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到历史教学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陷:重视对人类自身活动的解说,而忽视人类社会与其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明。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关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地关系内容的教学,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人地关系内容的教学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历史观和人地关系观念。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观点与教材体系的突破人地关系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客观关系。地理学是以地域性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的记录和描述为对象,以人地关系作为中心内容。然而长期以来,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3.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关系的一门科学,初中地理课程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基础课程。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基本训练,培养基本技能,建立科学的观念,培养探究能力,是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充分挖掘地理教材内涵,调动学生知识积累,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即人地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了人地关系系统。人类的活动能够改变自然,自然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与自然之间有一个平衡,平衡即和谐。当平衡被打破,自然将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所以,坚持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之路。  相似文献   

5.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地关系的科学。21世纪人类将更加重视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日常生活、生产中所遇到的人地关系矛盾,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发展,是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初中地理是...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模块以资源、环境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资源安全、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教材开篇提及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概念,是帮助学生理解“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逻辑体系的起点,对学生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解析“自然环境服务功能”内涵的基础上,解释了其对于理解人地关系的意义,建立了从资源、环境到国家安全的逻辑关联,并对开展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教学提出了建议: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理解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内涵;关联自然环境服务功能与其他教学内容;搭建从资源、环境到国家安全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7.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与环境休戚与共。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技术手段,还受到"人地关系"思想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1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世界人口》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第六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内容 ,教材编排是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 ,正确阐明人地关系。为了突出这条主线 ,同时也为了加强人文地理教学 ,在讲了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及地球上自然资源后 ,专设《世界的居民》一章讲述有关地球上人类的一些人文地理知识。人口是一切社会生活的主体 ,同时人类的生存 ,时刻都离不开自然环境 ,所以本节内容以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状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 ,从世界人口数量、人口的增长和人口的地区分布这些最基本的人口地…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 地理作为高中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对现代公民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因此成为<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一条基本理念.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首先是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基本地理观念.为此,高中地理教材需重点阐明以下地理观念:  相似文献   

10.
从本质上说,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应用思维导图就是利用网络与计算机,通过文字、线段、颜色变化等多种信息来表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结构与关系,让学生在发散思维下记忆与学习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设计脉络清晰,围绕着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线组织教材,以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人类的基本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地相互作用产生的问题为三个主脉络组织教学内容,有着明确的思维结构,符合思维导图本身的设计特点。因此,我们要尝试利用思维导图来展开高中地理教学。本文便对如何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应用思维导图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角色设定在课堂中精心组织小组探究,使地理知识原理与人类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教材在最后安排这样一个单元,目的是在前述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等四大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基础上,对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作一个总结。本书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各单元均突出了人地关系,最后又归结到如何协调人地关系上,可以看出大纲对环境教育要求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贯穿教材始终。  相似文献   

13.
人地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从自然界索取资源与空间,享受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向环境排放废弃物;二是自然对人类的影响与反作用,包括资源环境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与生态退化对人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课程标准解读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人类正确处理人地关系奠定基础。从空间因素看,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客观现实;但是从时间因素看,  相似文献   

15.
《人类和环境》是高中地理教材的最后一章,是对高中地理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的高度概括,理论性与政策性都很强,且教学内容抽象,概念、原理多,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学难度较大。然而,若运用“图表法”展开教学,则可使知识形象化、系统化和条理化,大大降低教学难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与联系表达式:自然环境 人工改造=社会环境含义:实线圆代表自然环境,虚线圆代表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经过人类加工改造后形成的人工环境。另外,虚线的含义还表示社会环境边界的可变性,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  相似文献   

16.
人类活动离不开一定的地理环境,具体的历史事件都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中上演,地理环境在本质上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人类在适应地理环境的同时也对其进行着改造和利用,人地互动共同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以往的中国历史教材和教学中地理环境严重缺失,制约着学生对中国历史全貌的正确认识。而将人地互动观念渗透进历史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全面认识和正确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探讨人地关系,高中地理新大纲和教材在讲授了四大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学习,探讨人类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上述四个问题表现为一系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相结合的“自然...  相似文献   

18.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由自然环境子系统和人类社会环境子系统共同组成,人地关系协调与否必然影响系统的稳定性.本文概述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组成与特性,提出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的原则、影响因子以及对策,丰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正>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理环境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地理课程要"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高中地理课程总目标是"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是渗透环境教育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20.
「青藏地区」一节的教学设计王龙昌/贵州省大方县职中【教学设想】1.以“人地关系”作为教学的线索,让学生在了解、认识和评价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人地关系的协调。2.地理教学必须注意地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的统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