于我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批判吸收.  相似文献   

10.
在詹姆斯·乔伊斯的经典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为了表达"精神瘫痪"的这一主题,乔伊斯采用几乎贯穿小说中的每个句子和情节,准确地反映出小说的主题,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内涵。而在小说众多的意象中,"逃离"意象则贯穿小说中所描绘的童年、青少年和成年阶段。本文着重解析了"逃离"意象在小说中的体现及成因。  相似文献   

11.
双层叙事的提出意在探求《一个人的遭遇》与《活着》文本审美价值相似性产生的叙事技巧上的缘由。认为两部作品具有双层叙述结构,第一叙述者与第二叙述者的层次使作家能够从题材本身的客观限制中解放出来,从而发掘题材在写作上的最大可能性。这一结构方式能够突破对作家的限制的同时也改变了一般阅读状态下读者的姿态。赋予读者以叙述上的参与与阅读时的对话姿态。双层叙事使读者与第一叙述者展开对话而与第二叙述者保持距离,形成阅读时的第三者角色,一方面参与叙述建构,另一方面保持对叙述的批判与思考,形成一种“间离化效果”,是能够将读者引向深入思考状态的理想叙事方式。余华与肖洛霍夫的这两部作品提供了双层叙事结构的经典范本,同时他们在具体叙述选择上也有所侧重,但在阅读效果与文本审美趣味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2.
《儒林外史》的叙事结构具有表层和深层两种不同的模式:从表层结构视之.它是“纪传体结构”;从深层结构视之,则是“阴阳共生的太极图式”。  相似文献   

13.
《林兰香》是介于《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一部重要的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世情小说,它的叙事结构特点在世情小说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作用。从其布局艺术,包括"八进制"叙事安排、"散—聚—散"悲剧式结构安排、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以及详略得当的叙事时间安排等方面,分析它在叙事结构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都柏林人》是乔伊斯久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作为《都柏林人》的第一个故事,《姐妹》包含了瘫痪、腐败、死亡这三个后来在全书中不断重现的主题。正是这些主题把这15个短篇故事贯穿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姐妹》就是《都柏林人》的一篇导言。  相似文献   

15.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派信息结构理论为指导探讨叙事语篇中的信息结构和焦点结构,可以提出以下理论设想:叙事语篇的信息结构可由宏观信息结构和微观信息结构共同组成。其中微观信息结构由叙事结构中较小的叙事单元及其组成部分的信息的相互作用而构成;宏观的信息结构由叙事语篇完整的叙事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信息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焦点结构以Asher的关于语义关系决定篇章焦点结构理论为依据,叙事语篇的焦点结构由两个层面构成:在结构上,焦点结构由"特定"的信息结构和"特制"叙事结构相结合而构成;在语义上,焦点结构由叙事语篇中的对比关系所决定。  相似文献   

16.
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采用了"主副线平行发展,侧线穿插钩连,人物盘根错节,揭示心灵辩证发展"的结构方法,使其艺术结构具有"圆拱"史诗般的整体性、时空异常式的开放性和突入心灵深处的现代性的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李尔王》双重情节中存在着几种二项对立,包括地位高低、男女性别、口头话语与书信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对立,这不但避免了主次情节的重复,而且使两者成为统一的整体,也使该剧的悲剧意义更为普遍和深刻。此外,从结构主义叙事学的视角出发,该剧情节中最基本的二项对立秩序与混乱规定了该剧的叙事结构,即由于维系个人、家庭、国家和自然界的自然关系的瓦解和重建所引起的从有序到混乱,再到恢复秩序的过程。这也是该剧的主题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L. Christine Kinsey 《PRIMUS》2015,25(3):212-220
Abstract

Our goal with this paper is three-fold. We want to increase awareness of inquiry-based learning by presenting the strategy we use to develop and implement lessons and activities. We describe our approach to structuring lessons in mathematics in a way that engages the students by using language and constructs with which they are familiar from other non-science classes. Finally, we include samples from an exploration of celtic knots that we think works well to engage students in the inquiry process, making use of these ideas.  相似文献   

19.
与西方经典叙事学批评的叙事结构研究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说叙事批评中的文本叙事结构研究主要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应用西方经典叙事理论进行有效批评操作的同时,也凸现出文本叙事结构研究上理论创新能力的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