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用心灵诵读,融入角色,进行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阅读时融进自己的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一是用"导读"叩击语文课堂的情感大门。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的情感波涛,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为此,教师可根据课文和学生的特点,通过精设导语、以读代讲、巧妙设疑、语言点化、电教手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讲究情感教学的艺术性,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和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那么学生就不仅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够让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目的,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精髓,课文是情感信息的载体,阅读是教学中的"灵魂"。只要用心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就能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学习,变得情趣盎然有滋有味,就能使学生在认知和理解教材的同时,受到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等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启发、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情感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若能讲究情感教学的艺术性,充分利用教师自身和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那么学生就不仅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语文知识,而且还能够让每一颗求知的心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使学生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目的,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其也是汉语学习的基础。所谓情感教育主要指的是以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作特征等为依据,展现课文中欲表达的情感元素,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对学生体验文章作者情感的能力进行培养,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理解语文课程的能力。围绕情感教育这一主题,笔者重点阐述并全面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小学语文情感教学质量的提升方法。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才能走入课文情境中。教师应把握"导入"的艺术,使学生受到触动,产生情感共鸣,带领他们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在讲授新课时,以悬念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出发点,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产生推本溯源的学习欲望。朗读不仅能够充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自身角度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以自己"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感受文章中的诗情画意。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秋天到了》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以一幅形象鲜明的图画描述了秋天的景象;用三节充满孩童稚气笔调的语言写出了秋天的一般特点。教学时,把图文对照起来,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画面的典型特征,并借助图画的感染力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语言文字,领悟课文内容。一、演示导读,理解重点词语。课文叙述“落叶”和“大雁南飞”的语言与插图紧密配合,生动活泼,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时,可采用演示导读的方法,再现图中景物,帮助学生理解。(1)用实物演示“一片树叶”和“一片片树叶”飘落的情景,让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趣味盎然、情感丰富。在上这些课文时,语文教师不仅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更需要言之有情、言之有趣,以富有魅力的语言创设文本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一、在导入课堂时激发学生情感学生上课时的情绪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效率;而能否设计一个巧妙的导入,则直接影响能否激发学生上课的情绪。因此,一个精彩的导入对上好一堂语文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课前要  相似文献   

11.
李哲 《教育教学论坛》2012,(13):146-147
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会慢慢地融入到课文中的情感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其求知欲,使学习成为学生的主动需求。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以情动情,激发情感;提出疑问,激发情感;巧设悬念,激发情感;故事导入,激发情感。  相似文献   

12.
曹爱红 《文教资料》2011,(25):65-66
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质。本文提出四条培养途径:创设情境,感染学生的情感;赏读课文,陶冶学生的情操,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的意识;树立榜样,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把最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运用教学源头,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使学生能凭借自己的阅历敏锐地捕捉和领悟课文的内涵,获得感悟真、善、美的审美能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是紧密联系生活,以一篇篇的课文为“例子”,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文学修养,锻炼人文精神。这一篇篇的课文。饱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深刻的人生体验。因而,中学语文教学是极富情感的,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万曲不关心”——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富有情感的语文课上得枯燥乏味,使学生恹恹欲唾;应该注意把情感因索和智力因索结合起来。有意地创设一些课堂学习情境,“一曲动情多”——善于沟通学生与作者的情感,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心弦,使学生存和谐的课堂学习中,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深入理解教材,兴趣盎然。热情愉悦地去学习。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并非设想得那般完美,甚至有些捉襟见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你我不断地反思总结。导读法是1981年由黎见明老师首先提出的。理解导读法的精髓,催生出它的新生命力,为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服务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导读教学法的优势,就要处理好"导"与"读"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读法,以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质疑课堂难点、理解课堂内容为目标,以完善学生人格、培育健康情感价值为目标,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自主探究能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很大改观,教师肢解课文,进行烦琐分析的现象已不再充斥课堂。不过在阅读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以一种漠然的态度俯视学生,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文本的情感因素,致使一篇篇富有鲜活生命力的课文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使语文教学缺乏应有的活力。其实语文教学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的过程。在这种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情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情感,也就没有教育。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情感策略,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真正的双元互动,以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并非设想得那般完美,甚至有些捉襟见肘.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需要你我不断地反思总结.导读法是1981年由黎见明老师首先提出的.理解导读法的精髓,催生出它的新生命力,为新时代的素质教育服务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要充分发挥导读教学法的优势,就要处理好"导"与"读"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读法,以课堂上激活学生思维、质疑课堂难点、理解课堂内容为目标,以完善学生人格、培育健康情感价值为目标,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自主探究能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19.
【导读】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教师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可以激活学生的情感,涤荡学生的心灵,使语文教学成为一方美丽的沃土。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探究、读中体验,以升华情感。如何让朗读富有个性,使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呢?笔者最近有幸聆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雪儿》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撷取这一课的教学片断(第四自然段)与各位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