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市第一中学叶鹏同学问:“为什么采用单个透镜作为物镜会产生色差?”如果对这个问题作简单的回答,那就是色差是由光的色散引起的,因为同种介质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如果要详细解答,就会用到一些初中物理课本以外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不妨看下去:  相似文献   

2.
学过透镜及其应用以后,不知你有没有想过,在生活中有哪些特殊的透镜?通过对这类习题的思考,可让物理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学生。  相似文献   

3.
运用棱镜和玻璃块组合成透镜的方法,由棱镜玻璃块对光的特点,讨论分析得出凸透镜的一些特点。并引导学生自己对比学习凹透镜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5.
郑青岳 《物理教师》2002,23(6):22-23
本文以对话的形式来叙述初中物理透镜知识教学的大致过程 ,这个过程力图体现科学教育一种新的理念 ,即科学教育应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应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建构起新的知识 ,应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这包括对现象的观察 ,根据观察现象提出科学的问题 ,运用已有的知识对现象进行解释和预测 ,针对问题提出明确的假设 ,设计方案搜集有关证据进行检验 ,倾听他人对问题的看法和研究的结果 ,并通过与他人平等地进行交流对问题…  相似文献   

6.
运用棱镜和玻璃块组合成透镜的方法,由棱镜玻璃块对光的特点,讨论分析得出凸透镜的一些特点,并引导学生自己对比学习凹透镜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8.
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是初中物理光学教学的难点 ,它容易跟面镜对光的作用相混淆 .怎样让学生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呢 ?一、做好演示实验 ,建立感性认识先让学生触摸凸透镜、凹透镜 ,了解到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接着将凸透镜、凹透镜先后放在划有三道窄缝的纸盒里 ,然后把窄缝对着投影仪发出的光 (可近似看做平行光 ) ,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一点 ,而通过凹透镜后发散 .接着 ,将光路图画在黑板上 ,再讨论焦点、焦距等概念 .二、理论探讨 ,加强理性认识让学生…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相机已广泛走进家庭,照相机的镜头就是一个凸透镜.其实,利用光的反射、折射规律,人们已经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透镜和面镜.我校部分初三学生曾对生活中透镜和面镜的应用做过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10.
11.
透镜成像问题是几何光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对于掌握几何光学知识,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透镜成像问题,学生熟悉用公式1/f=1/u 1/v和m=v/u进行定量计算,当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要定性地判断成像规律时,学生不易  相似文献   

12.
初中物理有一类计算题,同学们解答起来觉得很棘手,甚至束手无策。但这类题如果巧用根的判别式Δ=b^2-4ac,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传统光路演示器材存在光路呈现不清、平行光源难以获得、课堂平面展示与实际立体光路脱节等缺陷,会使学生产生思维障碍。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多变透镜立体光路演示仪给出了解决方案,可提高光学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及可视性。  相似文献   

14.
孙立立 《物理教师》2005,26(10):0-21
现在绝大多数初中物理教材中关于透镜的描述都这样提到:“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但如果细加推敲便会发现,此结论并不十分准确,有其局限性,如果条件适当,凸透镜也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凹透镜则可以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由于我们通常所研究的都是薄透镜,因此在下文中提到的透镜都是指薄透镜。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证了用液体透镜法测量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液体折射率可作为普通物理实验,着重指出实验的关键是设法测准透镜和液体透镜组的焦矩,介绍为测准焦距作者所设计的三孔挡光片,以及测量透镜的焦距的自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凸透镜成像的内容是初中物理的重点,也是中考热点之一,成像的条件和特点复杂繁多,识记和运用起来很麻烦。现在我介绍一种较为科学有效的方法,同学们不妨试试。  相似文献   

17.
在物理教学中,常常会听到一些同学们反映:“课本熟悉,概念、规律清楚,老师讲课能听懂,但遇到实际问题就束手无策,物理实在太难了。”“许多题型都是老师平时讲过的,上课时都能听懂,可就是在考场上发蒙,做不出来。”有些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种“听看易懂做题难”的现象是物理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它直接影响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笔者尝试从“学”的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爱生  谢云 《物理教师》2001,22(4):16-16
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第142页上,关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是通过课文插图12-4的讲解得到的.没有直观的实验演示,因此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形成了一个教学难点.为了弥补这一不足,笔者设计了一个实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9.
透镜的各种应用都基于透镜对光的作用,因此使初学者观察到准确形象的实验现象是十分必要的.而常用的光具盘效果不理想.为此,设计了"烧杯烟雾"实验,简便易行,效果很好.现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