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选择题 第15题考查学生对布朗运动及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理解情况,只要知道布朗运动的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概念以及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和温度的关系即可解答。该题考生失分的原因一是考生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理解;一是对何为理想气体不了解,特别是成绩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层次的考生。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语文的现代文阅读考查应以课外材料为主,阅读应着手考查学生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文科应严格控制客观题型的比例。这则中考阅读题在此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具有鲜明的特色。具体说,第1题主要考查归纳概括的能力。第2题实际上是考查听话能力,即学生理解言外之意的能力。第3题主要考查领悟能力,是在第2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延伸,比较切合考生实际,体现了阅读的一般思维过程。第4题前三空考查的知识点虽是语法即复句的关系,但落脚点仍在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的能…  相似文献   

3.
每年全国高考理综卷中的实验题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物理实验题,是常考常新,非常精彩。08年全国高考理综第22题均为物理实验题,分析理综全国卷I、全国卷Ⅱ、和四川I卷中的物理实验题更具有普遍性与广泛性。这几份试卷中的实验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考查了基本实验的基本操作,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迁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第十六届天原杯赛第三大题,共设3道小题——24、25、26题(见本刊第5期58页),均为实验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3道题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化学知识点出发,考查学生能否从知识点获取实验的原理,能否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确定验证、探究的方法,并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本套试题通过第一大题(选择题)和第二大题(填空题)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所有题目不是从难度上来要求学生,主要强调知识的全面性。题目中使用了一些新鲜的素材,如欧洲强子对撞机、“神七”航天员首次出舱为题干。第三大题对物理实验的考查主要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作图题第26题和第27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如第28题和第29题),第30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评估和改进能力,第31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也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套试题通过第一大题(选择题)和第二大题(填空题)来考查学生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掌握。所有题目不是从难度上来要求学生,主要强调知识的全面性。题目中使用了一些新鲜的素材,如欧洲强子对撞机、“神七”航天员首次出舱为题干。第三大题对物理实验的考查主要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如作图题第26题和第27题),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如第28题和第29题),第30题是考查学生对实验的评估和改进能力,第31题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也最能反映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第四大题(物理知识的应用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3个题都是从身边寻找的素材.特别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觉得物理是有用的和有趣的,同时又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套试题反映了课改实验区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的一些探索和研究。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最后5个题,即30、31、32、33、34题都是原创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来的有关中考中,以折纸为载体,出现了不少趣题,它不但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且也考查了学生看图、识图、动手操作能力,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有趣的折纸题吧!  相似文献   

8.
张杰 《物理教师》2001,22(9):48-48,F003
纵观2001年的理科综合高考卷,重点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以下几个特点更为鲜明:首先,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16题、第19题;第二,利用学科间知识的渗透、交叉和综合,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如第26题、第30题;第三,紧密联系科研成果的“信息题”,意在考查学生对科技信息的接受和处理能力,如第31题.因此,在“理科综合”及今后“大综合”形势下,如何适应高考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大家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本文仅以2001年的理科综合高考卷试题为例,谈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第十五届天原杯赛第三大题(23、24、25题,见本期58、59面)为实验题,着重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该大题用三道题目分别从原理分析、实验探究、实验对比三个层面对学生实验能力进行了考查。  相似文献   

10.
平功远 《物理教师》2008,29(1):36-36
2007年高考理综山东卷第36题全面考查了物理选修3—3的内容,第(1)问考查分子动理论,第(2)问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第(3)问考查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好题目.但我认为对第(3)问的参考解答是有问题的,今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讨论,错误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如何进行生物学实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学实验一直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在当前以重视能力和素质考查为立意的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愈加重视,新颖的高考实验题层出不穷。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题型变化来看,借助实验方法创设新情景,侧重考查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成为命题趋向,其中设计型实验题主要考查学生是否  相似文献   

12.
2006年湖南高考试题和全国高考试题继续通过自然科学文章的阅读,强调对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对概念的理解、判断、推理能力的检测。2006年湖南卷第5题“不能说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项是”考查了学生阅读综合能力,第6题“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第7题“‘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所指的一项是”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第8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则继续考查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试题的导向 今年的历史科中考试题仍以水平考试为主,面向大多数学生,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试题注重了知识的综合与知识的运用,设计了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从而 正确表述历史等能力。 如选择题,考查学生 对历史本质的认识与 理解并判断是非的能 力;连线题,考查学生 对相同、相近或相似 的历史知识是否能够 进行归类、比较;列举 题,考查学生能否认 识历史事件、历史概 店等的本质并进行综合、概括;材料分析题,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是否理解与…  相似文献   

14.
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在高考中,选择题是主要的基础题,也是重要题型之一,以容易题和中等难度题为主,侧重考查“双基”。选择题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决定了总成绩的高低。一般其题设条件与选项往往经过命题者深思熟虑的加工和匠心独运的改造,以其多重的形式布下层层陷阱,声东击西的命题策略考查考生的“双基”,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双基”和一定的技巧。近年高考中,选择题也突出了思维能力的考查。选择题的考查功能主要有使试卷有较大的知识点覆盖面,其中少量的“基础题”增加考生得分的基数;保留某些类型的“常见题”调控总难度;考查的知识容量较大,有较广泛的发散性;考查某些较高层次的能力;考查思维的灵活性。总之,这类题可以衡量学生能否准确地运用“双基”来解答问题。对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化学选择题没有—个通用的解法,但不管哪种解法都要经过认真审题、析题、解题这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全国理综卷物理24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和运动过程的分析,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分析应用,是考查学生分析、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较难的题。以下是该题的四种解法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5全国高考理综第22题均为物理实验题,分析理综全国卷,、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中的物理实验题,均突出考查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迁移创新能力。在这三份试卷中均涉及电表处理的相关问题,下面结合三份全国高考理综物理实验题,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如何正确处理电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推进,高考命题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尤其在实验题的设计上,越来越灵活。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频现一类新题型——探究性实验题。这类探究性实验,突破了教材实验的局限,却又充分体现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取向,不偏不怪,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知识和方法的迁移与应用的灵活性,不失为考查学生能力的好题。笔者收集了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中探究性实验试题近十道,由于篇幅所限,试以两例评析之。  相似文献   

18.
王文清 《山东教育》2005,(32):41-44
滨州市2005年中考数学试题紧扣人教版教材,渗透新课标理念,既有亲和力,又新颖脱俗,很多试题虽似曾相识,但又有改革创新,可以说是“稳中有变、变中有新”,体现了“稳中创新”的精神。而且整个试卷“变一题把关为多题把关”。试题紧扣中考热点,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考查学生能力,特别是注意考查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在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体现课改新理念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纵观近几年的理综高考题中的选修模块热学部分,考查理想气体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知识点出现的很频繁,这部分知识点要求不是太高,但学生的得分率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对相关的概念和定律掌握得不到位,不能熟练应用其解决相关问题。首先要明确理想气体的特点,由于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因此理想气体没有分子势能,所以理想气体的内能仅由分子的动能决定。理想气体的内能是温度的函数,也就是温度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全国高考理综第22题均为物理实验题,通过分析理综全国卷Ⅰ、全国卷Ⅱ、全国卷Ⅲ中的物理实验题,笔者认为,这些试题突出考查了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考查了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迁移创新能力。在这三份试卷中都涉及到电表处理的相关问题。下面结合三份全国高考理综试卷中的物理实验题,谈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如何正确处理电表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