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读《名作欣赏》2007年第4期,读到唐韧教授的文章《对话教学与孔子〈侍坐〉》,其中有这样一段:曾皙(点)竟一直在鼓瑟!似乎根本不听别人的发言,但是孔子却毫不介意,很温和地问:点啊,那你怎么做呀?点被问后,并不应声而起,还要再鼓弄几下(鼓瑟希),最后弄出一个铿尔的余音,才站起来。  相似文献   

2.
刘竹君 《学语文》2007,(4):15-16
《侍坐》教学的两点思考一是因选文具有抽取性、板块化的特征,内容多是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初中阶段《论语》教学重视其格言体之文体特征,这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取向的。高中阶段的《论语》教学重心何在,是辞章还是义理,是眼得还是心悟?其归宿是神坛化阅  相似文献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语录体散文。这篇散文选编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八单元中。这篇散文,记述了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畅谈理想志趣的情景。在这次对话形式的教育活动中,孔子循循善诱,方法灵活,气氛活跃,很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的教学枯燥难懂,每一篇文言文都需要教师精心地构思和设计,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对《侍坐》进行了设计探究,每个环节的设计都有设计目的,每个设计目的都严格按照教学规律和认识规律,希望可以有效地促进文言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弟子"侍坐"是孔门一种有效有趣的教学形式。《论语》中有三章关于"侍坐"教学的珍贵记录,值得我们从教学艺术的角度加以深入研究。其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堪称孔门侍坐教学艺术的典范。若将三章整体来看,又会有一些新的有价值的发现:如子路的独特形象问题、孔子对子路的教学艺术问题等。  相似文献   

6.
7.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论语》中的名篇,只有短短的315字,却生动地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情景:孔子老师正在给四个学生上一堂生动的主题班会课,讨论的主题是“畅谈人生理想志向”,孔子一开场鼓励学生勇于发言,随后采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已见。每个学生课堂上陈述完毕,孔子老师适当点评,课后对学生进行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师生论道的著名篇章。记载了教育家孔子与学生一起席地而坐讨论问题的情景。从教师出题,鼓励发言到学生各抒己见.到教师在学生请问的前提下进行启发、评价与指导,内容逼真,条理清晰.从中可见两干多年前孔子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全过程。我们今天的中学语文教学正在实行着新课程改革,对照《侍坐》章记载的内容,不难发现其中仍有可借鉴的语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9.
《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侍坐”发生的时间与孔子“与点”的原因,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争议颇多的两个问题。以“侍坐”发生的时间为切入点,考证“侍坐”不可能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也不可能发生在孔子晚年归鲁之后,具体当发生于孔子教育生涯前期的最后两年,即孔子四十八九岁时;并由此动态地把握孔子“与点”的原因,“胃然与点”是“与点叹己”与“与点与己”交融的复杂体验,是对曾点的关照,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反思。最后,试图解决孔子“与点”这一文化史上的悬案,真正领悟本章的主旨。非“与点”,仅“各言其志”。  相似文献   

10.
林金来 《中国教师》2012,(19):77-78
<正>《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一篇记述完整的、师生间关于"志"(理想)的对话。这篇人物对话,展现出一派师生自由讨论的和乐气氛,人物性格轮廓明晰,同时表现了孔子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风度。虽然一直以来,对《侍坐》章中部分字句,如"毋吾以也"的理解有较大争议,对孔子"吾与点也"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也有不同的解读,但就对话的开展过程而言,文章对当今探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对话仍有一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12.
程莹 《学语文》2005,(2):46-46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文言文收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一文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 ,毋吾以也。居则曰 :‘不吾知也。’如或知尔 ,则何以哉?”文中“毋吾以也”一句 ,历代注家解释相当分歧 ,归纳起来 ,大致有两种倾向 :第一种 ,释句义为 :“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长就不敢说话了。”这一解释可以汉孔安国、宋邢、朱熹为代表。孔安国注说 :“言我问女 ,女无以我长故难付。”邢疏说 :“言女等侍吾 ,以吾年长於女 ,谦而少言。”“今我问女 ,女等毋以吾长而惮难其对也。”朱熹《论语集注》…  相似文献   

13.
14.
《沦语&#183;先进》(侍坐)生动地描绘了孔门师徒之间的一段谈话,话题围绕着各人的人生理想展开。先生循循善诱,弟子畅所欲言。可以看出,文章的中心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即“礼治”。孔子问志,四学生答志。从表面上看,四个人的答案各不相同,而实质上都是以“礼治”为中心的,因为“礼治”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15.
仅两万字的《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与精华,而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可对于“仁”,孔子却始终没有作出一个确切的解释。虽然后人进行过种种解读,遗憾的是该问题至今仍莫衷一是,没有一个让众人信服的结论。本文欲从《论语》“仁学”提出的背景对“仁”字的含义以及其对孔子思想的统帅作用做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语文观念强调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综合全面地开展语文教育。《侍坐》篇是《论语》中最长的篇章,孔子思想中的“仁”“礼”“中庸之道”、以礼治国、因材施教等教育观都能从《侍坐》中解读出来。将大语文观念应用于《侍坐》篇教学有利于跨学科学习,继承与发展因材施教、诱导启发等优秀教育思想。在基于大语文观念的具体教学中,可采取“重视语文课堂教学;走向‘大教材’,进行‘大阅读’;创设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等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课程标准注重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积极推进学生自主活动。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教育教学系统工程的平台。在这个信息传递与反馈的系统中,最基本的教学要素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师引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侍坐》章的现代意义。第一,教育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各位弟子的表现可对当代教育者有所启示。第二,政治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及众位弟子所持的政治主张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三,社会学意义。《侍坐》章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其言语中见出的孔子和四位弟子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作品分析《侍坐》章记述了孔子与四位弟子在一起各言其志的融洽而生动的场面。从谈论的内容看,子路的理想是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中等国家,冉有的志向是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家,公西华则希望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的时候做一个掌管司仪的官员。第四个弟子曾皙以"异乎三子者之撰"之语说出自己独特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相似文献   

2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是《论语》中篇幅最长且最出采的文章。它能够被后世儒学弟子津津乐道,从教育的角度视之,固然有它独具的风格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