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经》婚恋诗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礼仪制度、婚恋习俗及婚恋生活状况。由于婚俗在民间有一定的传承性,《诗经》婚恋诗中存在着一些对远古自由婚恋风俗和母系社会婚姻遗迹的描写,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女性在母系社会曾居于崇高地位。同时,通过《诗经》婚恋诗对女性婚恋无自主权、成为政治斗争牺牲品、沦为生育工具等男尊女卑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我们也能看到周代的女性地位已由崇高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2.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而独特的地位。《诗经》中关于女性的作品非常多,约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作品反映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情感的初步诉求,体现了周代社会的女性观。文章试图通过对《诗经》中众女子的外在美、内在美等方面的分析,来透视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而独特的地位。《诗经》中关于女性的作品非常多,约占其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作品反映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情感的初步诉求,体现了周代社会的女性观。文章试图通过对《诗经》中众女子的外在美、内在美等方面的分析,来透视中国古代女性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4.
《诗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籍,它真实地反映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被孔子评价为“思无邪”。《诗经》中相当一部分作品描写了女性对命运的反抗和对爱情的追求,反映了女性的独立意识。这些女性形象为《诗经》增添了绚烂夺目的光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对“古代社会男尊女卑,女性是男性的附属物,逆来顺受,没有地位和自由”的思维定势的一个颠覆。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作为中国原始男权社会文化产物的《诗经》,其中所描写的与女性有关的作品也占到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笔墨。本文试图通过对《诗经》中女性描写部分的分析,来管窥周代时期女性的状况及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水浒传》中三类女性人物形象的剖析,论证了作者在书中所表现的“女性祸水观”、“天理与人欲的矛盾”、“男尊女卑”等落后的女性观,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封建宗法思想对作者的深刻影响,造成了对不同性别人物形象所采取双重评价标准和不同价值取向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归”字在《诗经》中,含义是非常丰富的,仅“于归”、“归宁”、“大归”三词就描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三个片段:结婚、回娘家、被弃。本文试图从“归”字在《诗经》中的不同含义入手,结合《诗经》文本和其他一些先秦典籍,探讨其时女性的一些婚姻状况。  相似文献   

8.
《诗经》向人们展示了周代社会的广阔画面,其中不乏有关女性生活的内容。从这些原汁原味的记载中,可以发掘周代各个阶层女性社会、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对女性美的界定及其所反映出的不同流派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赞赏女性的才干。关注女性的命运。同情女人的不幸遭遇,是曹雪芹女性观的核心。提倡自主婚姻,倡导以共同理想为基础的婚恋观是曹雪芹反对男尊女卑,抨击封建礼教的基本观点。《红楼梦》通过无数女性的悲惨命运,呼唤女性觉醒。期盼女性个性解放。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经典之一,包括“风”、“雅”、“颂”三类音乐形式,其中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曲,是《诗经》中艺术性最高的部分。《诗经》中记载了29种乐器,是周代社会的常用乐器群,“国风”中提及了琴、瑟、簧、鼓、缶、钟、鸾等8种。本文从乐器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体现在“国风”中的周代社会的音乐面貌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