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卢山 《新闻世界》2013,(3):20-21
电视体育评论节目是电视评论节目在体育专业领域的延伸。其功能主要是针对体育热点和焦点的认知、解读和观点阐述。在实际节目制作中,焦点性、时效性的话题是节目的根本,而集合了专家和草根的多元化观点以及全媒体的表达方式既增加了节目样态的新颖性,也改变了以往专家式的盖棺定论,以“议论”甚至是“辨论”的状态深层次地分析体育现象、解读体育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范式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文化范式的角度对电视“真人秀”节目进行解读。“真人秀”节目的兴起是在平民主义文化范式支配下的电视实践,是电视媒体在当前特定的社会语境下谋求生存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崔磊  刘伟娜 《青年记者》2007,(19):73-73
“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是通过电视媒体再现以健康话题为核心的人际传播形态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文章通过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模式的构建,分析它的传播方式、健康信息流的构成及传播特点,并对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的受众进行解读,提出提升电视健康类谈话节目传播效果的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安然 《今传媒》2016,(6):112-113
在大众传播时代,悬念设置在电视节目结构和叙事方式中被普遍重视和使用,故事化和悬念设置成为人们最乐于接受的叙事方式。因此,分析电视悬念的设置和方法也就成了当务之急。本文试以兵法为研究方法,去分析、解读、归纳电视制作人在节目中所做的悬而未决的处理方式。本文以“树上开花”一计为切入角度,归纳出电视悬念借机“布势”之效,并将“树上开花”一计在电视悬念中的应用划分为“天时”、“地利”、“人和”与综合运用四类。  相似文献   

5.
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电视科普作为大众媒体承担着科学的推广和普及的责任,通过对电视科普节目内涵的解读,结合时代特质分析出电视科普节目所面临的挑战。列举出电视科普互动课堂“开学第一课”与“天宫课堂”两档备受好评的电视节目,从其创新亮点出发,旨在守正创新,为科普节目的发展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6.
电视评论节目担负着释疑解惑、政策解读、监督引导等重要社会功能。“以人民为中心”的传播理念以及全媒体传播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引发了《今日评说》节目在思维语态、呈现风格等方面的改变,从而使理论的阐释、顶层设计的解读、主流价值观的弘扬、新闻事件的评论更有说服力和表现力,也使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得以有效彰显和持续延伸。  相似文献   

7.
陈思  赵骅 《新闻前哨》2013,(10):19-21
叙述理论研究是电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节目充满了叙述。电视除了虚构故事,还能用叙述的语汇来构筑“真实”。本文把选秀节目看成一个电视叙述文本,以当下最火的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为例,分别从叙述内容、叙述方式和宏观话语框架三个角度来解读,以期透过叙述框架对节目进行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2001年中国电视奖社教节目评比于今年6月在杭州举行。当我们对获奖的电视短、长片进行认真的解读之后,梳理出的最直观的感觉就是:“扣时代脉搏,做人文文章。”主题:鲜明的时代特色从本次获奖节目的主题看,电视社教节目从以往偏重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开始延伸到对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近两期刊登的刘宏和张宁关于“电视能不能搞深度报道”的观点有别的文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无意拉开架势,来一番“全面论述”,只想就其中涉及的电视的“娱乐功能”及其对深度报道的影响谈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张宁以“在众多的节目中占主导地位的、骨干性节目还是新闻性节目”为依据,否定了“看电视往往跟娱乐联系在一起”的提法。我认为,他把“新闻功能”和“娱乐功能”断开,分别作为新闻节目和文艺节  相似文献   

10.
《新闻战线》近两期刊登的刘宏和张宁关于“电视能不能搞深度报道”的观点有别的文章,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无意拉开架势,来一番“全面论述”,只想就其中涉及的电视的“娱乐功能”及其对深度报道的影响谈点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张宁以“在众多的节目中占主导地位的、骨干性节目还是新闻性节目”为依据,否定了“看电视往往跟娱乐联系在一起”的提法。我认为,他把“新闻功能”和“娱乐功能”断开,分别作为新闻节目和文艺节目的基本功能,未免失之简单片面。且不说电视的文  相似文献   

11.
<正>从1993年台湾学者吴翠珍发表《解“毒”电视?解读电视!——谈媒体教育中的电视识读》一文开始,到今天台湾学术界和民间团体开始着手推进媒体素养教育融入九年一贯制的教学规划,台湾媒体素养教育已经走过十余载的历史。十多年来,台湾媒体素养教育在教材出版、师资培训、节目制作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目前在提升受众媒体素养的教育实践中仍存在众多尴尬与困境。  相似文献   

12.
电视读书节目曾经辉煌,但如今却在整体上陷入低谷。电视读书节目要生存,必须尊重电视传播的基本规律;处理好以下五个问题:一是面向普通观众而非文化精英,二是要让观众“看”节目而非“听”节目,三是突显主持人及嘉宾的个人价值,四是增加娱乐性,五是加强与新媒体联动。  相似文献   

13.
谈话节目“谈”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服务功能和娱乐功能的显著增强,反映老百姓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电视纪实栏目、作品和开通听众热线的广播谈话节目风靡一时。据统计,目前国内谈话节目已达到200多个,内容相当广泛,有新闻信息类、科技教育类、生活休闲类等,形成了继“综艺风”、“益智风”后的第三股收视风潮。谈话节目的出现无疑是电视事业深化改革的结晶,是电视传播向深度、广度拓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孙露 《记者摇篮》2009,(3):13-13,17
当金融危机刚发生不久,我们打开电视就发现,央视二套经济频道调整了节目内容,把“经济半小时”等固定栏目改为“直击华尔街金融风暴”并全天滚动实时播出关于金融危机最新动态和信息,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镜头优势。让收看节目的观众可以直接感受到媒体播放时的“满足观众收视需求心理”,从不同角度获取信心、解读信息,增加收视的新鲜感和兴趣,经常是今天看到相关报道时,  相似文献   

15.
在1995年5月第四届江苏电视艺术节期间,江苏电视台举办了“电视文学节目观摩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电视工作者就我国10年来电视  相似文献   

16.
“限娱令”和“限广令”的出台给当前的电视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面对这一“重磅打击”,本文将从电视功能的平衡、节目的创新及长远效益三个方面浅谈电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闻1+1》开创中国电视评论新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民文化素养和媒介素养的提高,电视评论节目渐渐受宠,央视新闻频道改版后推出的《新闻1+1》成为电视评论节目的旗帜。本文从口播评论与图像评论复合组合的功能意义,历史观的叙事框架,公允、客观、平衡的话语场,微观事件评论背后的宏观框架,网络议程与媒体公共议程的对接5个方面来解读该节目的评论范式,为电视评论节目的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和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娱乐功能突然放大的大背景中,电视选秀节目一哄而起。目前,除了央视“梦想中国”、“星光大道”外,仅省级卫视台同类节目就达到30多个。问题是,继去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火爆异常外,各种选秀节目收视率渐呈颓势。可以不夸张地说,在观众巨大的收视能量瞬间释放之后,选秀  相似文献   

19.
全国1993年度优秀电视社教节目评选在武汉揭晓了。我们徐州电视台社教部参评的9集系列片《南北碰撞——徐州苏州干部交流启示录》荣获“中国电视奖——’93社教节目”一等奖。这是我们连续四年获得“中国电视奖”了,我们为之感到高兴,然而更多的却是压力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新闻直通车     
体验“私人电视”南京互动电视将全面推出【10月8日现代快报】近日,记者获悉,南京广电网络公司投资近3亿元、通过半年试点的有线数字电视互动电视业务即将全面推出。目前已经完成了主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升级改造工程,可以满足40000用户同时使用,令其率先体验“我点你播”的“私人电视”。南京互动电视片库中储存有数万小时的视频节目,用户可以在片库中自由检索点播,即点即播。节目录制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设置,同时录制和存储多个节目,并提供节目录制菜单,在菜单中清晰地显示出系统已经录制和即将录制的节目名称及相关信息。时延新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