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道德难题,传统伦理学,一直是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占统治地位,已不能满足解决实践中重大道德问题的要求,应用伦理学开始显现。1982年美国伦理学家里查德.T.诺兰等四位学者著《伦理学中的现实问题》、1997年中日学者实践伦理讨论会的论文集《应用伦理学的发轫》都是研讨这个问题的。目前,应用伦理主要涉及的范畴有社会伦理、经济伦理、科技伦理、生态伦理、政治伦理、婚姻家庭伦理、宗教伦理等。在社会伦理中包括法治伦理、管理伦理、职业伦理、组织(团体)伦理等。据我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经济伦理思想热点对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的六个方面启示,即注重伦理与经济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对集体主义和个人利益关系的最新理解;道德伦理的层次性要求;经济伦理中的内在矛盾;经济伦理的"十二项"基本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的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3.
《国语》保留了许多时人关于政治伦理的表述,体现了前诸子时代的政治哲学特色。在《国语》时代的哲人看来,政治活动本质上是高贵的道德优越者对道德低下者的教化,以德为政是最基本的执政原则。忠、礼、信构成了西周和春秋社会政治行为的伦理准则。  相似文献   

4.
试析<<论语>>中也子的伦理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伦理政治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所反映,其表现为:第一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第二,他主张为国以礼;实行德政;统治者起表率作用;举贤才。孔子伦理政治思想的突出特点是道德与政治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5.
伦理秩序直接影响社会和谐。构建合理的伦理秩序无疑是国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诉求。化解社会转型中的各种伦理无序和道德悖论,一方面要正视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状况,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支撑,给伦理秩序以合理的制度与规则安排;通过道德调整和道德教育的途径,维系伦理秩序,提升伦理秩序水平,最终走向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在《非〈国语〉》中,从义理的角度具体在以下方面伸长了大中之道:首先,在道德伦理领域,柳宗元认为,礼、信、忠、贤、孝等均本于大中之道;其次,于治道方面,发挥了大中之道中行仁义之德政的政治主张;另外,还主张崇礼明法之治道。  相似文献   

7.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展示出在"改革"年代中国农村政治、经济、人文环境的变化,其中蕴涵着丰富而复杂的关系,如社会关系、经济关系、伦理关系、血缘关系等。在如此纷繁颇具"浮躁"的关系中,应该怎样处理好权利与责任、情感与理智、现实与道德之间的关系,贾平凹在作品中分别从儒、释、道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切尔诺夫是俄国社会革命党的理论家。他的社会学说坚持以人为本,把经济、政治、法律、感情、宗教等看成影响人的一系列因素,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切尔诺夫肯定了资本主义在工业经济方面的创造性,但同时否定了它在农业和道德领域的作用。从人道主义出发,切尔诺夫主张以劳动为原则,在合作社与辛迪加的基础上,建立民主共和国。由于切尔诺夫忽视了传统宗法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关系背后道德伦理和宗教伦理的区别,以道德伦理替代宗教伦理,引发了秉承两种不同伦理的社会混战。社会革命党也成为这场混战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在《非〈国语〉》中,从义理的角度具体在以下方面伸长了"大中之道":首先,在道德伦理领域,柳宗元认为,礼、信、忠、贤、孝等均本于"大中之道";其次,于治道方面,发挥了"大中之道"中行仁义之德政的政治主张;另外,还主张"崇礼明法"之治道。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一部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经典著作,在政治、哲学、道德、伦理、文学、教育、艺术等方面,有着很多鞭辟入里、影响深远的见解。对于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如果能在课堂上学好《论语》,可以说是受益终身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