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其”字不能当“他”字用吾三省在口语里,"他"是第三人称代词,连呀呀学语的幼儿都会说。可是,说不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报刊文字中流行着一种怪病,那就是把"其"字当"他"字用,明明嘴里说的是"他",可一落笔偏要写成"其"。"其"字是个文言虚字。关于文言虚...  相似文献   

2.
在卡通王国里没有比米老鼠更大牌的了,从1928年诞生以来,。一直星光灿烂,一代代的小朋友都喜欢它。米老鼠的原名叫"米奇",关于它的出生,还有一段离奇曲折的故事哩!米奇有两个"父亲",一个叫沃尔特·迪斯尼,是画工出身,他赋予"米老鼠"动作和形象;另一个乌比·伊沃克斯,他给予了‘‘米老鼠"极富趣味的个性和声音。这两个"父亲"是好朋友,正是他们的亲密合作,才把这个全世界人都喜欢的"儿子"米老鼠"生"了出来。  相似文献   

3.
冯友兰先生在谈及学术研究与治学时,有一相当著名的论述:"照着讲"和"接着讲"。他认为,"照着讲"是规规矩矩地讲"史","接着讲"则是一种学术继承和阐扬,是对理论内核的进一步淬炼,是对学派精神的继续光大。  相似文献   

4.
11月28日晴我们学校有一个搞怪的"娘娘腔",虽是个男的吧,可你呀,千万别把他当男的看。当你碰见他时,你要穿上"盔甲",以免被他的"花言巧语"所击伤。提起他呀,你就会笑的上气不接下气,直到吐血为止。这不,今天早上上操嘛,我走的好端端的,他突然跳出来吓我一跳,我喊了一声,搞得周围同学都以为我有病似的。我怒气冲冲地转过身来,只见他用那奸诈的笑容和那"娘娘腔"般的声音对我说:"Hello,美女!"原本怒气冲冲的我一听到他的那种声音,腿一下子就软了,差点没坐在地上,唉,没办法,只好对他说了声:"啊,  相似文献   

5.
刘光久  李君 《教师》2014,(13):43-43
有这样一个故事,传说有一个人询问古代的"神医"扁鹊,天底下谁的医术最好。结果扁鹊不加思索地回答:"我大哥的医术最好,其次是我二哥,再次才是我自己。"那人大吃一惊,忙问其故。扁鹊告诉他,病在腠理的人去找他大哥,他大哥就用"烫熨热敷"的办法轻而易举就将病人治好了;病入肌肤的人才去找他二哥,他二哥就会用"针刺石击"的办法来治疗;  相似文献   

6.
文雨 《甘肃教育》2011,(16):1-1
前不久邀三五好友小聚,其中一位任教于重点中学的朋友姗姗来迟,一番解释,大家才知他是刚从一个学生的"谢师宴"上"转场"过来的。今年他教的学生中有几个在全省高考中分数排在前列,大家不约而同地向他表示祝贺,这位朋友也颇感自豪。但一说到"谢师宴",他却很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我终生永难忘怀的两位恩师:一位是杨振声先生;一位是曾得他提拔过的李广田先生。我在这里主要想谈谈我与李广田的一些交往。以前我也曾写过回忆李广田的文章,但大都是有关学术方面的,对于他对我一生道路的影响,在生活上对我的关心照顾,以及尽管名义上是同事,而实际上我却接受了他如师长一般的绵绵的恩情的这些事,却是第一次在这里提及。当回忆的触角伸展开来,沿着岁月之河缓缓上溯的时候,首先浮现在我脑中的便是在西南联大第一次见他的情景。当时的李广田由于思想的进步与行动的异常活跃,被国立六中解聘,杨振声此时正在西南联大的叙永分校担任领导,听说后立即把李广田要到了叙永分校去。李广田从齐鲁大地的齐东县(今邹平县)走出来,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就读后,又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了6年,这许多年吸收的新知识已经使他从一棵贫瘠土壤里的“灌木”成长为一棵挺拔的“蓊郁的树”。1936年3月,与卞之琳、何其芳合著的诗集《汉园集》及他的散文集《画廊集》都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合作丛书之一出版,在当时引起很热烈的反响,李广田也因此被誉为“汉园三杰”之一。《汉园集》收李广田《行云集》诗17首,《画  相似文献   

8.
小旭 《家长》2012,(5):9-11
我刚接三年级一班的时候,就听前任班主任说,班里有个很难调教的"捣蛋鬼"小林。我接班不久,发现"捣蛋鬼"果然名副其实:他没有一节课老实过,经常接下茬儿,哗众取宠,引同学发笑。我指出他破坏课堂秩序、对老师不礼貌的行为,他非但不改,  相似文献   

9.
屈原的"神游"与庄子的"逍遥游"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奇特的精神之游。两者在"游"的写法、体验、结局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屈原的"神游"是用一种正面铺陈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去留两难的矛盾心境,他感觉无路可走,选择以死捍卫理想。庄子的"逍遥游"则是用一种反面衬托的"跳过法",写出了他对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但这一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庄子无奈地选择了顺应世俗、与世浮沉。屈原与庄子的"游"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四一想到这里,杨爷倒吸一口凉气,脑子里像吹进一股清风,他清醒了。他马上想到文物局去请教专家,于是忙拨打"114"查询台,找到文物局的电话,文物局专门有专家值班,回答群众有关文物方面的问题。"喂,专家呀,我有一件事要咨询一下。""您请说。"  相似文献   

11.
骆炀 《小学生时代》2010,(12):55-57
说件恐怖的事儿,我家有三条"虫",而且绝不消灭,拥有永久居住权。 先来介绍第一条虫,那就是我爸爸,他是一条十足的"网虫"。自从知道了网上购物这回事后,他就天天泡在网上,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都爱到网上买。妈妈常常抱怨他乱花钱,买回一堆"废品",  相似文献   

12.
我的同桌黄志强是个名副其实的怪才,关于他的故事可多呢。他爱唱歌,篡改歌词更是他的绝活。记得在去年一次主题为"禁止家长打牌赌博"的班会上,他的"首张专辑"闪亮登场。只见他拿着麦克风,套用《好汉歌》的调子引吭高歌:  相似文献   

13.
2013年2月2日晴随着越来越高的建筑拔地而起,我们不觉会想:这么高会不会倒呢?当然不会,因为它们的基础牢固。"一"是基础,这一片片根基上的砖瓦便是"一",便是基础。"一"是宏伟巨作的基础。达芬奇是众所周知的伟大画家,他的功成名就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天资,更重要的是练就的基础。小时候老师让他每天练习画鸡蛋,于是他孜孜不倦地练习,最后终于成功了。正是因为那一个个的鸡蛋,才会有如今震惊世界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或许那微笑是达芬奇对自己的褒奖吧!  相似文献   

14.
王羲之是我国晋代著名的书法家。他当太守时,有个年轻人来告状。此人说他父亲死时,乡绅给了一块荒地安葬,并且只要一壶酒的谢礼。可事过之后,那乡绅竟然把"一壶酒"说成是"一湖酒",而他根本还不起。  相似文献   

15.
林来生 《成才之路》2011,(9):3-I0001
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已106岁了,除了耳朵需要带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辍,每月都有一篇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一次,央视主持人崔永元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一句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周老认为:"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他还提醒人们,"自杀的人,就是他走到要拐弯的地方,他不能拐弯,就只好死了。"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他百年人生的智慧,更是对人们的忠告。  相似文献   

16.
王璟  王宛璐 《小读者》2011,(7):34-35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六年级学生詹志鸿从学步起就迷上了昆虫。2岁开始,他把虫子带回家做朋友,养过的各类昆虫有上百只;他6岁起就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并根据自己养虫的经验提出质疑;他在网络上开博客记录昆虫成长点滴,一年时间上传了322篇"昆虫博文";他把昆虫"带进"童话世界,5本原创小说字数已达30万字——他被同学们称为"小达尔文"。  相似文献   

17.
养父与生父两种不同性格的影响,加上故乡的地缘文化和北京、济南的都市文化的双重滋润,使李广田在处理乡土散文的创作题材时,常常表露出"认同"与"反叛"这两种具有强烈对比的情绪。对乡土的认同常常同反叛乡土的情绪对立、冲突,形成了李广田内心一种情绪的张力,这也成为李广田30年代散文创作中乡土想象的源起。  相似文献   

18.
崔巍嵩 《学语文》2014,(6):66-66
笔者在教学苏辙散文《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时,发现《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教学参考书》对文中一处词语的理解存在偏差,现把我的一孔之见列出,以求教于大方之家。教材原文是这样的,"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教参上的参考译文是,"现在看他的文章,开阔、深厚、宏大、广博,充塞在天地之间,同他的气质大小相称。"由此看来,译文对原句中的"小大"理解就是"(气质)的小和大"。  相似文献   

19.
有一位朋友在北京教书,有天邀我去听他的课。课题是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周长"。他准备了一些大大的树叶,让学生描画叶子的边线。这种叶子在北方很少见,学生和我一样很好奇。及至让学生做"练一练"的题目时,有的学生对手中的叶子还是恋恋不舍,左看右看。  相似文献   

20.
雁翼是一位以讴歌新中国建设而产生影响的诗人,他不仅有丰富的诗歌创作经验,也是一位有独到见解的诗论家。他在诗论中对诗歌美学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他不仅指出了诗美的构成元素,而且由诗歌的"美"进一步思索到诗歌的"真"。雁翼是一个敢于思考更敢于实践的诗人,努力地在自己的创作中进行着实验。雁翼对诗美的思考与探索对他的创作走向成熟具有积极的意义,指导他在艺术上、思想上取得了进步和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