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纬 《教育艺术》2007,(4):52-53
无论做什么工作,我们都会从中体会到成功与缺憾,而不断总结经验,弥补缺憾,这是我们逐渐成熟的过程.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体会到了成功带给我的欣慰与喜悦.同时,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我们实施教育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情景聚集 爸爸妈妈本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可最近却成了带给我烦 恼最多的人。 每天晚上,当我坐在桌前静静地写作业的时候,他们便成 立起一个“慰问小分队”,轮番进我房间嘘寒问暖,什么饿不 饿、渴不渴、冷不冷、热不热……,他们以为我是白痴吧!中 学二年级了,饿了渴了不知道?  相似文献   

3.
据说维纳斯的胳膊在19世纪出土时还完好无损,右手提着将要滑落的裙裾,左手托着金苹果。可不知在何时何地两条胳膊神秘地失踪,给世人带来无限惋惜。从那以后,“断臂的维纳斯”成了“缺憾的美”或“美的缺憾”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家乡的河     
“小河弯变向南流”,正如这首歌中唱的一样.我的家乡地处江南,最多的自然是水,汇总后便成了河。在放假时,我常回家乡.总能带给我美好回忆的.便是那条河……  相似文献   

5.
爸爸一直把我当男孩看待,总要我坚强,不许流泪。“男儿有泪不轻弹”,到我这儿,便成了“女儿有泪不许弹”。可我却常常泡在泪水里。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停下来,感受过程的美,享受停下来时学生带给我们的精彩。一位教师在执教“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因善于停下来,课堂便有了难得的精彩。教学片段如下: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这些远比具体结果更重要。下面,我就谈一下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经历”与“体验”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风景如画的小镇,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横跨在小河上的桥断了。这天,来了一位画家,他看到这里的风景后,惊叹不已,便走一路。画一路,当他看到小桥后,便叹道:“真是一大缺憾!”说后便走了,留下很漂亮的画,可桥仍然是断的。几天后,来了一位数学家,当他看到断了的桥时,说道:“这座桥之所以会断是因为……”说着,他写下了一堆公式满意的离开了。  相似文献   

9.
史金霞 《师道》2011,(11):46-47
我非常愿意让同事们走进我的课堂,也乐意彼此交流课上课外的得与失、成功和缺憾,尤其是在我成了“老教师”之后。  相似文献   

10.
彭湘 《教书育人》2014,(8):79-79
“书是冷静可靠的朋友”,那是在二十多年前,一位老师送给我的一本书,扉页留下他“龙飞凤舞”的这句话。从那时开始,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伴侣,书也给我一个逐渐丰盈的精神世界,仿佛一只毛毛虫隐藏在茧子里快要长着翅膀飞出来。在芜杂的生活中,书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和希望,带给我们曙光,还有灵感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个样。书中积蓄着古人和今人的经验,固然是学生所需要的;但是就学生方面说,重要的在于消化那些经验成为自身的经验,说成“读书”,便把这个意思抹杀了,好像入学校只须做一些书本上的功夫。因此,说成“教书”,也便把我当教师的意义抹杀了,好像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并没有什么分别。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须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去应考试,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这里我…  相似文献   

12.
周益民 《人民教育》2011,(21):32-35
当民间文学与语文课程相遇,意味着什么?它首先击中了当下儿童阅读生态的缺憾。城市文化中长大的“塑料儿童”,与自然、山川疏离,失去了某些人类的“本能”。而民间文学正是记录着人类、民族文化密码的自然存在,如果让儿童亲近它们,便可能找回阅读和学习的本来意义。从这个角度看,民间语文课程建设肩负着文化“寻根”的重任。  相似文献   

13.
美国华盛顿州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贴着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去做了,就理解了。”可见,让学生“去做”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当“做数学”进入课堂之后,课堂便成了一个快乐的大磁场,  相似文献   

14.
在《颐和园》一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品读“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的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刚读完一遍,有个学生便惊叫起来:“老师,我发现文章中有个字用错了!”‘滑过’的‘滑’应该写成‘划船’的‘划’。”其他同学听了,大多赞同他的意见。我思索片刻,觉得他的理解虽然有些偏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姜树华 《江苏教育》2013,(11):62-64
小的时候,我跌打滚爬在农村,村里唯一的小土坡成了我的地标,它带给我莫大的诱惑与快乐;上小学了,有一年学校组织春游,母亲给我三元五角,我们历游南通,从此南通电视塔便成了我心中的地标;长大后,有较多机会走出了南通,于是东方明珠、台湾101大厦便渐次成了我心中的地标;但我知道,还有更高的地标--哈利法塔(原名迪拜塔),那是我心中的未现地标噎噎如此说来,其实一个人的“地标”一直是处于内心深处的,并随着自身的见识面与理解力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6.
关磊 《教书育人》2004,(8):11-11
又是七月流火,又是暑期长假,当同事在算计旅游线路的时候,我也在计划着我的暑期计划。存在决定意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我的暑期生活“K计划”当属无经济成本计划。钱钟书先生说: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由于精神上的满足,我从来没觉得自己的暑假生活有什么缺憾。  相似文献   

17.
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沉下心来,去回味那种曾经带给你心灵颤动的声音,把那份美、那份激情带给我们……当我们呱呱落地的那天,母亲给予了我们每人一颗种子,那颗种子的名字就是美。当我迈进学校大门的时候,美也跟着我,她告诉我,她有无数的声音,每一种都绽放出她的活力。瞧,这不,她含着笑,拉着我的手来了。你听!“起立!老师好……”同学齐声叫道。“这是我的声音,不管男女老少都能发出来!”她边说边拉着我走了……你听!“老师早!”全班同学齐声叫道。“你们的声音就是我的!我愿同你们一起展翅飞翔!”一眨眼的工夫,她又不见了。“呀,你怎么带我到…  相似文献   

18.
当“无法预约的精彩”成为一句教学熟语时,课堂上那些“节外生枝”的生成性问题,便成为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使教学过程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那么,当课堂上闪现出生成的灵光时,教师该如何适时而有效地抓住它呢?我个人以为,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9.
花,无论什么样的都很美,但我独爱映山红——那传说中杜鹃啼缸而成的杜鹃花。 “杜鹃啼处血成花。”每年农历三、四月间,当杜鹃啼叫着“不如归去”时,映山红便在大江南北漫山遍野地开放起来,一团团一簇簇,如火焰那样热烈,似鲜血那样鲜红,似乎要拼了一生的激情来报答这孕育生命和生机的大自然。  相似文献   

20.
“我的信刊登啦!”我打开编辑部寄来的第9期《作文选》,高兴地跳起来叫着。同学们都争着要看。我激动得流泪了,多少个日夜,我终于盼到了。我开始相信自己,山里孩子一样可以把心声带给同龄人。记得那是在一天午饭后,偶然看见一位同学拿着一本《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便觉得有点好奇。可当我伸手向他借阅时,却迎来一句冷漠的话:“你怎么好意思?自己不买,光看别人的。”说者无意,听者却永远记在心里,“等着瞧吧,总有一天我会拥有一份的!”但当我把手伸向父母时,又缩了回来。自己的家好似干裂大地需要雨水的滋润,哪还能让他们更多地付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