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档案局(馆)从历史学家钱海岳家人手中接收了珍贵历史典籍《南明史》120卷的完整手稿。钱海岳系无锡人,自1931年开始撰写《南明史》,至1944年完成100卷书稿,1968年去世  相似文献   

2.
近代人编写的《南明史》,除已出版的谢国桢《南明史略》和尚未付印的钱海岳《南明史》外,那就是柳亚老的《南明史纲·史料》一书了。亚老在编写此书时,却有过一番不平常的经历。  相似文献   

3.
初夏的北京,风和日丽,碧空如洗。阜成路海军干休所内绿树成荫,静谧整洁,居住在这里的钱惠敏女士和女儿堵力在盼望中迎来了家乡档案馆的客人。2011年5月15日,无锡市档案馆盛晓奇馆长一行4人专程来到北京,迎接无锡籍史学家钱海岳先生的遗稿《南明史》回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钱海岳先生的长女钱惠敏就与丈夫堵仲伟一起,悉心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指的理智与情感的双重认同,主要从两方面而言。一方面,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作为"语丝同人"的顾颉刚参与《京报副刊》救国特刊的编辑、写作,表达一个知识分子对国事的关怀。从顾颉刚刊载在《京报副刊》的相关文字中,能看出两点趋势:顾颉刚探索采用通俗文艺形式的作品将观念传达给民众;在与其他知识分子的救国救民态度对比中,体现顾颉刚务实理智的救国思路。另一方面,1931年顾颉刚的内陆考察旅行,让他在情感上体会到了民众无以复加的精神苦痛,此次的旅行触发了顾颉刚兴起第二次新文化运动的愿景。  相似文献   

5.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4,(18):5-5
从莫言叫停手稿拍卖说起《扬子晚报》报道:近期在北京某拍卖公司2014年春拍"名家书稿、手札专场"中,一件莫言短篇小说《苍蝇·门牙》的手书原稿被莫言叫停了拍卖。莫言上世纪80年代刊登在《解放军文艺》杂志上的手稿为何出现在拍卖场上?《解放军文艺》相关人士表示,此手稿属于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失。作家手稿涉及到两项权利——物权和著作权。著作权属于作家,不依赖物权的转移而转移;物权属于作家还是杂志社,要看当时双方的约定。在莫言手稿拍卖的这个案例中,《解放军文艺》杂志社表示,莫言的手稿一直保存在编辑部,因此这次是通  相似文献   

6.
古史辨(第一册)顾颉刚主编,北平朴社,1926年初版一自1920年至1923年,胡适、顾颉刚、钱玄同及持不同意见学者展开了为时九个月的古史讨论,讨论内容于1926年结集为《古史辨》第一册出版,标志了"古史辨派"的正式产生,  相似文献   

7.
顾颉刚先生(原名诵坤,字铭坚)于1980年12月逝世,根据其"藏书不要分散,以便后人利用"的遗愿,家属将其藏书捐献给中国社会科学院,1981年先由历史研究所代管,1988年由文献信息中心(当时称文献情报中心)正式接收,成立"顾颉刚文库"。内存线装书约6000部,3.6万余册;平装书约2600种,1万余册,共计4.6万余册。现已将线装书的编目工作完成,整理编辑为《顾颉刚文库古籍书目》,其中属于珍善本古籍、抄本、稿本  相似文献   

8.
顾颉刚是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已成为历史研究的学术对象;而作为编辑出版家的顾颉刚,却没有多少人谈论了。在顾颉刚前半生中,有相当多的时间,用了相当的精力从事编辑出版工作,说他是编辑出版家并不为过。少年顾颉刚就好蓄书。1908年16岁时与王伯祥、叶圣陶在苏州草桥学堂一道读书时就结了一个诗社,并合办了一个叫《学艺日刊》的油印刊物,这可以看作后来的三位杰出的编辑家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尝试和开始。19岁时颐颉刚以妻名投书《妇女时报》,正式发表第一篇作品。1916年24岁时考入北大文科中国哲学门。1918年冬,傅斯年、罗家伦等发起成立新潮社,出版《新潮》杂志,顾颉刚也参与其事,不过主要是写文  相似文献   

9.
2010年12月25日,是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民俗学家、红学家顾颉刚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日。是日,由国家出版基金资助、中华书局出版的《顾颉刚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出版发布会暨纪念顾颉刚先生逝世三十周年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参与钞录校订《全集》20余年的顾潮女士回顾艰辛的整理、出版过程,感慨万端,几度哽咽,并为《全集》终得  相似文献   

10.
朱洪涛 《文化遗产》2016,(6):103-110
顾颉刚的妙峰山考察有其特有思路,这体现在顾颉刚用同情正面的眼光观察民众,使得《妙峰山的香会》这一文本材料尽管丰富多样,然而作者的民众观则显得颇为浪漫。本文将顾颉刚的这一文本与奉宽、金禅雨、金勋、孙伏园等同类文本进行对读,揭示顾颉刚之所以不对民众痛下批评,反而大力赞扬民众的新鲜活力,并不是他没有看到民间藏垢纳污的一面,主要是囿于民众的知识水平还不便对之进行否定,免得民众对知识心生恶感,后续的启蒙无法进展。也反映顾颉刚眼光向下的心态、建立民众文化的目标。顾颉刚这种思路同时也是当时"到民间去"的社会思潮在学术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9月17日,光明日报出版社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了“顾诚与《南明史》”读者交流会,新版《南明史》正式亮相。  相似文献   

12.
9月17日,光明日报出版社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了“顾诚与《南明史》”读者交流会,新版《南明史》正式亮相。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师范大学顾诚教授新著《南明史》,1997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是南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获得学术界好评。与以往的南明史研究作品比较,无论在广度或深度上均有超越前人之处。本来南明政权只存在十几年,以往南明史是以南明凡个政权时间顺序论定,而《南u史》则不然,它打破了过去以弘光帝在南京即位的传统观。Is,南明史是以1644年3月19日崇预朝亡时开始,-F限不以永历帝被俘结束,而是以李来亨1664年抗清失败为结束,突出了大顺军余部、大西军余部和郑成功在东南抗清作用,突出了大江南北人民群众抗清作用,不拘泥于南明帝位继…  相似文献   

14.
《出版参考》2011,(19):26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近日,光明日报出版社推出"顾诚著作系列"的第一本,也是历史学家顾诚先生的代表作《南明史》。顾诚先生,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历史学家、明清史专家。顾先生学识渊博,学风严谨,著有《明末农民战争史》《南明史》等专著,均为明清史研究领域最高学术水平的著作。《明末农民战争史》的出版,为农民战争史研究别开实证蹊径。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初,古浪县政协委员、古浪县水利高级工程师、退休干部田国治先生将自己珍藏的《丽水行》一书手稿捐赠给古浪县档案馆。《丽水行》是一本反映西部地区风土人情、自然景观、地方文史的行记。此次捐赠的手稿共12卷,40万字,字迹工整清晰,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文学、语言学和史学价值,也是古浪县档案馆首次接收的珍贵手稿田国治向古浪县档案馆捐赠书稿@张向东  相似文献   

16.
湖南图书馆藏有顾颉刚致罗根泽亲笔信函十通,写作年代大致为1932年至1935年间。信札中顾颉刚就《古史辨》的选题内容、编纂体例、校稿审核、出版发行、经费来源等诸多细节与罗根泽往复讨论,如是否选入章太炎、胡适治经治子之方法异同,是否摘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等书中有关诸子研究的代表性观点等等,既表明顾颉刚先生《古史辨》编纂中重视鉴别和吸收晚近兴起的哲学、史学、社会学新知识理论的现代性史学思想,也反映出国难当头、时局纷扰下学者苦心孤诣,延续学术文脉的勇气和艰难情形。  相似文献   

17.
正这种对"师生关系的挖掘",使得顾颉刚学术版图变迁,与顾氏师门掌故,成为同一维度上的多向度叙述对象。像我这类没学问的人,翻翻中华书局出版的《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增订本),就很能够知道一些做学问的  相似文献   

18.
张坤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12):140-145
[目的/意义]《清代著述考》是顾颉刚编纂的一部有关清代学术的目录学著作。书中所体现顾颉刚的治学路径、思想和方法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吸收。[方法/过程]通过对《清代著述考》成书、体例及创新点的分析,结合顾颉刚早年有关目录学与清代学术的相关文献论著,探索其早年治学观念,揭示其构建清代学术统系的路径、内容和影响。[结果/结论]经过《清代著述考》的编撰,顾颉刚深化了对清人治学成果的吸收,对他形成"由经入史"的治学路径,在古史研究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打下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顾颉刚不仅是著名历史学家,也是办刊名家。“九一八”事变后,作为学者的顾颉刚开始投身于文化救亡事业,主持通俗读物编刊社,出版了一系列通俗读物,开启民智,影响甚大。抗战爆发后,顾颉刚主编《文史》半月刊杂志和《中国名人传》,发扬民族主义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他办通俗读物的理念、实践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我第一次踏进《北京文学》编辑部,是"文革"后期,约在1973年的元旦前夕,距今已有三十七八年,那时叫《北京文艺》,停刊后刚复刊不久。编辑部坐落在西长安街文化局大院的深处,一幢孤零零的楼房,建筑风格显得与众不同,门楣是欧式的,房子的间隔却是和式的。昏暗的光线,迂回的过道,从地板到墙根堆满杂乱的书稿,空气中弥漫着陈年旧纸的味道,这与当年文学凋敝的境遇倒是相称。狭促的空间里摆着一张张写字台,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