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和语文课程目标。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关于推想的要求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体会其表达效果。”所谓推想 ,简而言之 ,就是根据已知去推测、猜想未知。推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在日常生活、科研活动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推想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在阅读的过程中 ,读者常常需要借助自己已知的文本中的某些信息 ,利用自己的积累(主要是阅读积累 ,同时也包括生活积累) ,对自己尚未得知的文本中的某…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和语文课程目标.其中有一点至今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那就是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关于推想的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3.
陆林华 《教育艺术》2006,(10):75-76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提出,最好的阅读方法是猜读法。即由已知猜测未知,通过合乎逻辑的推测揣摩,最终理解所读材料的意义的一种阅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进行推想,最后理解“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其中,“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就是学生的“已知”,“词句的意思”和“表达效果”是“未知”,“推想”就是“猜读”。它多用于文言文阅读,常指对某些词语含义及词性类别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推想就是推测、猜想,在阅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阅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于理解或含义深刻的词句,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进行猜测和推断.这就是新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的新要求——推想.阅读过程中的推想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的,它具有探究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和积累对课文关键词句的意思进行猜想,是实现学生个性阅读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重视语言积累是《语文课程标准》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提及“语言积累”这个问题。例如: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在第二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旬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  相似文献   

6.
推想作为一种快速阅读的有效方法,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被明确提出。文章从推想的思维类型、推想的心理发生机制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小学六年的语文教学中分阶段、有重点、一以贯之地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推想词句内涵强调学生是阅读主体,强调深入文本、逐字逐句的解读,是文本解读的重要方法,符合学生语言发展规律.推想,简而言之,就是根据已知去推测、猜想未知,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推想,一方面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迅速理解,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阅读经验;另一方面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阅读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相似文献   

8.
2011年版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高年级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中依据目标到底怎样做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呢?下面结合高年级段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推想作为一种快速阅读的有效方法,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被明确提出。文章从推想的思维类型、推想的心理发生机制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小学六年的语文教学中分阶段、有重点、一以贯之地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王树华 《江苏教育》2012,(25):50-51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到底怎样做才是落实了"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呢?参照《标准》第三学段的目标内容的具体要求,以《装满昆虫的衣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为例谈一点想法。一、词语学习:着重体会表达效果《标准》在第三学段关于词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中这样说:"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怎么推想、怎么辨别、怎么体会,得有科学有序的操作。第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目标之一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这里的“有关词语”不仅包括指向实在意思的实词,也应该包括指明语法关系的关联词语。本文就关联词语的教学提几点看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瑛 《教师》2011,(12):51-51
教语文的好坏标准是什么?主要之一是所教的学生能不能看明白别人写的文章,能不能归纳出一二三来。《语文课程标准》对5、6年级阶段提出的阅读目标很明确,就是:能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LH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可以说,阅读、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热点、难点,而且贯穿语文教学始终。平时,我在教学中观察,课堂上,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词语教学做出相应的、不同层次要求。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可见,理解词语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小学生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提高研究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一、课初推想,形成阅读期待教学开始,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题目,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生活经验,或推想课文可能会写什么内容,或推想课文可能会表达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或推想作者借课文可能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从而对课文的阅读起到一种导向作用.这样的推想,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3—4年级)中设置的"阅读"目标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习作"的目标有"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可见在小学中年级积累是非常重要的。联系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四年级的语文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总目标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语文阅读训练基本上要达到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也就是学  相似文献   

17.
韩非 《基础教育研究》2010,(12):33-33,35
《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段词语教学的目标定位为:“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那么如何针对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特点进行有效的词语教学呢?下面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学为例谈一点“拙”见。  相似文献   

18.
【考点透视】古诗词欣赏是文言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方法的好坏、阅读能力的高低还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做法和认识。一、认真研读课标,让阅读教学有法可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把阅读教学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总目标中规定了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在学段目标里作了明确规定:第一  相似文献   

20.
语文素养是语文知识和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式和良好习惯的有机融合。加强阅读积累,激发写作情趣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性目标中(7—9年级)明确指出:"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为了实现阅读目标,从七年级设立"自主阅读课"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提高语文的学习效率,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