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明朝忠臣杨绁盛一生为反强权,与奸臣严嵩对立,把生死置之度外。据说,在他第二次被诬陷下狱,临刑前在狱中墙上题了两句述志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李大钊十分敬佩杨继盛的气节,将“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改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早在1913年主编《晨报》副刊时,李大钊就在创刊号上选刊了“铁肩担道义”一句作为本期警语。  相似文献   

2.
田丹 《北京档案》2020,(2):42-45
20世纪初,李大钊像无数仁人志士一样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救国真理,不断锐意革新,最终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李大钊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之时,也是他任职、任教于北京大学时期,当时他的工作地点在北京大学第一院即北大红楼。如今,当我们驻足北大红楼,就会想起他书写过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联,此对联既是他前最喜爱的,也是他一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正直人格风范的光辉写照。  相似文献   

3.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名联。这是他从明代文人杨继盛的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中换化而来的。此联的意思是说:坚实的双肩负责起世间的正道情义,灵巧的双手书写出流传的诗文篇章。笔者认为,作为党刊编辑,在实践自己的职业理想时  相似文献   

4.
曹鹏 《新闻记者》2007,(5):27-28
四月初在著名书法家王乃壮府上,蒙老先生青眼相加主动提出要给我写幅字,让我说写什么内容,我说那就写一副对联吧。“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写过的名联,新闻史上都要记一笔的。  相似文献   

5.
晓言 《中国广播》2006,(7):75-75
在新闻书报刊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引文:“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但此楹联出自何人之手,说法不一。《中华新闻报》2006年3月22日D版,大字通栏标题刊登《柔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记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海南广播电视台记者陆海鹰》的文章。文章开篇写道:“明代义士杨椒山的著名诗句‘铁肩  相似文献   

6.
《档案天地》2020,(7):3-3
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就义9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河北省档案局(馆)、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北省委省直工委、河北省社科院、李大钊纪念馆、河北博物院联合举办了"铁肩担道义——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档案文献展"。2017年6月29日,在河北博物院正式开展,展期两个月,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7.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对新形势下新闻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闻记者常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激励自己,本文分别从“铁肩担道义”和“妙手著文章”两个方面,分析新时期新闻记者如何提升素养,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联名句,高吟肺腑,辞婉情深。这名句中的“孺子牛”,后人多解释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给“孺子牛”赋以新意,催人奋发,激人斗志,对人们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的伟大,学习鲁迅先生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相似文献   

9.
作为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的从业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就是要有李大钊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样的铁肩,是用来承担社会道义的,这样的道义,就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才能赢得受众信赖,才能有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看到日历上“早晨起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诗句,立即联想到我们的编辑工作:编辑上班三件事,约稿编稿画版面。 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为理发店题过一幅妙联:“虽云毫末技艺,却有顶上功夫。”编辑的日常工作也为“毫末技艺”,“约稿编稿画版面”可谓“雕虫小技”也,但此中更有“顶上功夫”。这“顶上功夫”体现在杜甫的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里,也体现在编辑的“辑”字里。 我觉得编辑编辑,“编”和“辑”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