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春燕 《文教资料》2013,(23):104-105
教师的幸福意味着学生的幸福.研究主观幸福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关系,对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提升幸福感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高校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发放的方法对包头师范学院青年教师进行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包头师范学院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处于中等水平.职业倦怠越低,主观幸福感越高;职业倦怠越高,主观幸福感越低.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而人格特质则是影响个体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对江苏省六城市563名幼儿园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神经质""宜人性""开放性"人格特质是影响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宜人性""开放性"人格特质越明显.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可从教师个体、教师教育和社会评价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减轻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随机抽取重庆市主城区各类民办幼儿园教师217名为被试,采用MBI-ES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测评,以探讨民办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表明:民办园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相对较高,其次是低个人成就感,非人性化现象最轻微;民办园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职业倦怠越严重,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水平越低,职业倦怠也越严重;改善民办园教师的生存状态是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防治职业倦怠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何金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7):136-137
通过问卷调查法以及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中学教师完美主义倾向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学教师担心出错的倾向越大,就越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教师对行为的迟疑程度越高,产生职业倦怠的可能性就越大;教师的个人标准越高,职业倦怠产生的可能性越小;中学教师高批评的倾向越大,越可能造成职业倦怠。由此可见,完美主义倾向程度越高的中学教师越有可能产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低、职业倦怠现象严重,是不争的事实.学校管理者在治理好学校的同时,应将"让全校教师体验职业幸福.摆脱职业倦怠"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6.
李正才 《大学教育》2019,(3):169-171
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这要求高校必须拥有一批健康向上、知识渊博的教师。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一直是阻挡高校教师发展的一大难题,通过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可知,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热点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教师伦理道德缺失、职业期待淡漠、职业生涯规划凌乱、工作计划缺乏安排。针对这些热点问题,高校可以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自身因素出发,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与高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本研究为探寻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调查获取227份有效问卷,了解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情况和严重程度,然后测度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分值,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称、科研压力满意度、月收入和高校制度公平性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越低、科研压力越大、月收入越低以及高校制度越不公平,将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加剧;职称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建议高校合理安排科研工作量和考核制度,提高高校教师待遇并完善高校管理制度,提高制度公平性,从而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促进高校教师高效工作。  相似文献   

8.
探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采用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问卷,对913名初中和小学教师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存在显著正相关,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教师的职业压力越大,职业倦怠越严重,不同来源的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彭媛 《华章》2011,(28)
教师是一个特点突出的群体,也是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教师工作压力过大,势必会转化为职业倦怠感,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深入研究教师的职业倦怠并以此来探析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刻不容缓,同时教师职业倦怠的解决也将较大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80后”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社会各行业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在改革开放初期成长起来并走进教师岗位的“80后”,他们的职业倦怠又有一些新的成因。利用社会、学校、教师个人等措施来化解和改善“80后”教师的倦怠心理,调动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可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特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诊断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所出现的、个体化的认知与情感反应。职业倦怠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群体中发生率较高。其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因其所教学生的特殊性,比普通学校教师更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12.
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特别是教师的情绪衰竭问题非常突出;教龄10-20年是职业倦怠最为严重的阶段;男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女教师.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是由面临的职业压力造成的,帮助教师摆脱职业倦怠的困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从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的职业倦怠的问题入手,对高职院校教师之所以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从内、外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外部从社会和学校,内部从教师自身方面来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但危害教师的身心、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职业倦怠发生在教师身上,受害最大的是学生.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要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引进考核激励机制、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保护教师工作热情,保证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本原因是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受到了影响。本文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原理,提出从内外两方面来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职业倦怠由美国心理医生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先提出。我国对职业倦怠的研究也很多,尤其对于教师和护士这两个行业的职业倦怠研究尤甚,本文在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因为长期工作压力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军校教员作为教师队伍的特殊群体,其职业倦怠会给个人及院校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予以解决.可以从建立教员职业倦怠心理干预机制、增强专业自信和加强院校软硬件建设三个方面来预防和缓解军校教员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8.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尤其表现在低成就感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是由教师职业的特点、信息技术课程性质、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性质和个体人格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都应采取积极对策来缓解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高校教师组织支持、职业倦怠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采用组织支持量表、职业倦怠量表、幸福感量表对海南省3所大学156名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检验组织支持、职业倦怠对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职业倦怠在组织支持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组织支持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β=0.594,p<0.001);(2)组织支持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影响(β=-0.647,p<0.001);(3)职业倦怠对幸福感有显著负向影响(β=-0.536,p<0.001);(4)职业倦怠在组织支持与幸福感之间起到中介作用(间接路径效应值为0.264,置信区间上限为0.110,置信区间下限为0.453)。结论:加强组织支持可以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并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教师的职业倦怠越低,幸福感会越高,同时职业倦怠作为中介变量影响组织支持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在职业活动中因社会、学校、学生、课程等多种因素刺激而发生的非正常行为和心理反应,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防止和克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提高教师自身的自我调适能力是抑制职业倦怠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