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明全 《军事记者》2003,(11):33-35
2002年9月24日到12月27日,《解放军报》先后刊发了《好军嫂身患重症全社会争献爱心》《捧出爱心献军嫂》《竭尽全力救治好军嫂》《让好军嫂少份牵挂安心治疗》《一位好军嫂的至爱真情》《张万年迟浩田接见姜君英》等16篇通讯、消息、图片、评论,记述了从发现好军嫂姜君英到她入院治疗、军委和总部首长与社会各界关心探望到病情好转出院的整个过程。这个典型宣传完全随着事态发展,借动态事件步步深化主题,层层揭示典型内涵,突破了以往全面收集材料、反复推敲再进行宣传的典型报道模式。姜君英的事迹一见报,就引起强烈反响,读者纷纷打电话或写…  相似文献   

2.
张革 《新闻实践》2006,(12):51-53
今年4月6日,《舟山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刊登长篇通讯《用最美丽的年华守护你》,报道了军嫂李兰英16年来含辛茹苦服侍身患尿毒症的军人丈夫,创造了国内同类病例史上的生存奇迹的感人事迹。随后,李兰英丈夫部队驻地浙江及李兰英家乡江苏两地的数十家报纸、广播、电视和网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倪孝才、李闫报道:“我能够在500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兖州电视台聘为记者,多亏部队十多年的培养,多亏新闻报道工作锻炼我成长!”7月5日,空降兵某部转业士官报道员周广慧在该部新闻骨干经验交流会上动情地谈起了自己从事新闻的经历和体会。 周广慧1988年入伍后,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感染,他开始拿起笔讴歌军营生活。没想到他的第一篇处女作《节日楼前静悄悄》便上了《空军报》的头版头条,他一下子便成了该部的新闻人物。此后,他担任报道员12年来,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空军》、《新闻与成才》、《湖北日…  相似文献   

4.
1993年岁末的一天,羊城晚报《社会广场》专版编辑李直被一篇从广西寄来的通讯打动了,通讯描述了边防军人倪孝武的妻子韩素云,为了支持丈夫在部队工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独力支撑一个四代同堂的家庭,直至健康遭到严重损害,仍不放弃军人妻子的职责。出于对军嫂的敬佩,也出于对韩素云身患重病——股骨缺血性坏死症而投医无门的处境的同情,李直决定采用这  相似文献   

5.
他,从军22载,变换工作岗位10余次。如今虽年过40,位至正团,但却始终对业余新闻报道工作充满眷恋之情,他就是被广大官兵誉为业余新闻战线上的“三心”主任──某坦克旅政治部主任杨德富。坚持业余新闻报道有恒心当年,18岁的他带着美好的憧憬与梦幻走出江南水乡来到胶东的部队,立即便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陶醉。本来就喜欢写作的他,便抓紧训练和教育之余的点滴时间,将对军营的真情实感点点滴滴地记录下来。不久他的第一篇寄给报社的稿子,便变成了铅字。棒着印有自己名字的报纸,他激动得彻夜未眠。初始的狂热冷静后,他渐渐发现,仅凭…  相似文献   

6.
最近在读报中发现一类“巧合新闻”。比如,徐洪刚事迹的报道刚刚见诸报端,便有题为《他也叫徐洪刚》的报道出现。仔细一读,报道中除了这位战士碰巧与徐洪刚同名外,并无其它的新闻价值可言。再如,新闻媒介刚刚宣传了好军嫂韩素云,不久就出现了有关“秦素云”、“张素云”的新闻。也是军嫂,也是“素云”,却并没有什么感人的事迹。某报不久前登出了孪生兄弟双双应征入伍的消息,随后便有好几篇孪生兄弟个个刻苦训练、双双立功受奖的文字、图片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60年代初,《民权法》尚未诞生,妇女运动尚未兴起,一名17岁的白人少女在跨进大学校门的短短几个星期后便怀孕了。令人惊讶的不是她在学期末选择了退学,不是孩子的父亲来自另一个大陆并有着与她不同的肤色,不是她在大半个美国都把与黑人通婚定为重罪时嫁给了他,也不是她在婚后不久便与丈夫离异。令人惊讶的是她坚信,她的儿子聪颖过人,在这个世界上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哪怕是当美国总统。她说对了。  相似文献   

8.
我们早就想写写他──写他学步新闻路上的几次碰撞。碰撞之一:安逸与艰辛李居清一入伍,便把当驾驶员当作唯一目标追求着。指导员见他写得一手好字,让他写了几篇稿,结果团至的“军营之声”很快便给播发了。他成了连队的“小秀才”。指导员怎么也舍不得让他去开车。在当驾驶员与当报道员问题上,展开了一场“拉锯战”。他遇到了军营生活首次入生抉择的碰撞。人说生活像一名老师,她能给人无言的启迪。当李居清一次次地尝到了发表新闻后的喜悦,看到了连队官兵的兴奋与羡慕,他又“铁”了心做一名报道员。不久,他调到了团政治处当报道员,…  相似文献   

9.
站在我们面前这位身穿迷彩服的“小兵娃”,两年之内业余采写发表新闻稿60多件,有5篇被报刊、电台加了编者按语发表,引起了轰动效应。他叫宋晓红,是新疆军区某部队一连战士,来自天府之国的遂宁市中区农村。火热的部队生活使这位平时不善言辞的农村兵萌发了用笔采写人生,采写歌颂军营生活的念头。刚入伍不久的小宋,随连队外出训练倒功,一位退伍到地方的驾驶员,见战士们在硬绑绑的地上练功,便主动拉来一车细沙铺在训练场。宋晓红见  相似文献   

10.
《临沂日报》社副刊部主任、主任编辑侯振岩,5年如一日,热心为驻军培训报道骨干,官兵亲切地称他是“军营育才编辑”。现已52岁的高级编辑侯振岩,从事新闻工作已有30个年头,先后发表论文、新闻、文学作品500余篇,30多篇新闻作品在国家级、省地级获奖,在当地新闻界有一定影响。1992年夏天,他到沂蒙山区的某部采访时,了解到部队报道人才比较缺乏,便主动与部队领导协商: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等业余时间,为驻军部队官兵培训报道骨干。5年来,他风雪无阻,先后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在部队4个培训点义务为报道人员上课2000余课时。一份心…  相似文献   

11.
9月上旬,由空降兵某师政治部副主任崔伟撰写的《部队工作妙语集锦》一书由蓝天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崔伟自去年以来出版的第二本书。  崔伟,1978年12月入伍。当新兵时,他被火热的军营生活所感染,于是便在紧张的训练之余,拿起了笔,开始讴歌绿色的军营。由于他在《空军报》发表了一篇稿子,新兵下连时,被调到报道组当报道员。他采写的《病号饭不等于鸡蛋面》一文上了《空军报》的头版头条,并被《解放军报》评为优质稿。后来他因为新闻报道成绩突出,被破格提拔为干部。在当报道员的过程中,使他养成了勤学习,勤收集,勤动脑,勤…  相似文献   

12.
17年前,我告别家乡亲人,入伍来到胶东半岛的一座军营。17年来的军旅之路,使我记忆最深、受益最大的是当新兵时担当连队的办报员。是她──黑板报,培养我成了一名先后在各级报刊、电台用稿千余篇,被《前卫报》等多家新闻单位聘请为特约记者的通讯员。  相似文献   

13.
去年9月1日,刚刚穿上军装的我同来自全国200多所高等院校的500多名大学生一起来到美丽的青岛参加为期两个半月的军训,在这之前,关于军队我是一无所知的,最初只是凭着儿时对军人的崇敬选择了军营。喜欢读军报,是从我入伍后开始的。从走进军营的那一大起,军报也逐渐地走进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的良师益友,教我了解军营,热爱军营。那一天,信手拿起一份《解放军报》来读,很快便被那篇《英烈父子》吸引住了,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它讲的是抗洪英雄徐向群同他的英雄父亲的感人事迹。读着读着,泪水便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当我把…  相似文献   

14.
拙作《爱心无价》获得第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篇通讯刊登在1994年3月30日《单城晚报》一版,这是一篇关于好军嫂韩素云的报道。而我介入好军嫂的报道纯属是偶尔得之的。在此之前,《羊城晚报》已对军嫂韩素云的事迹和广州中医一院无偿接其前来治疗的义举作过大量报道,其他新闻媒介亦  相似文献   

15.
他,三年来在《宝鸡日报》、《陕西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300多篇新闻稿,被誉为“快手”。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兵”,身在小小的军营,可他的新闻触角却伸向了大社会的角角落落。面对他的成功,不少人感到惊讶,可谁知道,他却是从一千多篇废稿中站立起来的。他,就是驻宝84909部队志愿兵陈满胜。从废稿堆中站起来1980年,在铁马秋风的军营中生活了两年的他,偷偷地拿起笔写起了稿件。他多么想一下子敲开新闻殿堂的大门呀!可是,这块大门对他却关闭得那么紧。他写呀写,磨秃了一枝枝笔,用完了一米多高的稿纸,  相似文献   

16.
走过川藏线     
一个记者,在他(她)的采访生涯中会遇到各种各样、许多层次的题材及人和事。然而,真正能让他(她)永远不能忘记并在自己的心灵深处产生强烈震动的采访对象并不多。《在三千里川藏线上》就是这样一个题材。“采访川藏线上的军人”是我台在1996年7月就拟定好了的计划。这年八·一前夕,我们到位于四川稚安的成都军区后勤部兵站部汽车二十团采访一位军嫂。这位军嫂的丈夫就是川藏线上的一名汽车兵,他由于腋下淋巴癌不  相似文献   

17.
妻子为我报函授当捧读去年8月22日刊有自己稿子的《解放军报》时,我激动的泪水顿时盈满眼眶,高兴之余我急忙操起电话,告诉远在河南老家的妻子。因为是她为我报了去年的军报新闻函授,使我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才得以在军报上露脸。3年前经人介绍和她相识,那时她在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而我远在北方军营,相隔数千里,俩人只能靠书信寄托相思之情。据妻回忆,她曾有一个月接连收到我写给她的8封信,并且信中言语一次比一次升温,使得与她同室的姐妹羡慕得很。当她听说我在部队当报道员时常有稿件见诸报端时,便流露出爱慕之意,执…  相似文献   

18.
起步     
高中没毕业我就喜欢上“爬格子”。1987年初,经我们上蔡县大路李乡通讯组组长熊建国介绍,我与《新闻爱好者》相识了,从她那众多的栏目中,我学到不少东西,不到半年投稿70多篇,在县广播站、《驻马店报》见稿6篇。1987年底,我应征入伍,在紧张而艰苦的军营生活中,我没有忘记《新闻爱好者》,战友董康、晓峰、贺宗庭、周广山,平时爱读爱写,一看到  相似文献   

19.
丈夫篇:在一次咨询中,有位女士说她想离婚。原来,她丈夫经常晚上在外面不是打麻将,就是喝酒。每次喝完酒后丑态百出,半夜三更跌跌撞撞回到家,一身又臭又脏,还要强行与她做爱。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几年,她对丈夫越来越失望。可是当  相似文献   

20.
2009年8月6日,某报以<军嫂杨小燕:22岁生命中的三次抉择>为题,报道了大学生军嫂杨小燕在查出身患卵巢肿瘤的情况下,为了给丈夫生一个孩子,她瞒着丈夫拒绝治疗,在生下孩子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因肿瘤扩散病逝.报道说,因为小燕丈夫的父亲早逝,丈夫最大的愿望就是做父亲.所以,小燕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