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当前国家大学生资助体系面临资助规模扩大导致财政负担增加、学生人数增加致使资助力度不足、体系转型困难引起工作权责不明等问题。基于现实问题与国内某“211”高校2021届本科毕业生数据,引入面板效应模型,考虑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差异性,探索了定量评估各类资助对学生就业升学绩效、学业水平、思政水平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对学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也要进行激励与教育,以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国家应重视社会奖助的作用,在完善社会资助制度政策的同时扩大社会资助规模。  相似文献   

2.
贫困研究生由于经济困难而引发的社会问题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而日益突出.因此,高校资助工作如何以贫困研究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加大研究生资助力度,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保障研究生资助顺利实施,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研究生资助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研究生由于经济困难而引发的社会问题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而日益突出。因此,高校资助工作如何以贫困研究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加大研究生资助力度,完善研究生奖助政策,保障研究生资助顺利实施,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帮助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但是,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发挥巨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我校奖助贷工作的现状可见,我校助学金扶助力度大,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充分的资助,但奖学金奖励面太窄,学业优秀学生得到的激励不足。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严谨有序,但催款压力大,诚信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已成为国家、社会和高校高度重视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及资助现状的实证调研,分析对这些学生进行资助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供新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7.
李欣 《华章》2012,(28)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对高校育人工作意义重大,也是国家促进国家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方面的困难和制约,如何准确确定家庭困难学生,使困难学生依靠国家资助顺利完成学业已成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重点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对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国家加大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但资助工作的效果如何,这是资助工作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关系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我国教育和资助工作的公平与效率。随着国家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应从树立先进的资助理念、科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完善的以能力资助为目的的资助体系、建立有效的资助绩效评估体系等方面着手提升高校资助工作的品质和绩效。  相似文献   

9.
国家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新的资助政策,进一步健全了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新资助体系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对经济困难学生难以界定、资助标准缺乏弹性、资助办法单一以及受助学生对资助缺乏正确认识等问题。为实现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和育人的目的,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提出以下建议:健全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机制,增加资助类别和标准的弹性,建立"精神助困"系统及组织受助学生参加义务活动。  相似文献   

10.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重要的“特殊群体”。大学生资助工作实行“精准资助”是高校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攻坚战政策,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目标的科学管理方式。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家访可打通家校合力育人“最后一公里”,对提升高校精准资助和育人成效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精准资助视角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1.
"7.5"事件中极少数学生上街参与示威游行暴露出了大学生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意识淡薄是这些问题当中的关键点。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是和爱国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阐述了如何真正有效地强化大学生"三个意识"教育,做到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制意识与爱国主义教育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纵观中国近代高校的学生管理,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自治”,即学生自治;另一是“他治”,即学校对于学生的规束。“民国”教育方针的重新厘定和早期出国人士的“海归回游”等导致了学生自治的普及.但实际操作中学生自治存在着法律松弛,难以管理和界限不明,干预校政等问题,因此在自治同时也要实施能明确学生自治限度,具有严格的日常管理和严格教学管理的“他治”,体用一致,二者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3.
林胜 《高教论坛》2014,(10):118-119
《机械制图》作为高职院校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被公认为是一门既抽象又难学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通过探讨如何将"微课"应用在高职院校《机械制图》教学模式改革中,让学生从枯燥、抽象的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由无趣学习变为有趣学习、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他们对《机械制图》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课程应该以课程为依托,把握“以文化人”、“以文明世”这个重点,让学生明人、明事、明物、明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围绕获取“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为目标,重构课程及教学内容为引线,重点探讨了在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考证考核方式改革,实现“真证书”=“真实力”,让职业院校的“双证书”获得更多的认可,为学生的“入行”提供准入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纯文学"与"杂文学"、"白话"与"欧化"、"国语"与"国文"几对关键词的细致阐述,解析朱自清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复杂性,将其与中国的"诗教"传统相勾连,分析其"现代文学"观念与"现代教育"观念的互动关系,勾勒中国现代文学从"国语的文学"到"文学的国语"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17.
王琳  陈胤汶 《培训与研究》2009,26(10):123-124,129
英美文学是高校本科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教材编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结合教育部教学大纲,笔者通过对广西省六所代表性高校本科英美文学教材应用中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但丁的《论俗语》为意大利民族语言建立提供了可行的方案,同时为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东方,中国“五四”的白话文与但丁的《论俗语》具有同样的效果。两种语言在同样的背景下产生,并都对各自的社会和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高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提出了"两个阶段,三重培养目标"的培养模式和具体实施方案。该方案使不同潜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课程模块,从而得到充分发展,建立起既符合国家专业要求,又适合学生个性特征和新世纪人才要求的高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缠足”与“反缠足”是中国近代以来比较纠葛的一个话题。前资本化时代,男性以自己的价值观规训女性双足,使之成为男性身体的发泄对象,成为男性控制女性身体的工具,成为男性的性玩物。资本化时代,国民社会意识发生变化,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社会理念,以西方的价值观、人权思想来改造中国社会,改造中国国民身体,规训国民道德及其意识,终将缠足陋习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