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将TCP网络拥塞控制原理应用于城市交通拥塞控制,研究基于拥塞控制的分布式交通控制算法。即将数据通信网中数据包分组转发机制运用于道路交叉路口车辆分组放行规则之中,提出了改善算法的“就近原则”和“规避原则”。同时,给出了分布式交通拥塞流量控制算法,通过编程对系统进行了模拟测试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完全优于传统的定时点控...  相似文献   

2.
随着Internet的发展,网络拥塞是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对TCP源算法和IP链路算法的研究一直是网络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针对网络拥塞的成因,从网络拥塞闭环控制的一方面(TCP源)对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改进。详细地介绍了TCP源端拥塞控制算法的演进,并针对几种典型的TCP源端算法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IP网络中,当端系统用户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响应拥塞信息时,将导致网络拥塞控制协议不稳定,甚至拥塞崩溃.需要设计一种不依赖端系统用户自愿合作的、健壮的拥塞控制协议.研究了存在自私用户情况下,IP网络拥塞控制研究进展,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前网络技术持续飞速发展,原有的TCP拥塞控制机制在无线网络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目前改善无线网络中TCP性能的机制分为:端到端机制、分段机制、中间节点合作机制、链路层机制和隐式机制。本文在分析和比较这五种机制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基于TCP/IP的计算机网络产生网络拥塞原因,在此基础讨论了TCP/IP协议控制拥塞的方案,并对基于TCP与IP的拥塞控制策略进行了对比性探讨,给出局域网解决拥塞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TCP拥塞控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nternet的快速发展对网络的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塞控制已成为网络能否有效可靠运行的关键技术.本分析了网络的性能指标,拥塞的产生原因,以及当前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TCP拥塞控制的典型模型,总结了当前TCP拥塞控制模型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拥塞控制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TCP的控制机制里面,原来只考虑到了接收端的接受能力,而没有考虑到网络自己的传输能力,从而造成了整个网络崩溃的发生。因此,TCP的研究课题就开始多了一个方向,那就是拥塞控制,因此拥塞控制对保证互联网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TCP拥塞控制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规模的增长,端系统提供给网络的负载不断加大,网络拥塞已经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表现为数据报延时、丢弃概率增加、上层应用性能下降等。网络拥塞控制算法对于网络的稳定运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因特网的拥塞控制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算法和改进算法。本文对端到端的TCP拥塞控制算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指出了TCP拥塞控制算法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TCP/IP拥塞控制研究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拥塞控制问题一直是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吸引了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并已经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拥塞控制算法,从控制理论角度可分为开环和闭环控制;从实现的物理位置方面可分为源算法和链路算法.近来,非线性规划理论、系统控制理论和优化理论被引入到拥塞控制的研究中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对拥塞控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非TCP友好流由于不遵从拥塞控制机制 ,当其流量比例超过一定值时 ,会极大的破坏网络的有效带宽 ,本文分析了网络拥塞控制的一些新方法 ,并就长时间传输的非TCP友好流提出了一种有限反馈接收速率控制网络拥塞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1.
Internet可靠多点投递拥塞控制研究是当前可靠多点投递协议研究的活跃领域 .许多多点投递拥塞控制机制已经提出来了 .本文首先提出Internet可靠多点投递拥塞控制的基本问题 ,然后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和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 ,并对目前已经提出的Internet可靠多点投递拥塞控制机制进行分类 .最后指出将来的工作方向 .  相似文献   

12.
通过虚拟环境进行模拟仿真是验证网络协议的正确性和进行性能测试的主要手段。NS-2是目前网络仿真最流行的软件之一。文中首先介绍了NS-2仿真平台的发展历史、特点和安装方法;然后重点分析了如何基于NS-2平台建立TCP拥塞控制研究的仿真场景,及其仿真数据的生成和处理方法;最后给出主流TCP拥塞控制算法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3.
MPC能提供智能软测量技术,该技术使原来只能离线分析的关键变量和指标,实现在线的、连续及时的更新预测。其基本点是根据某种最优准则,选择一组既与关键变量有密切联系,又容易测量的辅助变量,通过构造某种数学关系,用计算机软件实现对关键变量的估计。智能软测量技术采用日益成熟的神经网路建模技术和经典的分段线性回归和非线性回归技术,建立关键变量的软测量模型,有利于提高控制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推导了基于流体流理论的网络简化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将遗传算法应用于PID控制器参数优化,定义了一个综合调节时间、上升时间、超调量、系统误差等动静态性能指标函数,在给定的参数空间进行组合优化搜索,迅速求得使性能指标优化函数极小化的一组PID控制器参数,而将PID控制器应用于网络主动队列管理系统中。仿真结果表明,在大时滞和突发业务流的冲击两种情况下,该方法设计的控制器的动静态性能优于RED、PI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