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庞薰琹提出的以实习室(工作室)为依托整合资源、改变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教育理念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其思想高度契合当前设计职业教育改革急需构建能适应社会、服务民众的专业发展需求,开展高水平专业建设有必要重新审视庞薰琹的设计教育改革思想。梳理庞氏致张道一谈工艺美术教育的信函及其《论工艺美术》一文中的教育改革观点,将其思想与“职教改革20条”之目标相比较,能提炼出可供借鉴的办学思想。庞氏立足生活、服务社会、面向未来、努力提高专业的市场竞争力的思想与思路,于今依然可作为设计专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引,其以工作室为依托聚合师资、整合社会资源以开展校企合作和提升产学研能力、塑造市场竞争力的思路,对高职院校建设高水平专业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进程中,庞薰琹对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许多崭新的设想,内容基本上围绕着工艺美术的性质、范畴、指导思想、学科建设、教学方法、学术研究等几个方面。对他的艺术设计教育思想重新审视,可以促进对艺术设计教育现状的思考,获得前进的智慧和动力,提高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丽华 《文教资料》2010,(35):106-108
庞薰琹"创新"时期装饰图案作品的构思相比较古人在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构思具有其特殊的创造性。本文论述了庞薰琹"创新"时期装饰图案构思"缺口"的两个要点——"散"和"聚",并分析该时期装饰图案作品构思"散"和"聚"的创新内涵。  相似文献   

4.
庞薰采艺术思想与创作风格的演变是和他的艺术理想与追求紧密相关的,这一条主线就是庞薰采的艺术救国思想。其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艺术救国,为了发展生产,增强国力。他的艺术活动符合中国艺术发展方向,起到了引领中国艺术与设计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庞薰采艺术思想与创作风格的演变是和他的艺术理想与追求紧密相关的,这一条主线就是庞薰采的艺术救国思想。其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艺术救国,为了发展生产,增强国力。他的艺术活动符合中国艺术发展方向,起到了引领中国艺术与设计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常熟庞蕃研究会于1998年11月25日在山明水秀的江南历史名城常熟正式成立,来自北京、杭州、上海、南京、敦煌等地,以及美国的美术研究机构、院校的专家教授和庞薰先生的家属共60余人应邀参加会议。研究会成立活动以“庞薰师生作品展”为背景展开,旨在全面地深入地研究庞薰先生,对庞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绘画和现代艺术设计的巨大贡献,作更广泛、深入的认识,使研究会的成立成为庞先生所开创的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深化和拓展。11月25日下午,研究会在华联宾馆举行成立大会,庞薰美术馆仲伟行副馆长报告了研…  相似文献   

7.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语言之一,指在构图或上墨(色)时,让部分空间不着笔墨(色)而保留纸面的本色,从而达到一种“虚实相生”,“无笔墨处皆成妙境”的审美意趣的表现手法。千百年来,如何留白,体现空白空间的视觉和精神价值,已经成为中国绘画艺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空白”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同样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将中国画中关于空白运用的技法和观念运用到现代视觉设计中来,这无疑是对现代设计艺术的一种丰富和拓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原始时期的彩陶艺术及秦汉到明清时期的陵墓彩绘、文人绘画为例 ,寻求中国古代造型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造型手法的相同之处 ,从而论证了中国古代造型艺术的现代魅力。主张在进行现代艺术的创作时应立足于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古代画论中空间理论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代画论中空间理论的现代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深受西方绘画理论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在努力寻求自我。它的目的是在继承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建立中国现代的空间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10.
鲁迅、沈从文与中国现代美术有着诸多文化关联,二人都善于绘画。不同的是,鲁迅钟爱民间绘画,沈从文则对古典绘画素有研究;二人书法艺术造诣深厚,鲁迅取法晋唐、融汇隶篆,形成了自己的书艺风格,沈从文钟情章草,有着小众取向;美术研究上,鲁迅在前半生关注古代碑拓,后期关注木刻艺术,沈从文在后半生则集中探究了古代工艺美术。鲁、沈的绘画兴趣、书法风格、美术研究显示出现代文学大家独特的美术面向,其美术趣味与文学创作形成了互文,并以综合而非细分的逆现代审美方式实现了文学与美术的综合突破,显示出美术形式审美对于文学的独特价值,表明多重文化身份转换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如何实现真正的"教语文",是检验语文教学改革有效与否的试金石。课堂上传统的"教课文"只是关注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大意的理解,并没有体现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技巧和语文素养的培训。把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教语文"的学堂不能仅仅只是教师对课文的阐释,需要在教学中抓住教学关键点,利用课文"相似性"特点,探寻独特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进入“由A而B”格式的主要有名词性词语、动词性词语和形容词性词语。“由A而B”可以充当谓语、宾语、状语和定语。表示发展变化趋向或过程的“由A而B”要求A、B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由此而B”“由A而来”等是表示原因和由此产生结果的“由A而B”的简化形式。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发展是教师文化的创生与转变,"文化人"是现代教师的一种崭新形象。教师的本性是文化性,教师是文化的建筑和寓所,教师文化能够充分表达教师的完整形象和存在方式。从"专业人"走向"文化人",整合教师的多元发展路径,致力于为教师打造一种"通过文化、在文化中、为了文化"的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教师发展与教育实践转变的同步化变革,是当代教师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4.
"秋"作为季节名词,它在双音化过程中,由于受其自身构词特点的影响,曾产生过不同的义项。从"秋"作为季节性名词的双音化过程,来讨论这个词在表示秋季时,其形式和意义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的不同,及其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个”的句法功能和特点,提出“个”语法化的轨迹并试图分析证明。文章从共时平面描写了“个”的四种句法功能:作为名量词,修饰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表动量,相当于”一下”;标记宾语;作为助词,标记补语。之后提出了“个”语法化轨迹的假设。从历时平面验证了“个”语法化轨迹的假设,认为“个”语法化的动因有:(1)”一”的虚化和脱落;(2)“个”词义的虚化;(3)语用作用和类推机制。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创造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实践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 ,都呼唤教师的创造教育观必须从偏重于人的认知性创造素质发展的“知识本位”立场 ,回归到重视人的完整德性生命发展的“德性本位”立场上来 ,实现整体性和根本性转型。“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的核心在于 ,教师从德性生命的高度 ,来认识和理解教育的目的、过程、对象、内容、方法等 ,形成以发展学生的德性生命为本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课程观等。“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具有人性化、完整性、多样化、内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高校“水课”的“水源”有三:因对某些课程的意义认识不足,大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因激励机制不强,教师教学投入不足;因缺乏有效训练,教师教学能力不强。目前,我国高校“水课”“脱水”工程面临着以下困境:知识、观念快速更新,课程体系相对滞后;受评价竞争机制影响,“重科研,轻教学”政策还将持续;教学人力资源缺乏,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变;人才培养的功利性价值追求及不合理的教学管理模式较难消除。高校须从实际出发,抓课程管理保证“脱水”效率,抓制度建设堵住“进水口”,树尊师重教校风构建“防水堤”。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发展是一个由"回应"走向"自觉"的过程。从思想理论、知识伦理、课程实践三个方面来考察校本课程发展之源中的"回应"之由,校本课程发展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与发展层面上理应做出"回应","回应"为后来的"自觉"集聚能量,人员因素、学校文化与支持系统支撑起了"自觉"的基础。由"回应"走向"自觉"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从而实现校本课程发展提升理论、推进实践与文化再生。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于大学校长角色的期望非常高,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把大学校长看作是圣人,看作一个无论在道德上,还是在能力上都要比普通人高许多的完美角色。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要成为一名理想的大学校长,必须具备多种个人品质。但是,大学校长不是神,首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在要求他们具备优秀素质的同时,我们也要让大学校长走下神坛,把他们当作普通人来看待和关怀。  相似文献   

20.
“比兴”走向“感兴修辞”的“内在理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文论中的"比兴"是一个富有包孕性和可阐释性的核心范畴,对其认识人们经历了由原初两种各不相同的诗体到诗歌表现手法和诗的特征等几个阶段,并进而发展为诗歌发生、创作、本体、接受和批评等各种"比兴"思想或观念.王一川提出的"感兴修辞"理论其实就是中国古代文论"比兴"理论在其"内在理路"上的发展与当今后现代语境下个体化理解的创造性出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