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教育治理体系是通过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参与教育治理的各方进行建立关系的一种过程,现代化是现代性不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现代性是现代化的内在本质。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增进和实现参与教育治理各方(政府、社会、学校)之间关系"现代性"的过程。如何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以教育治理体系内涵为出发点,从分析教育治理体系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角度,来探讨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从而为系统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反思与建构》一书从文化学的视角,运用哲学反思与建构的研究范式诊断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性问题,并对教育本质进行了重新界定,突出了人的主体性价值。以“文化、教育与人”的分析框架构建了高等教育现代性的理论体系,为高等教育现代化进行了价值定位,揭示了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确定,高等教育发展只有走向人本与和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以文化创新推进中国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教育现代化是普遍受到各界注目的教育改革课题。本文从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入手,揭示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本质,并对二者的内在关系进行剖析,以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推动教育现代化工作,需要掌握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才能把教育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的现代性来说,有自己特殊的来源与方向,在道德教化这一思想主题上,有属于自己的方向与认知。追求教育的现代性本质要还原到个体生命的本位中来,如果抽掉中国现代性的特殊情况来考察现代性,显然有失偏颇。我们已处于现代化的谱系之中,考察我们教化哲学中对生命弱化的现象,或对其生命根基的缺损,同样也是中国现代性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本清源:走出通识教育内涵混乱的怪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对通识教育的研究虽然方兴未艾,但对通识教育内涵的认识和通识教育概念的界定却是莫衷一是,这既不利于构建中国本土化的通识教育内涵,也不利于通识教育实践的探索。本文试图从根本上肃清通识教育的历史根源,从实质上理清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辩证关系,从高等教育本质出发构建本土化的通识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6.
妇女教育地位的内涵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对妇女教育范围的分析入手 ,界定了妇女教育地位的内涵 ,解决了关于妇女教育研究中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准确界定的问题 ,为进一步深入进行妇女教育地位的评价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还从所界定的妇女教育地位的内涵出发 ,系统论证了妇女教育地位提高对实现妇女自身现代化、对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对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对子女的教育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社会现代化的内动力和先决条件,而个人现代性是个人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特征属性,是人的现代化的结晶。个人现代性的主要表征概括为:主体意识,开放意识,参与意识,法治、协商意识,自由、竞争意识以及鲜明的个人效能感。个人现代性相对于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而言应该具有时间先在性,然而个人现代性相对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而言又不具备逻辑先在性,每个人不是生来就具有现代性,其需要教育的唤醒和启蒙。个人现代性与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应该共同走向一条互动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社会现代化的内动力和先决条件,而个人现代性是个人在现代化过程中所表征出来的特征属性,是人的现代化的结晶。个人现代性的主要表征概括为:主体意识,开放意识,参与意识,法治、协商意识,自由、竞争意识以及鲜明的个人效能感。个人现代性相对于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而言应该具有时间先在性,然而个人现代性相对现代公民意识教育而言又不具备逻辑先在性,每个人不是生来就具有现代性,其需要教育的唤醒和启蒙。个人现代性与现代公民意识教育应该共同走向一条互动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隐性教育及其内涵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隐性教育是与显性教育直接对应的现代性德育概念,已成为当代德育研究中持续升温的热点.然而,学界对此概念及内涵的理解尚未形成共识,常与其它近似概念相混用.所以,如何科学界定隐性教育,把握其特征与规律,使之显著区别于其它概念,既是德育科学化发展的必然,也有助于指导新时期德育工作,进一步拓展德育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10.
隐性教育及其内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隐性教育是与显性教育直接对应的现代性德育概念,已成为当代德育研究中持续升温的热点。然而,学界对此概念及内涵的理解尚未形成共识,常与其它近似概念相混用。所以,如何科学界定隐性教育,把握其特征与规律,显著区别于其它概念,既是德育科学化发展的必然,也有助于指导新时期德育工作,进一步拓展德育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师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现代化是以教育现代化为旨归,以现代性的确立和增长为核心,通过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实现教师形象、教师制度和教师行为现代转型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包括世俗化、专业化、科学化与人本化、民主化。中国教师现代化应当把握自身的矛盾规定性,确立一条现代性与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以及教师现代化不同层面之间的和合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试论教育现代化目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的既定目标,教育现代化的实践,呼唤着教育现代化理论的成熟和缜密。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现代化目标体系,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索。 目前,在如何界定“教育现代化”这个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至今没有一致的看法。人们曾试图从不同的角度来揭示教育现代化的内涵:(1)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界定。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持续过程,是教育的现代性不断增长的历史过程,主要是指从那种适应小农经济的传统教育向以适应工业化的现代教育转变的历史进程。其中又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几千年的教育传统,其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治理体系中皆有与今日社会现代性相一致的、可以作为教育现代化的社会运动过程合理性根源的因素。虽然由于儒学经学化和民族斗争张力的内外因,中国教育传统在近现代一度不能满足中国社会发展的需求,但其现代性因素的客观存在也不容否定。确认这一现代性因素或者根源的存在对于破解中国教育现代化走西方化道路带来的现实困境和超越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育现代化的一般路径是,教育在参与和推动社会分化和社会整合的总体进程中,促进自身分化与整合,实现现代性的增长与发展。新中国以来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办成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应当以教育分化和整合的张力平衡与运动为实践路径。具体包括教育利益、教育体系与结构、教育资源配置和质量内涵、教育体制与机制四个相互关联和作用的基本方面分化与整合。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化是教育考试机构为了满足国家教育考试事业发展需要,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引领和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推动机构实现高水平现代性的发展过程。教育考试机构现代化的内涵丰富,包括观念、制度、技术、资源和队伍等要素的现代化,其中,观念现代化是灵魂,技术、资源、队伍现代化是基础,而制度现代化是保障。它们共同作用于教育考试机构的各个业务环节,使之表现出不同的现代性特征。为了推进教育考试机构现代化建设,可以采取上下协同、一体多样、工程推动和文化建设等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立足新军事革命的时代背景,以全新视角界定现代化教学内涵。现代化教学首先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实施现代化教学,关键在于变革教育理念,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学的灵魂,角色转换是现代化教学的特征,质量为本是现代化教学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教育现代性研究的困境与出路:人的现代性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代性问题是教育现代化研究的核心问题。突破教育现代性研究困惑的有效路径是进行研究方法论的调适,从人的现代性视角研究教育的现代性具有其合理性。教育现代性研究源于人的现代性,服务于人的现代性的启蒙和提升。人的现代性与教育现代性的互动关联既变革着人的现代性,又言说着教育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8.
论文将“现代”界定为整个20世纪的历史阶段,将“现代性”从表征上概括为:经济上,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成为占统治地位的经济体制;政治上,民主主义扩展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政府组织形式;文化上,社会哲学或生活哲学取代自然哲学或科学哲学的统治地位;教育上,国际主义教育崛起并打破国家主义或民族主义教育的局限。在立足于对“现代性”几个基本特征认识的基础上,论文采用文献法,从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教育如何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角度出发,揭示杜威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现代性”所在,并得出国际主义教育思想是杜威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与内涵的结论,目的在于阐明现代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的根本区别和现代教育思想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推行教育现代化的三个理论前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化或使人转向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性及实现。中国教育面向的现代化,必须定位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上,使教育“处于社会的核心位置”,现代性与传统性相互承接、互动互补,民族化与国际化取长补短,从而实现教育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和内涵一直存在着社会本位和人本位的争论。从人本角度来确定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更能体现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凸显其人文意蕴。在实践中,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正受到社会环境的冲击而陷入困境。为此,我们有必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价值取向的人本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