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人贵直,作文贵曲。”在记事类记叙文中设置悬念,可以使文章情节跌宕,结构曲折,产生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自觉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有的悬念设置在文章的开头,它先给文章打一个总“结”,而这个“结”就是全文的主要事件或主要情节或主要矛盾,它需要蕴蓄很长时间,在主要事件充分展开,或主要情节达到高潮,或主要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时候,才可“解”开…  相似文献   

2.
严敬群 《学语文》2003,(6):39-39
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提出问题 ,摆出矛盾或设置疑团 ,故意不予理会 ,或作出种种猜想 ,引起读者对事故发展或人物命运的关心 ,等蕴蓄较长的时间之后 ,再解开疑团 ,释除先前的悬念 ,这种写法叫设置悬念法。如讲评书的人讲到关节点 ,往往会突然打住 ,说道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听众急盼故事的水落石出 ,被引逗得心急火燎 ,下回还要再听。这便是悬念的妙用。写文章 ,特别是写记叙文 ,巧设悬念 ,能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把文章读下去 ,增强文章的艺术吸引力 ,又能前后呼应 ,使情节环环相扣。[例文]“6号”的故事蔡双霞早晨 ,我正坐在餐…  相似文献   

3.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记叙文中,如何突破思维定势,从反常规处入手,创造出一波三折、摇曳多姿的情节,从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呢?一、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既是悬念,就得让人捉摸不透、顿生疑惑,以激起读者曲径通幽地去探胜景的愿望。如峻青的《党员登记表》,在安排情节时,设置了三个悬念。先是老赵被捕,党员登记表失传,此悬念一。正当读者为这张党员登记表上的党员们的命运捏一把汗时,黄淑英找到了它并把它藏好。因叛徒告密,黄淑英的母亲被捕入狱,“登记表”又一次失传,这是第二个悬念。黄淑英牺牲后,黄妈妈只身爬回。“登…  相似文献   

4.
史俊 《山东教育》2007,(3):29-29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全文以“借”为主线,层层设置悬念,情节扣人心弦。课文通过叙事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气量狭小的周瑜,诚实守信的鲁肃。文章通过简洁明快的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并展开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5.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记叙文中,如何突破思维定势,从反常规处入手,创造出一波三折、摇曳多姿的情节,从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呢?下面以小小说、断片小说为例,谈一点构思方法。一、巧设悬念,引人入胜既是悬念,就得让人捉摸不透,顿生疑惑,以激起读者曲径通幽的去探胜景。如峻青的《党员登记表》,在安排情节时,设置了三个悬念。先是老赵被捕,党员登记表失传,此悬念一。正当读者为这张党员登记表上的党员们的命运捏一把汗时,黄淑英找到了它并把它藏好。因叛徒告密,黄淑英的母亲被捕入狱,“登记表”又一次失传,这是第二个悬念…  相似文献   

6.
所谓悬念,就是把作品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个提示或暗示,但又不马上解答,而是故意在读者心中留下个疑团,使读者产生“非看下去不可”的心理,从而增添文章的吸引力和艺术效果。阅读文学作品,我们发现,悬念的设置,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悬”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有些作品精心地挑选情节,把悬念设置在尖锐的矛盾冲突或严峻的环境之中,造成一种紧张的局面,一下子就绷紧了读者的神经,“逼”着读者读下去。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写贾雨村一到任就遇上了一件人命案子:“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致殴伤人命。”矛盾的双方,一个是…  相似文献   

7.
悬念,是文学艺术中的一种传统技法,是指在作品开头或中间故意设置疑团,摆出矛盾,却不立即作答,从而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急于弄个水落石出。《脂砚斋》有言:“作人要老实,作文要狡猾。”一篇文章若能巧设悬念,就能使情节曲折起伏,跌宕有致,引起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收到扣人心弦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徐鹏 《焦作大学学报》2009,23(3):13-14,26
戏剧的情节结构中必须设置“悬念”,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悬念”,戏剧与“悬念”具有相互的牵制性,同时也是为了满足读者或观众审美心理的需要。因此可以这样说,古今中外的戏剧创作都无法避开“悬念”这一戏剧创作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略谈悬念     
悬念,古典小说称之为“扣子”或“关子”,是一种在情节发展的开端或情节的展开过程中设置“疑问”或矛盾冲突以不断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切关注的心理状态的手法。叙事类文学作品,常常会有悬念出现,认识了解这种技法对提高鉴赏能力无疑是有益的。下面谈五点对悬念技巧应有的基本理解。  相似文献   

10.
记叙文的写作,不能平铺直叙,而是应该有起伏、有波澜、有曲折。那么,如何才能用好“一波三折”的作文技法,写出吸引人、感染人的记叙文呢?一、巧设疑团,制造悬念。悬念是指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巧设疑团,然后随情节的发展再一一解开。根据事件的发展及中心的需要,悬念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悬念的设置可使情节发展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如《驿路梨花》,文章结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悬念层叠。当深山月夜,“我们”正焦急时,发现了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房门反扣,用炭字写着“请进”二字。让人感到好不神秘。这是谁的房子呢?这…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篇构思巧妙的微型小说。作者通过对一“烈女”的描写,表现了世人对腐败行为的憎恨,以及为惩治腐败表现出来的壮烈之举。小说的一开头就为读者设置了一种氛围:壮烈而悲愤。也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的悬念:“她”为什么会壮怀激烈的死去呢?难道这么大的世界竟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她吗?接着笔锋一转,又说“她”又“悄悄回来了”,这实际上又给读者设置了一个新的悬念,读者  相似文献   

12.
毛宗岗说:“文章之妙,妙在猜不着。”这“猜不着”的含义就是情节起伏、构思奇妙。那么,记叙类文章掀起情节波澜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悬念是作者在文中预先设置的能引起读者兴味、关切、焦虑并急欲知道底细的情境,俗称“扣子”“关子”。简言之,悬念就是让你的心悬起来。先看一则名为《四封电报》的美国故事: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和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收到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亡。’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运其尸回家。’三  相似文献   

13.
下面这篇文内设有三个悬念:一、“问钱”设悬念。5岁的小孩居然问迟归的父亲“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问得突兀而奇怪;二、“借钱”设悬念。“平时很少要过钱”的小孩竟向父亲开口借十美金,以致“父亲发怒”,而孩子却“安静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并关上门”,读至此,读者心头疑云再起;三、“数钱”设悬念。当孩子从后悔的父亲手里接过10美金,却又“欢叫着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这更给读者一头雾水。当孩子的回答为读者解开上述三重悬念时,何等可爱的童真童情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当已为人父为人母的读者回味…  相似文献   

14.
悬念设置     
傅敢泽 《初中生》2007,(5):9-12
[技法阐释] 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把波澜起伏的情节安排得扣人心弦,从而唤起读者浓烈的“穷根究底”的兴趣,使之以紧张迫切的心情期待着它的发展而欲知后事如何,这种方法叫做悬念设置法。其作用在使情节充分释放引人入胜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5.
“悬念”一词,《辞海》有两个解释,一是挂念;二是欣赏戏剧、电影或其他文艺作品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注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由于“悬念”具有磁石般的艺术吸引力,因而许多有经验的作者,往往要运用他来推进情节和冲突的发展,使故事的铺展呈现曲折、复杂的曲线形态,以引起读者对人物命运、故事结局的热情关注,从而不忍中途释卷。  相似文献   

16.
人们喜欢读情节曲折的文章。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只会令人感到乏味。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曲折多姿呢?技巧之一就是设置悬念,也就是说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设置疑团,引起读者关注,使之对故事  相似文献   

17.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全文以“借”为主线,层层设置悬念,情节扣人心弦。课文通过叙事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气量狭小的周瑜,诚实守信的鲁肃。文章通过简洁明快的对话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并展开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8.
凡读过古代章回体小说的人都知道,几乎小说的每一章的结尾处都会留下一个悬念,不是某某人物被围困难以脱身,就是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或事情最危急的关头,突然跳出一位英雄来,弄得读者欲罢不能,只好又紧接着看下回的内容,直到看完小说为止。这种巧设悬念的方法,可以增加故事的曲折感,使情节跌宕起伏,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造成文章的层次美。写作文也一样,巧设悬念同样能造成作文的跌宕之美、层次之美,能发人深思,引人入胜。这种方法的合理运用,比直接把故事道出来,表达效果要强得多。开头巧设悬念。这是作文惯用的表现手法。在文章开头,以设问的形式设一悬念,启发人的思维,使读者在阅读之初便能沉入其中依照作者的思维去看个究竟。《第二次考试》中,作者开始就这样写道:“声乐家苏林教授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以“奇怪”设悬念,引起读者思索:为什么“奇怪”,造成的原因又是什么?有了这些思索,阅读的兴趣就有了。  相似文献   

19.
悬念设置,即在故事的开始先作个提示或暗示,也就是先作个“结”,然后再“解”。它是小说戏剧创作最绝妙的艺术手法。电视剧《记忆的证明》成功地运用了悬念设置,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晁艳丽 《语文天地》2013,(20):15-16
悬念是作者有意在情节安排和推进中半露半藏的一种艺术手法。读者因悬念引起紧张心理,作者又适当帮助读者放松和消除,这即是释念。小说作者若能巧妙运用悬念和释念,可以使作品波重浪迭,异彩纷呈,引人入胜。悬念和释念的设置方法很多,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