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草酸/乙醇—氢氧化钡/甲醇保护液、水性氟碳乳液和明胶—甘油溶液三种加固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性纸、宣纸为载体材料,墨汁、碳素墨水为字迹材料,分别对加固前后纸张的耐折度、色差变化以及字迹材料的耐干热老化、耐紫外老化、耐酸碱和耐氧化等性能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进而探讨三种加固材料对纸质档案纸张和字迹材料耐久性的综合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加固材料均能提高纸张和字迹材料的耐久性。其中,水性氟碳乳液加固效果最佳,草酸/乙醇—氢氧化钡/甲醇保护液最差。水性氟碳乳液对宣纸和墨汁的加固效果较中性纸和碳素墨水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本劣变严重的清代档案的保护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选用了羟丙基壳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水性氟碳树脂、水性氟碳乳液作为加固剂,通过在宣纸上加固对比试验,发现水性氟碳乳液的加固效果和抗老化性能最好,试用到档案的脆弱纸张上也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而用传统装裱的方法能较好地将残缺、破损断裂的纸张加固起来。  相似文献   

3.
以羟丙基纤维素、壳聚糖、羧甲基纤维素、明胶-甘油溶液4种化学加固材料为研究对象,选用纸质档案中常见的蓝黑墨水、红色墨水、纯蓝墨水、碳素墨水、墨汁、铅笔和印泥等字迹材料,从加固前后字迹的耐水、耐化学药剂、耐氧化、耐摩擦等方面,评价4种化学加固材料的加固效果。该研究对于纸质档案字迹保护材料的选取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性纸为载体,选用四种常见的档案字迹材料——墨汁、碳素墨水、中性笔油墨和打印油墨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承载有各字迹材料的试样进行蒸馏水、过氧化氢-乙醚,过氧化氢-乙醚+草酸/乙醇+氢氧化钡/甲醇去污加固联合处理,从试样的耐干热老化、耐紫外老化、耐酸碱性、耐氧化性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测试、分析和比较,进而探讨过氧化氢-乙醚去污法对档案字迹耐久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乙醚去污法对档案字迹影响较大;氧化去污与加固保护的结合更有利于提高档案字迹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5.
2000年,陕西省档案局决定对民国时期珍贵档案进行抢救性保护,并积极组织专家对民国时期纸张,字迹材料进行了调研,经过论证,初步形成了先进行裱糊。再进行字迹显色加固、脱酸、防虫、防霉、纸张憎水性保护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6.
2000年,陕西省档案局决定对民国时期珍贵档案进行抢救性保护,并积极组织专家对民国时期纸张,字迹材料进行了调研,经过论证,初步形成了先进行裱糊,再进行字迹显色加固、脱酸、防虫、防霉、纸张憎水性保护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7.
蓝黑墨水字迹形成大量档案,由于字迹的严重酸蚀、纸张酸化,明显影响到档案长期保存。中国的蓝黑墨水与其他国家铁胆油墨字迹都含有铁,但具体成分、配比、工艺等有所不同。针对蓝黑墨水酸蚀的问题,近些年国外先后开展脱酸、加固等研究;国内有关字迹抗氧化加固脱酸研究仍属于空白。为增强蓝黑墨水字迹颜色的稳定性并改善字迹、纸张酸化的情况,设计选取植酸盐溶液作为螯合试剂对蓝黑墨水字迹进行抗氧化加固,再用碱性物质对其进行脱酸处理的方案。通过实验验证,选取书写纸、铜版纸、蓝黑墨水为实验材料,采用多种不同浓度植酸盐溶液配方对比分析加固脱酸处理前后字迹的色差和纸张pH值变化,得出两种实验配方效果较好。一种是以65%叔丁醇-无水乙醇作为溶剂,氢氧化钙溶液清洗——标准浓度植酸镁溶液(pH=5.8)抗氧化——氧化钙溶液脱酸;另一种是以65%叔丁醇-无水乙醇为溶剂,氢氧化钙溶液清洗——半浓度植酸镁溶液(pH=5.8)抗氧化——氧化钙溶液脱酸。进行上述处理后,蓝黑墨水字迹抗氧化能力得到提高并起到加固作用,纸张酸化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达到脱酸目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参照国家档案工作行业标准中关于档案字迹耐久性测试法的相关规定,通过色差比较的方法对复印件字迹进行了耐老化、耐强碱、耐强酸、耐氧化、耐有机溶液、耐水、耐光照、耐磨擦和耐剥离等九个方面实验,从实验的角度对复印件字迹的耐久性进行探讨,从而对复印件的耐久性和归档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激光打印字迹材料是档案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激光打印字迹容易受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针对如何实现激光打印字迹的长期保存问题,开展了老化性能试验,在分析研究激光打印字迹的耐干热、耐紫外光照、耐水浸、耐酸和耐碱的性能的基础上,提出合理和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船舶集团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现状调查、修复难点分析,按照档案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结合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的特性和特点,提出了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修复技术路径,围绕去污、字迹加固、纸张去酸、纸张加固等环节展开一系列修复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四川档案》2013,(5):5-5
如何防止档案水溶性字迹在修裱过程中的洇化扩散现象,保护历史原貌,是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中的瓶颈性课题。由陕西师范大学专家研制的适用于晚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档案文献水溶性字迹的预加固剂刹.能有效防止修裱过程中水溶性字迹的洇化扩散,近日.这项成果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鉴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激光打印件、墨汁、碳素墨水三种黑色字迹在强光、高湿、高温人工老化条件下的黑度变化值,初步判定激光打印字迹具有与墨汁一样的耐老化性能,可以归属为最耐久字迹类,值得作为永久保管的纸质载体上的信息记录材料。碳素墨水字迹除了耐湿性能稍差以外,其耐光和耐热性能也非常优良。  相似文献   

13.
国家重点档案由于其形成年代久远,历经社会变迁,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虫蛀、霉变、纸张酸化、字迹褪变等老化现象,为此,必须采用纸张加固、脱酸、去污、防霉、防虫、字迹恢复与加固、修裱等技术予以修复处理。但如果一份档案存在多种病害,对其进行多次修复、反复处理的副作用就会很大。为使档案在抢救修  相似文献   

14.
<正>1引言中性笔起源于日本,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颖的书写工具,其全称"中粘度凝胶状水性颜料型墨水",书写墨水的粘度介于水性圆珠笔和油性圆珠笔油墨的粘度之间。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率先投放市场。其外形类似于圆珠笔,兼具钢笔墨水字迹和圆珠笔的优点,内有可更换的笔芯,具有书写手感舒适、价格  相似文献   

15.
档案载体变化对档案保护技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档案部门所保存的档案是以纸张为主要载体,档案保护工作主要围绕纸张和字迹的耐久性而展开.随着光学技术、磁记录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子技术的发展,档案载体增加了许多新的形式,越来越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再采用传统的纸张和字迹材料记录,而是以缩微型(胶卷、胶片等)、声像型(影片、照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机读型(磁性材料、光盘等)新型载体和记录方式而存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复印墨粉类字迹材料的组成成分分析和一系列理化实验 ,从原理上阐述了复印墨粉类字迹粘连、脱落的原因 ,并且提出了保护这类字迹材料的方法 ,为复印墨粉类字迹文献的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档案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科技检测被广泛应用于档案制成材料的成分分析,为档案的保护修复、真伪鉴定和年代断定等提供科学依据。以德格土司官府与民间文书为研究对象,利用显微观察、XRF、FTIR等对其制成材料进行科技检测,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用途文书的对比分析。从载体材料来看,官府和民间文书纸张的制作工艺相同,但其外观形貌、纤维原料和老化程度存在差异;从字迹材料来看,两种文书的字迹材料中均含有果胶和酯类物质,与纸张的结合方式都为“渗透+结膜”,但官府和民间文书的具体字迹成分不同,字迹清晰度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8.
上光加工是改善印刷品表面性能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印刷品表面涂布光油会使印刷品的光泽度、耐水性、耐磨性增加,使印刷品显得更加艳丽,并能对印刷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也方便了对印刷品进行的后续加工。光油可大致分为溶剂型上光油、水性上光油和UV上光油几类。受印刷业环保趋势发展的影响,溶剂型上光油在不干胶印刷市场中会渐渐被淘汰。水性光油主要是由丙烯酸树脂乳液、水、助  相似文献   

19.
图书资料字迹的褪色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据笔者所知,有些单位保存解放前后的资料(包括档案)的字迹,尤其是复写或墨水字迹,由于历史的原因,均有不同程度的扩散或褪色,严重的部分竟达34%以上,从而影响利用。因此,如何加强保护,乃是图书等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字迹形成的基本色料、褪色的根本原因及其保护的主要方法讨论如下。字迹形成的基本色料人类在远古的时候就创造了文字(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距今至少有5000~  相似文献   

20.
抢救历史档案,同抢救一件文物,一处古迹一样,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除了修复工作者有高度的责任心、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修复技术,还应了解历史档案形成时的文书程式和特点,了解历史档案中的图章印记、标识符号等外形特征,并具备起码的分析、判断,辨别能力。目前各地抢救历史档案的主要方法是裱糊、用字迹恢复剂和加固剂进行字迹恢复、加固等。临夏州档案馆在当初抢救历史档案时,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 主要采取的是手抄复制抢救档案的方法。所谓手抄复制抢救历史档案,就是通过识读、辩认历史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