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采用概念隐喻理论,以余光中的诗歌——《乡愁》为文本,对余光中乡愁诗的隐喻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尝试把概念隐喻理论运用到现代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中,以检验概念隐喻理论在实践中的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2.
3.
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通过一些实例对学生在法语学习文本中出现的隐喻现象进行了简要阐释和隐喻意义的在线解构,旨在提高学生利用英语和汉语的正迁移和原有的法语背景知识理解隐喻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概念整合理论,通过一些实例对学生在法语学习文本中出现的隐喻现象进行了简要阐释和隐喻意义的在线解构,旨在提高学生利用英语和汉语的正迁移和原有的法语背景知识理解隐喻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隐喻的普遍性、体验性和解释性决定了其在人们认识、理解、阐释世界的历史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也给人类语言的丰富和衍变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破解语言中隐喻的密码可以有效帮助提高英语专业本科生对较高阶词汇的认知和掌握。具体方法包括给学生介绍以知隐喻研究的前沿理论,培养学生隐喻思维,鼓励学生自主解读和挖掘词汇意义演变时隐喻的投射路径。这种深水平加工的词汇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达到词汇的有效拓展。  相似文献   

6.
之前人们把隐喻只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来研究,Lakoff and 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当中首次提出:隐喻也是一种认知手段。概念隐喻理论为认识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经验以及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本文探讨的是以认知为基础的概念隐喻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骆洋 《现代语文》2013,(2):31-32
莱考夫(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对认知语言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该理论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国内外学者对概念隐喻理论纷纷提出了质疑,并谈了他们的见解。刘正光、李秀丽、VerenaHaser等对概念隐喻理论提出了挑战,并表达了他们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有利于对概念隐喻理论及认知语言学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概念隐喻来源于人类的行为体验和思维活动,最终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机制.将概念隐喻应用于英语语篇教学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语篇意义建构和主题思想的理解,有助于引导学生从认知的角度赏析语篇及语篇中部分语言现象的构建原理,有助于加强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认知机制差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概念系统。隐喻概念(或概念隐喻)是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一种经归纳的反映事物本质的隐喻表达方式。这些隐喻概念构成了我们日常思维和行动的基础,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方式。隐喻概念具有系统性和突显性的特征。隐喻概念还受到民族文化和社会认知的影响,体现出民族的道德、价值等概念和特征。因此隐喻概念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特殊性,折射出特定文化和民族思维方式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存在着大量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爱情诗,广泛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男女青年爱情和婚姻的方方面面。该研究从认知角度,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进行了试探性分析,并阐释了《诗经》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表达生成的认知理据和文化因素,丰富了《诗经》中爱情诗的相关研究,为《诗经》中的爱情隐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公益广告是一种传递信息和劝导的过程,是指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选用富有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将其正向的社会观念传播给广大受众,以转变其态度及行为。近些年来随着公益文化的不断发展,公益广告的内容日趋丰富,其倡导的社会化和公益化的相关理念逐渐被大家认同。概念整合理论是近些年来认知语言学新的研究视角,是在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得来的。该理论模式的中心思想是概念整合与跨空间的映射,包括概念整合网络及整合具体方式。隐喻则是涉及到源域与目标域间的跨空间映射。概念整合视角下的隐喻解读是将两个域中的概念结构选择性地投射入合成空间中,在合成空间中再通过组合、完善、扩展等方式逐渐生成新的结构。本文将从以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根据不同类型的概念整合网络对公益广告语言及其中的隐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词汇学是研究语言词汇的一门科学。词汇是语言大厦的砖瓦,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更是如此。从词汇学的视角出发,探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该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认知语言学证实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和理解抽象事物的途径。隐喻也是外语学习中思维训练与转变的重要一环。隐喻教学对外语交际能力各层次的培养都有着直接的、显著的促进作用。因此,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隐喻知识的传授,从而达到促进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模因理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它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本文首先介绍了模因和模因理论与语言模因理论,指出模因理论为英语专业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然后对模因理论如何运用于英语专业教学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语言技能,提升学术内涵,突出思辨精神,扩充国际视野。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英语词汇教学成效是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必要的前提条件。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为理论指导,结合医学词汇特点,使用具体词汇实例探讨医学英语词汇的教与学,以期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英语词汇,从而提升英语读、写、译等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概念隐喻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将概念隐喻运用于外语词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义及表达机制。把概念隐喻引入词汇教学就是把词汇看做是目的语概念系统的体现方式,通过词汇教学帮助外语学习者建立起目的语的概念系统,从而使学习者能够流利地表达思想,进行交流,达到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英汉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英汉语在"喜、怒、哀、惧"的概念隐喻表达上的异同,并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英汉语中共通的概念隐喻都源于身体体验,而英汉概念隐喻存在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的差异性造成的,并从地理位置、文化价值、哲学观和医学观等方面对这些差异作出了阐释,提出促进跨文化隐喻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拟人在语言表层是一种修辞现象,实质上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在对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三种拟人表现方式进行分类统计后,从概念隐喻角度分析这些拟人表现方式,考察剧中拟人修辞的隐喻机制及其认知功能,发现拟人是源域(人)向目的域(非人实体)映射的结果,拟人是剧中人物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有效工具,具有类推说理功能,能够引发读者对剧中情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芳 《海外英语》2022,(16):38-39+51
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之一,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抽象思维方式。隐喻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即从源语语篇到目的语语篇的映射和解码过程。该文从概念隐喻视角出发,以口语交际对话中的中英译文为语料,借助概念隐喻的认知映射功能,对生活语言中的概念隐喻进行认知解读和翻译分析后,发现在隐喻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主要采用直译法、意译法、转换喻体三种翻译策略。通过对翻译策略的解读,让学习者对西方文化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和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20.
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的认知现象,是一种思雏方式。文章将概念隐喻理论具体运用到大学英语的词汇教学中,探讨了如何通过概念隐喻来学习英语多义词、英语习语以及如何通过概念隐喻将相关词汇联系起来习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