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尚的感冒     
俄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赫尔岑年轻时,在一次宴会上被轻佻的音乐弄得烦极了,于是他用双手捂住了耳朵。主人向他解释说:今天演奏的都是最流行的乐曲。赫尔岑问:“流行的乐曲就一定  相似文献   

2.
在赫尔岑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列宁写道:“工人的政党应当纪念赫尔岑,当然不是为了讲些庸俗的颂词,而是为了阐明自己的任务,为了阐明这位在俄国革命的准备时期起了伟大作用的作家的真正历史地位。”赫尔岑在俄国解放运动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他在解放运动以贵族革命家为主的第一阶段和以平民知识分子为主的第二阶段之间,起了桥梁作用,“正象十二月党人唤起了赫尔岑一样,赫尔岑和他的“钟声”杂志也促进了平民知识分子的觉醒。”赫尔岑同别林斯基一起,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了对革命思想、科学的社会理论的不倦的追求,虽然历经艰难曲折、错误、失败,他始终高举着革命的旗帜,科学的旗帜。他同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一样,达到了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的水平,在哲学、历史、经济学、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内,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由别林斯基和赫尔岑奠定了基础,而以后由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发展了的革命民主主义美学,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唯物主义美学发展的最高阶段。  相似文献   

3.
在流放舒申斯克村的艰难岁月,列宁身边终始保存着一本相册。其中,有一张俄国作家赫尔岑的照片。阅读和研究列宁传记的学者对此颇费思索,因为列宁那时认为,赫尔岑只不过是俄国19世纪中期“资产者——启蒙者”中的一个。仅仅珍藏三位文学家的照片这件轶事,却又说明,对于赫尔岑,他是格外缅怀景仰的。1902年,列宁在粉碎“经济派”、奠  相似文献   

4.
对郁达夫,作为创造社同人的郭沫若是深知的。在谈到达夫时,郭沫若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被称为文坛一绝的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是诗人郁达夫所有的,也是一个有光辉、特异人格的人所特有的,它在内容上既非那种谦谦君子的修身养性,又同独善其身的形式相去甚远。郭沫若说达夫“做事情往往……过子冲动,而且他往往过分自贱自卑”,也曾说过“自我暴露,在达夫仿佛是成为一种病态了”,这当是郁达夫作为一个作家的主要特点吧。达夫曾经说,“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人们也说,他笔下的“零余者”,则是在勾划他自己的思想轨迹。由此,我们对郁达夫文学作品的考察,就更有必要连带着对作家本人个性形成诸因素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远赴南洋后他一生中的最后7年近年成为国内外现代文学研究界较为关注的问题.郁达夫于1938年底到新加坡,主笔《星洲日报》等报,写了大量宣传抗战的政论文、杂文.王观泉说:“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到南洋,竟写起经济论文和军事分析文章来了,这在我国现代作家中也绝无仅有的.”同时,他还从事了大量文化活动.1942年2月初新加坡陷落前夕,他和一批文化人开始了流亡生活.在印尼的苏门答腊,他化名赵廉,以酒厂老板的身份为掩护,曾一度被日军征用为翻译,利用这种身份,他营救了不少华侨和抗日人士.夏衍曾回忆说:“1946年  相似文献   

6.
对郁达夫小说,评论界历来有所指责,有人说他是“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伤来吸引过路的同情。”这种舆论使郁达夫及其作品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消极”、“颓废”的灰尘。因此,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就成为郁达夫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郁达夫小说的艺术描写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表现有二:第一,不少作品存在着露骨的性的描写,毫不隐蔽地暴露了肉欲苦闷,官能刺激。第二,许多作品的基调忧郁感  相似文献   

7.
随着历史的发展 ,我们对郁达夫作品中的性爱描写要进行再认识。首先 ,人们对一些性行为的态度变化应该影响到对郁达夫作品中某些性爱描写的认识。其次 ,我们把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与他本人的散文、日记等联系起来考察 ,又可以发现其小说中的有些描写实际上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最后 ,再把郁达夫的作品放到性爱文学作品的历史长河中看 ,可以看到郁达夫虽然在具体表述上有时显得难以把持 ,但仍在展示生命的内蕴上提供了丰富的景观 ,寄寓着创作主体对人类生命内在的某种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8.
在波谲云诡的社会现实里,郁达夫无法辗转腾挪。他曾有“我不是战士,是一作家耳”的表示。你看,郁达夫的相貌,脸形清瘦,颧骨高企,透着一股颓唐;眼角的笑意里,含有一丝羞赧。而鲁迅虽也有一种清癯的气质,但显得很冷峻,跟他在十里洋场“荷戟独彷徨”的战斗状态有关。这些似乎注定了郁达夫不能成为鲁迅一样的斗士,但他又不完全是个“卧龙岗散淡闲人”。郁达夫喜欢浙北的佳山秀水,身临其境时,常有远离尘世之想。最后他学武陵渔人,把自己的桃花源选在杭州;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醒看朝云,醉听暮雨落钱塘。在车辚辚马萧萧的奔忙里,郁达夫有杭城四…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以笔为戈、为挽救民族危亡奔走呐喊的作家,还有不少投身革命事业,甚至为此献出宝贵生命的作家,郁达夫便是其中之一。夏衍曾说:“达夫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是他毕生的精神支柱。”是的,郁达夫是中国极具民族气节的作家,爱国是他最突出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思想家、作家和文艺批评家亚历山大·伊凡诺维奇·赫尔岑(1812—1870)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1859年,他在给儿子阿·阿·赫尔岑的信中说:……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学问,没有学问也不可能有欣赏能力、文采和广博的见识。歌德和莎士比亚等于整整一所大学。人凭借读书以体验往世。不是像在科学中那样只拿最后的、已弄清楚的结论,而是像旅伴一样,一同起步、一起迷路。读报纸杂志固然很好,但我说的是读书,不读书的人就不是一个完人……(谷中辑) 赫尔岑谈读书@谷中…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累贫积弱、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不惜流血献身.从甲午战争到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登上历史舞台,上演了一出希图富国强兵,结果却是失败的悲剧;从黄冈起义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成为舞台上的主角,演出了一幕推翻二千年封建专制社会的壮丽的长剧.郁达夫正是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出生与成长的.他呼吸着变革时代的新鲜空气,感受着先烈们的英勇与悲壮,在幼小的心灵里孕育萌生了爱国思想,憾恨自己“出世得太迟”,未能躬逢甲午中日战争这样的大难,“去冲锋陷阵地尝一尝打仗的滋味.’然而,郁达夫的晚年却亲历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中华民族史上最大的灾难,他义无返顾,投身抗战;他的爱国主义思想放射出惊人的光焰,照出侵略者的鬼脸和汉奸文人的可耻与卑劣,最后以“客死他乡的勇气”而殉国,成为“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本文着重探讨其早期即青少年时代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王维 《学周刊C版》2011,(4):198-198
《钦差大臣》是俄国讽刺艺术大师果戈理的代表作,是“最完备的俄国官吏病理解剖学教程”(俄国哲学家、革命家赫尔岑语)。在这部作品中,果戈理以喜剧的形式为镜,映照出当时俄国社会达官显贵阶层的丑恶原形,从而无情地挞伐了俄国农奴制的黑暗、腐朽和荒唐反动。这部伟大的作品因其主题的深刻性和艺术的巧妙性,成为中学课本戏剧单元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我国新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创造社巨子”、现代著名作家、才华横溢的诗人、身殉祖国民族解放事业的烈士。长期以来,由于他近于古代名士的生活态度,较为浪漫的性格气质,坎坷而又复杂的人生经历和他那内蕴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作品,引起过不少误解和非难。贾植芳曾在为陈其强编著的《郁达夫年谱》序文中说:“郁达夫是一位饱读洋书而又最具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品格和气质的中国现代作家,但他毕生命蹇,不见容于中国社会,他被加上“颓废”、“浪漫”、“放荡”、“色情”各种恶号,无论在新旧社会,都受到新老理学家的蔑视和歧视,是一个所谓有争议的人物。”自70年代后期以来,郁达夫小说成为热门研究课题,论者多能予以较高的、公允的评价,80年代初至今“郁达夫传记”也出版过好几种,然而作为他一生创作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诗词,却很少论及,虽然人们无不认为他的诗是一流的。郭沫若1959年10月在《郁达夫诗词抄·序》中称:“在他生前我曾经向他说过:他的旧诗词比他的新小说更好……读了这四百多首诗词,觉得我以前的看法还  相似文献   

14.
凡是去莫斯科的人在数说莫斯科的优点时,必定说到俄国人的排队——决不拥挤、决不“打尖”,排队是俄国人的教养,是可与莫斯科地铁相提并论的另一个骄傲。 十年前,一位朋友从莫斯科归来,特别赞扬俄国人的文明时,就以俄国人排队从不“打尖”为证。他说:“俄语中没有‘打尖”’这个词。” 今天的莫斯科已经不再有生活消费品短缺的困窘,面包有了、牛奶有了、皮夹克有了、羽绒服有了,连被称为俄国社会润滑剂  相似文献   

15.
《满江红·闽于山戚继光祠题壁,用岳穆韵,一九三七年福州》是我国现代作家、诗人郁达夫所作的一首很有名的爱国词。当时,日本侵略者已对中国发动了“七·七”芦沟桥事变,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露出了狰狞的侵略面目。接着日寇又以两名军士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为借口,挑起了“八·一三”战事。这时郁达夫已回到了福建,在一片抗日的声浪中,他也毅然投入了抗日宣传活动。郁达夫在一九三七年登福州于山诣民族英雄戚继光祠时,就步了抗金英雄岳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的前半生是个伟大的革命者 ,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几年中 ,虽然也犯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错误 ,但不能说他是一个叛徒 ,他斗争的矛头仍然是指向国民党反动派。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 ,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他全身心地投入了抗战工作 ,仍不愧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1936年2月4日来到福州,应陈仪之邀,担任省政府参议。在闽期间,他积极参加福建抗日救亡活动,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拙作《郁达夫在福建》(载《福建文艺》1980年第6期)曾予以述评。其后,又陆续发现一些史料和郁氏佚文。下面,根据当时史实,再谈谈抗战前夕郁达夫在福州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6年春,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华北的侵略,企图独占整个中国。“山雨欲来风满楼”,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正是在这个时刻,郁达夫来到了东南前沿的  相似文献   

18.
佛祖释迦牟尼 ,留下佛骨舍利子 ,信徒奉诸宝瓶 ,供之宝塔 ,尊而拜之也。后世由之代代珍藏 ,而成为顶级圣品。我们都是凡人 ,哪天“走”了 ,一烧了之焉。然而生命就没有“舍利子”么 ?我想应该有的。上海有个叫陆幼青的男子 ,在患癌症已至晚期之时 ,拿出电脑写日记 ,叫作《生命的留言》。在他就要走完 37岁的短暂生命的最后一步时 ,这本也叫《死亡日记》的书“及时”出版。他说 ,这是他“生命的舍利子”。马上就要“走”了 ,还有什么写的呢 ?有。他谈容貌 ,谈择偶 ,谈摄影 ,谈宠物 ,谈蓝天的白云和湖畔的塔影。十几万文字 ,都是在两座撕心裂…  相似文献   

19.
俄国著名学者赫尔岑说过:“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生活宏大规模的自由,记述了叫做世界史的宏伟自传。”今天,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数量不多 ,但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郁达夫的小说不以人物结构见长 ,而是以浓厚的抒情气氛、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著称 ,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风格。这种创作风格的形成和作者的多愁善感的性情、不幸坎坷的身世 ,以及对生活的独特认识和理解不无关系。此外 ,外来的影响 ,特别是屠格涅夫和佐藤春夫的影响 ,也起了决定性作用。郁达夫自己说他在留日的最初四年差不多读了一千部外国各派小说。他开始读小说 ,开始想写小说 ,完全是受屠格涅夫的影响。这位俄国作家以浓厚的抒情色彩著称 ;而日本的主张“我”就是一切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