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力学等学科的关系密切.根据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力学等相关学科之间的认识盲区,提出在工程地质学的教学中加强自然历史分析法等传统地质思维方法论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工程有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工程地质学中的虚拟现实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虚拟现实技术在工程地质学课程中的运用,结合施工、水利、灾害等效果较好的案例对工程地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总结,对土木专业其他工程类课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工程地质学”平台课教学新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革新等背景下,“工程地质学”平台课的教学模式期待进一步探索与创新。本文结合河海大学“工程地质学”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关于建立“工程地质学”平台课教学新模式的几点认识。具体内容包括:转变对教学活动本质的认识,采用讨论式的快乐教学方法;理论、实践和研究教学三元并重;立足社会,强化竞争与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煤矿出现的工程事故中,有49%以上是由工程地质问题造成的。但在我们的采煤专业类教学中,对工程地质讲授甚少,以致学生们视工程地质为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的测定和参数的提供,毕业后不会下达勘察任务书,看不懂工程地质有关图件,对工程事故的处理只治表,不能治本。这样的学生是不能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用性的边缘学科,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包括  相似文献   

5.
工程地质力学的提出和应用为解决在实际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工程地质力学作为工程地质学的一门边缘学科,很好的将工程地质学和力学融合在一起.虽然近些年随着工程地质力学的不断发展,它的一些理论和技术也以开始走向成熟,但是工程地质力学及其在应用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了工程地质力学的研究内容、并简单介绍了岩石分类和地质体,对工程地质力学所面临的问题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工程地质力学及其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意见,希望能够对于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有所帮助,进一步的促进我国工程地质力学的快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五十年代初学习苏联在地质院校建立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专业以来,一方面是培养了一大批工程地质科技工作者,推动了我国工程地质工作和工程地质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在教学和工作实践中,日益感到苏联的一套地质学与土力学相结合并以土质土力学—工程动力地质学—专门工程地质学为主线的专业课授课体系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适应,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就必须进行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以来,随着工程建设类型的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条件日趋复杂,同时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向工程地质工作者提出了严重挑战,相应地促进了工程地质学的学科发展。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大体可概括为与相关学科  相似文献   

8.
工程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利用传统的野外地质实习模式开展实践教学,为响应国家和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指导精神,以此为契机,提出并实践了线上实践课程教学新模式,将学校内多媒体教室与野外现场进行连线和视频传输,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野外地质调查的视觉效果,有助于学生对工程地质问题和现象等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理解。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对工程地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提高了工程地质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研究成果为疫情放防控期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发展和改革方向,对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野外实习是工程地质专业巩固地学课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地学基本工作方法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中国矿业大学利用杭州市区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对工程地质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工程地质专业思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0.
长江水利水电学校高级讲师谢德荣根据多年来的工程实践和教学研究经验,撰写了专著《环境工程地质学》。本书概略介绍了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形成和发展;系统提出了环境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讨论了部门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出由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是现代工程地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  相似文献   

11.
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地质学”作为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实践性教学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根据“工程地质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结合工程地质精品课程建设和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改革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基地建设、创新教学方法和完善考核体系等措施及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野外实习是工程地质专业巩固地学课程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地学基本工作方法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中国地质大学利用周口店实习基地丰富而典型的地质教学资源,强化有工程特色的教学内容,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工程地质实践教学体会,提出了加强培养学生的地学思维、工程地质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针对工程地质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现场实验风险性大、室内模型实验失真、具备重大工程参与经历的师资不足等问题,利用教育信息技术研发了野外滑坡监测与工程防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实验教学系统采用第一人称场景视角,对野外滑坡工程地质场景进行三维仿真建模,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实验教学系统对野外滑坡勘察、监测和治理流程进行精细化设计,允许学生自主采取变参数的工程治理措施,并设计了由于参数设置不当导致滑坡灾难发生的工程场景,拓展了工程地质学实践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快速掌握滑坡工程防治全套关键技术,加深对工程地质学科的认识深度,提高了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工程地质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以及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具有基础意义。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需要结合许多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合工程实例教学可以加深对工程地质基本概念的认识,突出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地质思维能力。工程地质课程工程实例分析需要运用多媒体进行课程教学,也对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地下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各类工程地质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根据城市地下工程的特点,对地下工程开挖引起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工程地质是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这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对一个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而且必须掌握的.因为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必须贯彻“降低造价,选择最优方案,缩短周期”的方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施工前必须对工程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基本条件,对有利的地质因素和不良地质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针对影响工程安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论证,做到有利无弊,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以确保工程安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如果忽视了工程地质的勘察,或工作粗糙,留下隐患,则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据统计,世界上遭受严重破坏的水工建筑物,  相似文献   

17.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和解决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是培养道桥工程者必须具备基本的“工程地质”素质的主要课程。培养学生的基本工程地质的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条件等各个环节。同时又必须与专业特点和学历层次相适应。对于高职层次道桥类专业工程地质的素质培养具有独特的要求与方法。本文主要结合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与实验,就如何提高道桥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地质学能力培养谈点体会。一、加强声像辅助教学环节对于专业课教学,实验和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及其在道路桥梁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并结合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课堂内外,师生角度,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等各个环节分析工程地质学在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让学生不仅能掌握工程地质学科的基础知识,而且能运用理论知识处理分析工程中的地质条件,解决工程中的地质问题,充分发挥工程地质在本专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膨胀土作为一种特殊陉土,其工程地质特征随成因和所处环境不同而会有所差异。郧县县城膨胀土分布广泛,对其工程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可避免其对工程建设产生的危害,为采用合理的物理力学参数,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采取合适的防治工程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工程地质三维空间模型的建立对于工程决策和设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其几何形态的复杂性,这成为了工程地质三维空间建模技术中的难点.而本文主要是对工程地质中的三维空间对象进行了规范化的构造描述,并对当前主流三维空间建模方法做了综合性的分析.并在这一基础上,结合专业地质三维空间建模对象的结构特点及三维数据模型适用表达对象的不同特征,使用不规则五面体做作为基本单元进行分析,同时利用面向对象方法构建模型内各类对象,最后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三维矢量与栅格混合模型,在实际的应用方面达到了即可以对勘探区域三维地质剖面体进行表达的惟一性拓扑性,同时也给出了可视化的针对实际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