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人们的思维常常具有一定的习惯性,即沿着传统的、公认的、习以为常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在考场上,考生面对宽泛的材料,如果沿着这传统的正向思维恐怕写不出比较新颖的作文,只有打破这种思维定式,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去分析、去求异,才能有新的认识,有与众不同的立意。例如:有的人认为"清闲是福",没有烦恼、没有压力、没有责任,而我则认为"不闲是福"。工人不闲,企业兴旺;农民不闲,五谷丰登;商人不闲,财源茂盛;学子不闲,学业有成。  相似文献   

2.
求异,是创新的发端。 有人认为,“清闲是福”。悠悠 闲闲,没有压力,多好。有同学从相反的角度看问题,认为“不闲”才是“福”。看下面的短文《人生──什么是福?》(节录): 有人说,清闲是福,没有烦扰,没有压力,没有责任。我却认为:“不闲是福”。工人不闲,企业兴旺;农民不闲,五谷丰登;商人不闲,财源茂盛;学子不闲,学业有成。 闲人朋友少,门路窄,办事难;闲人懒惰,无事生非,飞长流短,遭人白眼。忙人朋友多,门路广,办事容易;忙人忙,忙里忙外,正是事业兴旺发达的象征。 人生忙不足畏,最忌闲生无聊而坠志。 从一…  相似文献   

3.
劳动是休闲的前提和基础,休闲是劳动的目的与归宿。但是,在人类历史的不同时期,劳动与体闲的这种本真关系却呈现出不同的历史特征:原始社会的劳动与休闲浑然一体;奴隶社会则是无酬劳动基础上的劳闲对立;封建社会是有闲劳动基础上的劳闲对立。  相似文献   

4.
曹津源 《初中生》2002,(3):54-55
<记承天寺夜游>仅84字,初读时以为是赏月记游之作,细吟之方知"闲"字笼罩全文,围绕"闲"字展示的心绪历程清晰而自然,我们只有与作者同历这一心绪之旅,才能透过"闲"字把握更丰富更隐蔽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5.
李兆君 《宁夏教育》2006,(10):50-50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组成员积极承担个人在小组中的责任,积极配合,学生做到认真阅读眼不闲,积极发问脑不闲;动手圈画手不闲,争相辩论口不闲。教师在此合作学习中是积极的引导组织者,凸现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  相似文献   

6.
丘处机诗词中深寄着一股浓郁的"尚闲"情结,展现着作者"以闲为乐""以闲修道"的文学理趣与修行理念。生活起居上他以"闲人"自居,在以闲吟咏、以闲调心、以闲遣兴、以闲拾趣中淋漓尽现其超然、洒脱的"闲人"风度。他承袭师旨云游悟道,在漫游中寄情山水、神晤云月,对自然风物之闲韵了悟于心。在证道修持中,其以"闲"为悟道法门,深得"真闲"之境界,在"有为"与"无为"之间诠证自然之道法,生动地展现了"无为应缘"的"大闲"风范。他的"尚闲"思想影响深远,"真闲"的境界与胸怀歆艳时人而激励后学,在全真后人的诗词著述中嗣音久响。  相似文献   

7.
齐白石老人的一句名言,这句话是:一生只愿做闲人。是啊,写点闲字,画点闲两,见点闲人,说点闲话,写点闲文,看点闲景,这该是人生的一种大自在境界,细想起来,人一生能几处是闲处,得闲空,有闲情,难。求忙容易求闲难。  相似文献   

8.
敬畏闲书     
我最敬畏的物事有一种,便是闲书。是那种真正的闲书。什么才算得是真正的闲书呢?我有我的标准。这里头的讲究便是:作者一定是那种三闲一不闲的人物。三闲当是:身闲、心闲、岁月闲。一不闲则是:生平笔头从不闲。说得更简单一点,这  相似文献   

9.
自闲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特点;自闲症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其他心理现象关系的研究。纵观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其局限表现在三个方面;研究过程受语言水平的限制;研究主要集中在自闭症儿童的知识性心理状态方面;研究方法太单调。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应该注意;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注重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的毕生研究;注重与其他心理现象关系的研究;注重影响自闲症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以及教育措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21):I0002-I0002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五十一:控制三闲 什么是“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 闲话,指没用的话和有害的话。没用的话是指人家在那儿上自习、看书,学生自己在那儿说笑话、说玄话、说大话、说课外的话;有害的话是指学生故意干扰别人,分散人家的注意力。再如编个瞎话,谣言伤害人家;或是背地里传话、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家短处等。  相似文献   

11.
只愿做闲人     
齐白石有句名言:一生只愿做闲人.是啊,写点闲字,画点闲画,见点闲人,说点闲话,写点闲文,看点闲景,这该是人生的一种大自在境界,细想起来,人一生能几处是闲处,得闲空,有闲情,难.求忙容易求闲难.  相似文献   

12.
闲走的境界     
闲读诗书,读到杨师道的《春朝闲步》,一句“休沐乘闲豫,清晨步北林”勾起了我对清晨闲走的无限向往。诗人在春天的清晨到野外闲走,看到池塘水涨,鸭子戏水,看到桃红李白.闻到兰幽草芳,闲走时见到的风景,竞如此怡人!  相似文献   

13.
小资有点闲,但没有多少钱。于是小资追求的就是表象,比如一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齐全的全麦早餐;大资不仅有钱,还有闲。身为大资翘楚的某国知名CXO,他的日常早餐食谱是:两  相似文献   

14.
空寂与闲寂——也论日本中世的审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玄”、“空寂”(わび)和“闲寂”(きび)是日本中世审美意识的主流,其审美的感性向度充分体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传统,并影响着日本近现代艺术的世俗化进程。文章着重探讨三个问题:1.“空寂”和“闲寂”的感性特征;2.“幽玄”、“空寂”关的自然和宗教因素;3.“闲寂”关的感性向度及其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闲,在古诗歌中忙得不可开交。闲情逸致、恬淡闲适并不是诗歌中“闲”的唯一注脚,看似“闲”,心中却有万般意绪。  相似文献   

16.
"闲"作为一个心理情绪--生活状态意象,在宋词中出现的频率极高,这一意象包含四个层面:其一,闲淡雅致的美人姿态;其二,洒脱闲散的人生情趣;其三,壮志难酬的孤愤情怀;其四,悲观厌世的末世情结.这四个层面分别体现出不同时期宋代词人心理状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张涛 《老年教育》2010,(6):25-25
有位禅师说得好,“闲到心闲始是闲,心不闲时居更难”。  相似文献   

18.
马兴 《甘肃教育》2011,(6):24-24
所谓“三闲”,就是闲话、闲事、闲思。在十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发现,凡学习不好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他们控制了“三闲”,而是“三闲”控制了他们。不止学生,就连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算得上有自控能力的教师,也常常无所作为,明知有许多事可做,但不知不觉地或很不情愿地任脑子闲思。  相似文献   

19.
《同学少年》2008,(5):27-27
初春时节,绵绵的细雨纷纷扬扬地洒落人间,飘零的花瓣也悄然成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一切真的归于沉寂了吗?君不见,细雨洒落滋润万物,一片生机盎然;君不见,闲花飘零馨香满天,化作春泥更护花。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诗人,自古是爱闲的。“静扫空房惟独坐”,“日高窗下枕书眠”,这是闲居.“相与缘江拾明月”,“晚山秋树独徘徊”.这是闲游;“大瓢贮月归春瓮”,“飞遥闻豆蔻香”,“林间扫石安棋局”,“短裁孤竹理云韶”,这是闲消遣。如果他们忙起来.他们也要忙里偷闲;他们是“有愧野人能自在”,所以他们忙极的时候也要“闲寻鸥鸟暂忘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