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类面临的环境危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失衡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类在贪欲本能作用下,受资本逻辑制导,利用科学技术手段,盲目扩大向人类自然生存环境索取,导致自然生存环境结构失衡和运行机构紊乱的一种表现;社会环境的恶化:金融危机,战乱,性乱,毒品,邪教,政治腐败,贫困等也直接加剧了人类生境系统的全面恶化。要在21世纪实现人与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就是要在全人类中确立普遍的(公共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念,抑制人类的贪欲本能,遵循环境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实现人性回归,善待环境,建立一个低墒社会。  相似文献   

2.
人类中心论,是人类对自身及其与生存环境关系认识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人类中心论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促进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内在动力。人类对外在一切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是以对人类自身的利害关系程度进行的,也即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新人类中心论是在吸收和继承旧人类中心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批判并摒弃了其中极端个人主义的动物贪欲本能后,主动培育和提高个人的环境道德水准,善待生存环境,主动承担环境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现代环境伦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SARS呼唤环境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病毒的流行和对人类的威胁,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物质贪欲疯狂掠夺和破坏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一种必然反馈.人类从此又多了一种时刻需要付出代价去应对的敌人--制约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或降低人类面临的类似负面影响所付出的代价,达到和实现人类与生存环境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人类必须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度上,普遍培育、树立、提高环境道德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4.
SARS呼唤环境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ARS病毒的流行和对人类的威胁,是人类为了自己的物质贪欲疯狂掠夺和破坏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一种必然反馈。人类从此又多了一种时刻需要付出代价去应对的敌人——制约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或降低人类面临的类似负面影响所付出的代价,达到和实现人类与生存环境共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人类必须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度上,普遍培育、树立、提高环境道德才有可能。  相似文献   

5.
人类中心论,是人类对自身及其与生存环境关系认识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人类中心论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促进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内在动力。人类对外在一切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是以对人类自身的利害关系程度进行的,也即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新人类中心论是在吸收和继承旧人类中心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批判并摒弃了其中极端个人主义的动物贪欲本能后,主动培育和提高个人的环境道德水准,善待生存环境,主动承担环境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现代环境伦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近代工业文明,时至今日,人类社会在享受着工业文明带来的繁荣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自然界以自身铁的必然性,向人类社会施行了严厉的报复——导致全球性的生态失衡和人类社会生存环境恶化。要化解人类对待自然界的粗暴行为所遇到的生态危机,避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所需资源与自然资源之间出现物质交换断裂的后果,就要通过改变人类的行为方式,唤醒人类内心深层的自我意识,还自然之魅,实现天人合一的人类社会生态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7.
环境问题是当前举世关注的热点问题。人类历史的发展经历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而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环境,依赖于自然。曾几何时,蓝天、碧水、绿地、阳光为人们的生活构织出绚丽的风景。而如今所有的这些都将被灰色的天空所抹杀,人类的生存环境也在日益恶化。因此,环境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然环境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素质观念,  相似文献   

8.
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温室效应、臭氧层减少、“海洋污染等现象。我国也出现了环境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面对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有些科学家预言,自冰川期以来,地球上最大的危机即将到来。可以肯定地说,本世纪地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应完全归因于人类不理智的社会行为和经济行为,而这些行为的产生又与人类缺乏科学的环境意识有关。因此,要保护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的顺利发展,我们首先应该确立现代的环境意识。这是治理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创造良好生存环境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的主体性问题已成为哲学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大力倡导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人的主体性,归因于日益凸显的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严重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因此,这就要求必须充分弘扬人的主体作用,通过全面构建人的主体性,促进自然——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实现人类——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性资源的日益枯竭和人类生存环境品质的急剧恶化。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合理高效地使用自然生态资源,强调人环境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与环境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来源于自然,本能地同自然有一种亲近感与和谐一致性。如果说,古代的狩猎、采集、种植、养牧和民间手工业,也是对自然的某种变革,那么这只是人类对自然的适度索取与低度控制,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未改变自然的本质。现代工业则不然,它以其强大的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等科技手段构筑了一个全新的物境,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恶化,使自然的本质发生了变异。现代工业所造成的物境,既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享受,也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空前的威胁。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两难”(dilemm)的选择:既要走强国富民之路…  相似文献   

12.
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已成为跨世纪的全球性课题。其中,环境问题已成为上述五大问题的焦点尤令世人注目。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人类共同面临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再生产的严重失衡问题。因此,对当代环境问题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甚为必要和紧迫。一、环境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经典生产力的定义即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仅从征服自然的角度起见,人类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自然灾害频发,给乡村民生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灾害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使民生的自然环境恶化,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同时,灾害也引起了社会环境的恶化,使社会失秩,矛盾激化,人们处于动荡的生存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哲学高度上来说,是一个世界观和人生观问题.和谐社会的构建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及与社会环境和谐两个层面,其哲学本质就是抑制人类的自然贪欲本能,善待他人和世界万物,让社会生产和消费回归其自然属性,建设一个低熵社会.这一切,都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学说原理决定的.因此说,和谐社会的哲学本质和依据就是构建低熵社会.  相似文献   

15.
庞野营 《文教资料》2009,(14):83-85
本文通过对格式塔心理学与环境设计中心理因素的分析,说明环境设计是随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我们对自身生存环境日益迫切的需求而产生的,对各种自然、人工环境加以组织、改造、利用.使之更加符合人类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并具有更高审美价值的一门新学科。在环境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尊重人的自然性和自然的自然性,从而达到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日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的改善。本文结合构建节材、节能、环保、高效、舒适、健康的城市环境设施,提出了城市环境设施的生态设计理念,为我国城市环境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模式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一跃而成为世界政治问题的热点,这是因为人类已切身感受到自己生存环境的退化和恶化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如全球化的能源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有害废弃物问题,水土流失、耕地、森林锐减问题,物种灭绝问题以及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和地球升温问题等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全球的生态环境恶化被喻为第三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8.
自人类出现以来 ,就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并随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演进而变化。环境伦理建构的基础是对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环境伦理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公正原则 ;合理消费原则 ;生产活动的生化原则。环境伦理的建构就是要促进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使人在进行自己的行为时 ,自觉考虑和顾及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社会、后人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而实现这几者的和谐互惠共生。环境伦理的建构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已成为跨世纪的全球性课题。其中,环境问题已成为上述五大问题的焦点尤令世人注目。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人类共同面临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生存环境再生产的严重失衡问题。因此,对当代环境问题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甚为必要和紧迫。一、环境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经典生产力的定义即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仅从征服自然的角度起见,人类生产活动的能动性既表现为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又表现为劳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迄今为止,人类经济的发展无疑是对环境征服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从改造自然的角度看,虽然对自然的征服已包括对自然的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环境设计的诗意追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城市环境状况日益挑战着人们的生存理想,冲撞着人们的精神空间。如何实现城市环境的美学设计,保障人们对自我生存环境的诗意梦想,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紧迫课题。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环境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美学参照,可以将城市意境当作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目标,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追求诗意之城的环境构想与设计。诗意之城以中国传统美学意境为基础,追求城市自然山水环境与地域化的山水文化传统的有机融合。为塑造诗意的现代城市环境,需要确立地域特色鲜明的城市环境发展模式,彰显城市自然山水环境的诗意品质,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城市文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