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月。春寒锁住河水的腰。流动的灵魂被按倒在久久不化的冰层上凝固山峦的目光静止。早该飞回的候鸟忘了归期病态笼罩冻土.诗人醉得一塌糊涂北风已著完了代表一个轮回的书却迟迟不肯死去,一再地嘲讽、抨击这稚嫩而又畸型的春天妄图篡改上苍的定数这个季节.我只收到了关于疾病和瘟疫的消息春天,比我想像的还要媚俗上苍断了香火,摆出一脸的忧郁一场大雪之后只有死寂所有还存着的表情只剩下尴尬不已tear:“山峦的目光静止”、‘’上苍断了香火”.这个春天我们艰难地走过:I田头望.只感到不同寻常的彻骨寒意.悼@唐昀 @tear…  相似文献   

2.
悼恩师     
刘敏 《老年教育》2007,(9):40-40
惊闻黄昌汉老师驾鹤西去.悲痛万分。泪飞顿作倾盆雨。眼前浮现出恩师的音容笑貌,往事历历涌上心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悼安石     
安石离了开我们。多次提笔想写点纪念的文章 ,但思绪万千 ,悲从中来 ,又不得不把笔搁下。校庆期间在安石家住一宿 ,看到一起切磋问题的书桌 ,看到坐惯了的老式藤椅 ,看到熟悉的桔黄色的书架 ,看到曾与安石抵足而眠的床榻……怎么也不敢相信这竟然一下子成了没有安石的安石“故居”。我和安石是在 1 952年夏三校合并以后认识并成为至交的。大概因为都是固守十五斋老营未被调走的班干部吧 ,来往较多 ,但更主要还是由于他性情平和、易于相处的缘故。而在毕业后的几十年中他的人格特点、学者风范则发展得尤为完美。安石处处为他人着想 ,而且细致…  相似文献   

4.
悼路遥     
《当代学生》2011,(7):37-38
我当年插队的地方,延川,是路遥的故乡。我下乡,他回乡,都是知识青年。那时我在村里喂牛,难得到处去走,无缘见到他。我的一些同学见过他,惊讶且叹服地说那可真正是个才子,说他的诗、文都作得好,说他有思想有抱负,说他未来不可限量。后来我在《山花》上见了他的作品,暗自赞叹。那时我既未做文学梦,也未及去想未来,浑浑噩噩。但我从小喜欢诗、文,便十分地羡慕他,十分地羡慕很可能就接近着嫉妒。  相似文献   

5.
悼汪国真     
  相似文献   

6.
悼杜林     
杜林走了,走得如此匆忙,又如此从容! 2009年2月13日上午9时许,一位老同事突然给我来电话,说杜林走了!我一听就懵了.那怎么可能呢?前天上午我还和他通了电话,问他身体怎么样.他在电话里明明白白告诉我身体还好!并委托我向其他老同事问好,怎么一下就走了呢?消息得到证实后,我连忙约上几个老同事赶赴杜林家中,希望能最后见他一面.但我们还是去晚了,他的遗体已送殡仪馆了.我们只好向他的遗像鞠躬告别.  相似文献   

7.
悼霸王     
血,殷红的血,沸腾的血,随着白刃的拉过,从一代霸王的喉头喷出,渗入这片曾为霸王铁骑踩踏的沃野,融入这条曾被霸王如履平地的怒涛。  相似文献   

8.
悼奶奶     
当凌晨一点,我风尘扑扑地骑车与妈妈、哥哥赶到附一医院时,奶奶,我亲爱的奶奶已溘然长逝了。我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奶奶静静地躺在急诊室的床上,谁也没有想到奶奶会这么快地撒手而去。爸爸说,在他一个小时前给我们打电话时,奶奶就已轻叹一声而去了。我真的无法想象,跟前这个安祥躺着的已没有生命的躯体就是那个我从小到大千呼万唤的奶奶,就是那个给我喂饭,引我玩,亲昵地叫着我“玔儿”的奶奶。摸着奶奶那双已瘦得像棍棒,血管毕露,还带着体热的手臂,我更忘不了,在我的双手冻得红通通的时候,就是这双手,用土办法把烧热的萝卜细心地体贴地擦摩着我冻伤了的地方;在我闷热难眠时,又是这双手轻轻地为我摇打着蒲扇,送我入睡。可是今天,这双手再也不能为我送出任何抚慰之情了。这双手将随着整个生  相似文献   

9.
悼列宁     
列宁突于21日溘然长逝的噩耗传来令人不胜惊骇,惘然若失。真不知以何辞,才能表示出我们深切的哀悼啊?! 列宁是一个勇于实行者,奋身苦斗者,是真正为平民谋幸福者。他  相似文献   

10.
悼山羊     
他外号“山羊”,是妈妈那边的一位穷亲戚。也许是因为天性善良,他总是诚诚恳恳地待人;也许是因为性情大方,他从不拘于小节,拥有那种来自大山的豪迈。他的脸是黝黑的, 他的笑是淳朴的。他属于大山。我与山羊的接触并不是很多,只是间或从妈妈那里听闻一些有关他的事。也许是因为他的好脾气,给一个与他接触不多的小孩子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也许,也正是因为他是这么个好脾气好说话的人,就更容易被人们淡忘,淡忘……一年前的某一天,他死了。一年后的今天,我们一家才从外婆那里得知了这一噩耗。我不明白,中国的通信何以慢到需要整整一年时间才能把这么一条短短的消息从外地传到上海,而且,是一条记录生死的消息。  相似文献   

11.
哭悼     
  相似文献   

12.
13.
悼笔     
吾笔终于离我而去矣。吾笔卒于 2 0 0 1年 9月 15日晚 ,其状甚惨。乃是笔头向后弯曲90 ,虽经修整 ,却又分叉 ,且橡皮管接口上的透明胶处又渗出墨来 ,终于抢救无效 ,撒手西去矣。此笔跟随我 3年有余 ,经大小考试无数 ,受小大伤害不计 ,却始终保持其出墨不渲不染 ,下笔不断墨 ,笔身挺直。其护主之功 ,功不可没 ;忠心之度 ,深不可测。中考时 ,吾母教吾曰 :“汝笔久用又灾 ,恐其考时漏墨 ,速买另一笔代之。”吾虽从命 ,但幸考试时带有此笔 ,于是在吾新笔漏时毅然受任于败笔之时 ,救主于危难之中 ,令我不胜感激 ,临卷涕写 ,不知所言。后上告吾母…  相似文献   

14.
悼丁玲     
一阵欢声笑语,仿佛是从这一年前的照片中散发出来的。然而,她已经走了。享誉国内外的当代著名作家丁玲,于一九八六年三月四日上午十时四十五分在北京告别了人生。丁玲的一生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她一九○四年出生于湖南临澧县,一九二七年开始文学生涯。曾主编《北斗》杂志、《解放日报》文艺版、  相似文献   

15.
悼杨铨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相似文献   

16.
悼冯一     
1997年元月11日,冯一走了,悄悄地走了。他长期被病痛折磨着,身心交瘁,苦不堪言。近几年来,更是挣扎在死亡线上。半年前,他突然“失踪”,躲到一个清静的处所喘息去  相似文献   

17.
悼孙犁     
海河舀起90杯寿酒祭奠你 ,随后放一叶扁舟 ,轻轻送你远去 ,揖别津门的喧闹。文苑深处闪过一道亮丽的飞虹 ,静默地划向不眠的东方 ,染着白洋淀的清香 ,迸射出生命的美好与力量。* * * * * *我从你那饱含慧气的黄眼珠中 ,从你那相伴永远的圆口布鞋上 ,读懂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 ,悟透了“沉潜”两字 ,领略了美的极致。大师远行 ,仙风犹在 ,你那鲜活、脆灵、洗炼、古朴的文字 ,镌刻在多彩的文学脊梁上 ,冰壶净箪中品味高洁 ,倾听胜水荷香中阵阵蛙鸣。凌晨 ,吟诵起《澹定集》中的名句 ,打开心灵上雕铸的《风云初记》 ,涌动的风潮里伫立着意象…  相似文献   

18.
悼牙记     
于千百万人之中,于千百万年间,于时间的无涯的际野,碰到你所要碰到之事,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巧赶上了,那也没有什么话可说,唯有愤愤地说一句:“为什么只有我这么倒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有许多传统民俗节日,像春节、上元(正月十五)、乞巧、中元(七月十五)、中秋、重阳(九月初九)等。这些节日不论活动内容如何多彩多姿,其中心主题则相对单纯。以春节为例,尽管有放鞭炮、敲锣鼓、穿新衣、贴春联、祭祖先、吃饺子、守岁、拜年等各种活动,可是主题中心却只有一个,即在旧年将去新年将至时除旧布新,迎接新年新的生活。再以八月十五中秋节为例,尽管有各种活动,但都以“月”为主题,不论是吃月饼、祭月神都离不开“月”这个中心。然而旧历五月初五的端阳(又名端午)节,却是另一种情况。据《荆楚岁时记》(作…  相似文献   

20.
悼鲁迅先生     
<正>10月19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鲁迅先生逝世了!花圈、唁(yàn)电、挽辞、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悲痛!。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