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体情感是文章写作的根本动力。其动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由情作文,二是因情取物,三是合情定旨,四是顺情成文。文章的情感,是由客观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写作主体的情感素质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人的情感素质是由各种各样品类的情感因素构成的。如果文章反映的客观事物相同,那么文章的情感则决定于写作主体的情感素质。写作主体情感素质的理想品位,应当具有以下几个属性:崇高与淳厚相统一,鲜明与真挚相统一,宽广与深邃相统一,细腻与锐敏相统一,稳定与可塑相统一。一个人的情感素质,对其文章写作的成败得失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匡武 《教师》2013,(10):70-70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真实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只有注重写作情感的培养,以情融情,小学生作文才能充满真情与活力。本文针对作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问题,着重从导语调动情感、范文引入情感、创景丰富情感三个方面做有益探析。  相似文献   

3.
现代语文范文有很多都是以情感为线索的文章,以情激趣,以情导读,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感情,实现观点共鸣,达到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实现掌握写作方法及独立写作的目标。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笔者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4.
文章要有真性情,情感体验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学生的写作应以情为贵,笔下流出的是真情实感;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给学生自由抒真情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写日记和随笔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是言语生意识的教育,寓含人文色彩;言语创造,不论是智性、理性的,还是性、感性的,都十分个性化、生命,是独一无二的。作文写作便是最体现言语创造特性的一项活动,而响作文写作好坏即言语创造性高低因素之一便是情感意识的创造性具与否。因此,作文的情感意识显得分重要,笔者认为要使高考作文情真挚,具有创造性,就必须关注作写作的主体特征,通过“叙真事写情、抒美情发浓情”,让作文洋溢感色彩。一、情感色彩概说情感色彩即情感意识。“情者文经”,情感是文章的经线,文章要串情感,以情感为“经线”联成,此立文之本也”。情…  相似文献   

6.
写作,是生命的律动,是心灵的放飞。写作中,应审视生活,饱蘸真情,再现生命的真切体验,使文章浸染着生命的浓浓情愫与炽热血液,使文章张扬着生命深邃的思考。此乃诗意的飞扬,能使文章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陶冶读者情操,开启读者心智,文章品位亦随之提升。一、情之沸涌,意濡字间白居易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乃艺术之花的浆汁和血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有如此诗人般的审美情感,文章方有厚实的情感特质,方能予人心灵的震撼。一位学生在《妈妈的驼背》一文中写道:十多年来,妈妈总是默不作声地弯着腰煮饭,做菜,洗衣服;弯着腰扫…  相似文献   

7.
思维训练是学生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的关键.要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写作的动机,让学生学会带着情感思维,做到"思而有情",写出富有情感的文章;要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和阅读中汲取养料,在汲取养料的过程中提高思雏水平、把握写作方向,做到"思而有得".  相似文献   

8.
高中作文教学中的记叙文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但就目前教学实际状况而言,这一环节的教学是相对薄弱的.记叙文写作应以“情”为基本点,将“情感”“情节”“情境”三个方面嵌进文章,从而达到“情感真挚、情节起伏、情境典型”三位一体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审视学生的作文,不难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作文情感的缺失,作文言之无物,干瘪无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情感,使学生的作文血肉丰满、情感丰沛,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反映内心、富有个性、感染性强这三个写作情感的属性特征,可以用角色代入共情法、联想想象激发法、经验阅历分享法这三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写作感情,真正使文章有真情实感,能感染人,震撼人,教育人。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为情而造文.""如何引发和培养中学生作文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作文达到有血有内,有情有感?"是广大语文教师值得长期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激发的问题,着重从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师生开放,自由释放情感:命题巧设,诱发写作情感;情境创设,激发写作情感;评价激发,升华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11.
文章贵有真情,情感是文章的生命,是写作的永恒主题。自古以来,传世名篇都是至情至性的文章,《陈情表》的孝情,《出师表》的忠情,《项脊轩志》的亲情……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机遇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头脑,灵感萌生于思考的土壤,让我们一起关注生活,用心读书,这是积蓄情感的源泉。因为只有“登山者情满于山,观海者情溢于海”,才会有华章出现。  相似文献   

12.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培育写作情感是引导学生主动表达、真实表达的第一步。初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强化学生写作情感的培育,在观察生活中孕育学生的写作情感,在读写结合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在丰富实践中培育学生的写作情感,在数奖并举中巩固学生的写作情感。  相似文献   

13.
《情采》是《文心雕龙》下半部的纲领,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阐述了文章写作中应遵循的创作规范。刘勰以"情"(质)指称文章中的个人感性情绪和理性思考,以"采"(文)指代声律辞藻等一众写作技巧,以及文辞的扼要精炼。具体来看,刘勰将文章写作划为三个层次,一曰"质文并重",强调文章写作中内容、形式应相辅互济,不可有所偏废;二曰"先质后文",昭明内容与形式的主从关系,主张文采形式要为思想内容服务;三曰"为情造文",申明思想内容应出乎真情,辞藻文采应恰当适度,并强调设立正确的规范来表达情感,使文章既有文采又突出思想情感,既为情造文又臻于文质彬彬。  相似文献   

14.
作文需要习作者有着健康的情感,感情与外物有着紧密的联系。情与物的嫁接、情对物的选择、情对物的改造这三种基本的移情表达方式的运用,可避免学生写作时由于情与物的离脱而造成文章的空洞与呆板。  相似文献   

15.
钟美玲 《成才之路》2011,(21):84-85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的阅读方法。2.过程与方法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征;了解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文章表现出来的人性美、人情美,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二是找出与故乡榕树有关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16.
黄艳 《中国教师》2009,(Z2):249-250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作时如果通过对某种景物的描绘,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会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本文谈谈指导学生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恰到好处地通过景物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17.
文章承载着多种情感信息,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更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文章情”为基调,用“教师情”来诱发、激励,唤起“学生情”。  相似文献   

18.
写作应是人的情感的一种真切需要,所谓喜、怒、哀、乐皆成文章.写作的真正目的与意义在于为情而作文,而非为文而造情.作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应是人的情感的培养和人的终身发展,即立人为本.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就是大写的"人"的教育与培养.  相似文献   

19.
正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倡导积极向上的写作心态,引导学生倾诉真情。教师要注重写作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养成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教师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整合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以情润心(一)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中结合已有的情感体验,感悟迁移,人情、移情、冶情,培养写作审美能力。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但从学生情感养成角度来看,除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入手,探讨了记叙文写作怎样实现对情感的真实描写,通过以“真”写情,以“情”动人,从而提高文章质量与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还就记叙文写作上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实施了微观层面的探讨,提出了记叙文写作的方法策略,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为高中语文教育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作出有益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