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 读《论语》,于字句篇意偶有所得,遂作“辨惑”数则,部分已刊《孔子研究》。兹再抄出两条,敬俟博雅君子教正。 一、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先进》) 目前通行的译本译为:因为我比你们年纪都大,[老了,]没人用我了。照此理解,句中的“毋”是个无指代词。这种意见源自清儒刘宝楠的《论语正义》。  相似文献   

3.
词类活用辨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有关论著对词类活用的讲述,每生疑惑。比如: 既说词类活用是词的临时用法、偶然用法,那为什么从所举例证和有关注释看,古汉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似乎大量存在、相当普遍呢? “衣”、“冠”表示穿衣、戴帽,  相似文献   

4.
我所谓的“两篇文章” ,一是唐初名相魏征写的《谏太宗十思疏》 (下称魏文 ) ,一是现代名人郭沫若写的《甲申三百年祭》 (下称郭文 )。1 999年 2月 2 1日 ,我国各主要报纸头版头条报道 :江泽民等中央领导 2 0日夜晚同首都群众一起出席了“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名篇多为诗  相似文献   

5.
<正>《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是普通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在写到沛公逃宴时有这么一句:"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令人疑惑。该句由"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三部分构成,争论的焦点是第二部分的"与"字该如何解释,如果解作连词,前面的"独骑"  相似文献   

6.
孔子删诗说辨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影响了我国经学、诗学、文学几千年。历代研究者很多,据过去的著录,单是宋代研究《诗经》的专著就是七百五十多卷,而清人的著作更在一千一百卷以上。由于秦火之后,周代《诗经》的原貌已不可知,汉代的齐、鲁、韩今文三家诗,除《韩诗外传》外,又早亡逸,今所传的仅有汉代古文《毛诗》。因之,关于《诗经》的许多问题,至今无法得出不可移易的结论,“孔子删诗说”,就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7.
广东教育编辑部:你们好!我是《广东教育》的忠实读者。我发现综合版2005年第7期第66页的《一个教师的早读》和第68页的《鱼缸里的世界》都有不恰当的地方。《一个教师的早读》第一自然段“尤其是冬天,从第一批学生到校到上第一节课,其间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的“尤其是冬天”,我认为应为“尤其是夏天”。原因是冬天的白天较短,而夏天的白天较长,五、六点钟就已经天亮了,乡村的孩子一早就会起床上学,故到校时还有一段时间才上课。《鱼缸里的世界》第二自然段“金鱼原本只是普通鲤鱼的一种,一次基因突变,使他们失去灰色的外衣,换上了金色的霓裳…  相似文献   

8.
谢浩瀚 《广东教育》2005,(11):24-24
你们好!我是《广东教育》的忠实读者。我发现综合版2005年第7期第66页的《一个教师的早读》和第68页的《鱼缸里的世界》都有不恰当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一一切与古代典籍有关的学科,无不与时间的记载,也就是古代天文历法有关。白寿彝教授指出,“关于时间的记载,是历史记载必要的构成部分,年代学的研究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载《人民日报》1980年12月30日)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就靠年月日的记载贯穿起来,成为有价值的史料,据以窥视古代社会的面貌。然而,考求古人的纪时并不容易,正如清人汪赵棻说:“读史而考及于月日干支,小事也,然亦难事也。欲知月日,必求朔闰;欲求朔闰,必明推步……盖其事甚小,为之则难。”(载《二十四史日月考序目》)本是简明的  相似文献   

10.
11.
一一切与古代典籍有关的学科,无不与时间的记载,也就是古代天文历法有关。白寿彝教授指出,“关于时间的记载,是历史记载必要的构成部分,年代学的研究是历史文献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载(《人民日报》1980年12月30日)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就靠年月日的记载贯穿起来,成为有价值的史料,据以窥视古代社会的面貌。然而,考求古人的纪时并不容易,正如清人汪赵棻说;“读史而考及于月日干支,小事也,然亦难事也。欲知月日,必求朔闰;欲求朔闰,必明推步……盖其事甚小,为之则难。”(载《二十四史日月考序目》)本是简明的古代历算,竟如此玄秘莫测,令后人望而生畏。究  相似文献   

12.
《中学数学月刊》一直是我中学数学教学教研的良师益友.在她的培养下,我的教学教研水平不断提高,所上公开课多次获奖,还有五、六篇论在省级报刊发表.我爱《中学数学月刊》,我爱她的内容——短小精练,爱她的形式——活泼多样.特别有两篇章,我读后感受颇深.一是1999年第8期的章“解题与选题一例”,它开创了中学数学教研从“做”到“说”的先河.  相似文献   

13.
14.
评《岳阳楼记》范仲淹,是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原住邠州,迁居吴县。两岁丧父,寄人篱下。在贫苦的环境里,度过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据《范文正公年谱》,他曾在长白山醴泉寺借住,读书三年,每天吃粥。又在南都学舍昼夜苦读,五年间未脱衣睡觉。这段“人所不堪”①的生活,确实磨炼了范仲淹的意志。欧阳修在《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公范公神道碑铭(并序)》中说:“公少有大节,其  相似文献   

15.
16.
比较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旨的好方法。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认识比较阅读的特殊功效,既可“辨异”,又可“求同”,从中探求规律,发掘主旨,提高辨析能力,从而逐步掌握、运用这一方法。我进行了多次比较阅读教学的尝试,颇获收效。  相似文献   

17.
徐明 《学语文》2002,(3):4-5
自二○○○年九月新版中学语文教材面世以来,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也进一步深化。新教材结构和篇目的调整,体现了语文教学理念的变化,即在重视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同时,更强调它的载道、启智和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18.
学者对《史记·孔子世家》一文存在不少争议,要之有二:一是体例上,司马迁著孔子之传是挂靠“列传”还是入籍“世家”?二在内容上,太史公述孔子言行是尤多“妄言”还是别有“诗心”?孔子言行是否尤多妄言虚语。对于前者,古代学者有一个误解,即认为“世家体”在司马迁时代已是一种述史定例。司马迁实际上是因孔子“追修经述”以“拨乱反正”白于伟大历史实践才将其列人世家的。对于后者,古代学者只知其一,未明其二。太史公实际上是有意运用不实史料以揭示孔子一生“不用”的悲剧,以表达自己的悲孔惜圣之心。  相似文献   

19.
读《曹刿论战》,每至“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句,总要产生一连串的疑问:在春秋之初,“忠”的含义是什么?“忠”的对象又是什么?“忠上属也”究竟该怎样理解?”这“忠之属也”何以有“取信于民”之功效,又何以有克敌制胜的巨大威力?等等。历来的分析,都是按“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这个模式讲的。初中《语文》第六册和教学参考资料一直遵循此说。谁都知道,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里引《曹刿论战》,阐发的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而且用得精当贴切。但为什么“忠之属”就是“取信于民”呢?这个弯子是怎样拐过来的,尚须作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0.
受当时社会政治风气的影响,徐邦达作于1976年4月稍后的《贺新凉》以"迂儒"的"韦编脆绝"与"郑笺毛传"反衬《红楼梦》"字字珠玑串",合情合理。其中"郑笺毛传"与顾随《木兰花慢》中的"高密笺经"同指郑玄的《毛诗传笺》,但一贬一褒,用意迥然不同。周汝昌先生认为徐词"郑笺毛传"云云是"葩经文采寓研红",与顾词"异曲同工,相互辉映",即同为称赞《红楼梦新证》之作。这一论断是完全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