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埃涅阿斯纪》与《巨人传》的文本所显示的文化语境以及叙事技巧的比较研究,得出结论:小说文体的产生,是对史诗文体的吸收与转化,二者即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2.
台湾青少年在"二战"中被"志愿"到南太平洋参战是一段苦难的历史,台湾抗日小说中的《猎女犯》和《少年上战场》等见证了这段历史。作者以当事人的身份见证叙事了战争对台湾人民肉体和精神的无辜伤害、战争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的苦难,并由此生发了对战争的人道主义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史记》人物传记的历史叙事为中国叙事文学提供了叙事元模式这个理念出发,探讨了《史记》在叙事时序、叙事速度上对《水浒传》的影响,并认为《水浒传》继承和发展了《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单传、合传及附传三种形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4.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实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艺术成就极高的文学作品。在战争描写中,作者详略剪裁得当、人物形象鲜明、叙事手法多样,使战争内容更逼真动人、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5.
《五号屠场》与反战争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当代小说家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以反战小说著称于世。这部作品的反战性不仅在于其鲜明的反战主题,更在于冯内古特对传统战争小说的叙事模式所作的颠覆性尝试。如果我们可以把传统战争作品的叙事方式称为传统战争叙事的话,那么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所采用的模式则可称为反战争叙事。《五号屠场》叙事的特点是它从"战争场面"、"英雄人物"、"敌我界限"、"情节与高潮"等战争叙事的基本要素出发,对传统战争作品进行全面的颠覆和解构,以碎片式情节、非线性叙述、跳跃剪辑、嘲弄性模仿、作者自述、虚构与历史及虚构与事实的混淆重叠等反传统手法来表现战争的荒诞与残酷。反战的主题和反战争叙事模式的匹配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反战主题的确立为反战争叙事模式的形成打下基础,而这一模式的运用又反过来深化了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6.
从叙事视角、结构、手法、语言四方面对《巨人传》叙事特点作了探究,分析了其一、三人称相互转化的叙事方法,松散而不失统一且兼直线叙事的结构特点,浪漫和现实相统一的叙事手法和充满口语化、罗列化、荒诞性的叙事语言。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赣巨人文本集纪实叙事和虚构叙事为一体,但在后世的演进过程中,其中虚构的情节并没有获得独立的叙事空间,而是进入从兽到兽的叙事模式之中,成为地方志和野史中的点缀,叙事明显偏向纪实。赣巨人纪实叙事施展"无中生有"和"生搬硬套"双重路径,两者又相互关联。赣巨人文本最富有叙事张力的是兽与人的对立,从兽到兽和从人到人构成赣巨人并行不悖的双重叙事。前者直接承继《山海经》,后者延续了赣巨人的族群叙事,即为赣巨人连缀后继的族群。在族群叙事的框架里,嵌入了另一具体化了的双重形态:赣巨人——山都、木客;赣巨人——古越人、苗族、畲族、客家。在后一形态中,同样包含双重的叙事形态。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以实为主,以虚为次,这是赣巨人纪实性叙事双重结构的显耀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彦刚 《文教资料》2009,(21):97-98
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几乎长达150年,然而历史的发展却使英国因祸得福,在不知不觉的发展道路上,走上了正确的方向.本文对百年战争与英国现代化之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作为一部文人小说,有明显的传统历史叙事特色。这首先体现在《儒林外史》最直接借用了史著列传和类传体例,以春秋笔法叙事为宗。其次,《儒林外史》中许多故事情节也与正史、唐传奇和本朝时人诗文大量互文。这显示了吴敬梓史料勾辑运用的功力、才学见识的圆熟。最后,《儒林外史》虽是作者发愤之作,却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彰显了作者醒世救世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儒林外史》意在揭露儒林痼疾,却以描写大江南北风俗事故和日用常情入手,尚实写真,不作玄虚荒渺之谈,笔削得当,善善恶恶,人物丰满生动,从而坚守了传统历史的叙事伦理。不过,历史叙事的影响也使《儒林外史》有轻载人物结局的小小瑕疵。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在战争视野中的“死亡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战争视野中的死亡叙事是丰富多彩的,它们表现了战争人物面对死亡的众生相。司马迁通过写战争人物的死亡临界而使生命定格,战争人物最后的“亮相”变为永恒的雕塑屹立于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战争人物临死前的自我表白,包含着丰厚的历史信息和巨大的情感容量。司马迁写的只是瞬间的言行,却以广阔的历史为背景。《史记》死亡叙事中蕴含着司马迁对历史和人性深刻的体悟与感慨。  相似文献   

11.
正内容概要:《名人传》是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所著的《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的合集,又称《巨人三传》。作者用文字再现了三位艺术巨匠历尽苦难与挫折,依然坚定地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历程。他们高尚的人格、广阔的胸襟,对梦想、真理和正义的永恒追求,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奋斗不息的"英雄交响曲"。  相似文献   

12.
“春秋三传”中都有关于战争描写的内容,其中《左传》描写战争的成就最高。以往的学者多从文章学的角度讨论战争描写,文章则从叙事学角度,以《肴殳之战》为例,通过对结构、内容和人物、视角、主旨的分析,来窥探“三传”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3.
《醒世姻缘传》和《歧路灯》是明清时期两部重要的家庭长篇小说,作者比较宏观地展现了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以及家庭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其中所写的婆媳关系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大相径庭,《醒世姻缘传》中的薛素姐和《歧路灯》中的巫翠姐都是“恶媳妇”的典型。这种“恶媳妇”的出现,与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息息相关,同时也与作者的创作目的、创作心理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赣巨人及其传说至今仍在赣南大地上广为流传,特别在安远县,深入民间。对于这一起源于《山海经》的神秘存在,学界观点林林总总,不一而足。研究以文献资料为基石,以田野作业中的口头叙事资料为辅,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系统进行综合阐述,梳理赣巨人的历史演进与地域分布,对其源流做一考证。  相似文献   

15.
李玉《千忠录》演述建文帝逊国事,是清初著名的历史剧。《千忠录》的历史书写具有特色,它在采录史传的同时,也进行了增饰和虚构,所以它的历史叙事呈现出“虚实相生”的特点。在建构历史人物时,《千忠录》并未完全化用史传形象,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创造出高于历史的艺术典型。在书写历史的过程中,《千忠录》浸润着“寓言性”,一是“厚人伦,美教化”的旨归,二是个人命运与遗民情结的抒发。  相似文献   

16.
《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相协和是一个关系到《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重要问题,故争论双方都对这种不合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无法达成共识。绕开《左传》是否传《春秋》的问题,从比较中立的立场出发,《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不合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左传》叙事既有解释经义的功能,又有表达叙事者自身历史认识与评价的功能,超出了“春秋大义”的限定,从而导致《左传》叙事与解经语之间存在张力与不合,并使得《左传》叙事在后世义理的标准下遭到严厉批评和质疑。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多部英国历史剧的主题之一就是战争问题。剧作家将英法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作为贯穿其多部历史剧情节的主线,这明显阐释出剧作家的战争意识,而这一切皆可追溯到中世纪神学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中的战争观念对剧作家的双重影响以及剧作家对史料的研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在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中表现出了高超的叙事艺术:作者叙事不动声色而含讽刺;人物叙事通过主人公的眼睛、心灵和想象来完成。这二者又相辅相成,构成比其力作《战争与和平》更为深层的艺术意蕴。  相似文献   

19.
《山海经》和《伊利亚特》是中西战争神话中富有代表性的作品,从两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由于化传统、人精神、地理环境等的巨大差异,中西战争神话在叙事规模、叙事体、形象构成等方面都形成巨大的反差,但在故事的叙事功能上却存在惊人的相似。又由于历史传承的路径不同,《伊利亚特》式的原始叙事模式对欧洲中世纪以后战争小说的影响不如《山海经》为代表的中国神话传说对中国后世战争小说的叙事模式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0.
抗美援朝战争就是由无数的英雄创造的战争奇迹,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这种激越的历史诗篇,在英雄叙事中甚至保持战争的原汁原味就能够打动人,与此相对应,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叙事一开始就成为鼓舞士气的一种有效手段,成为配合战争的第二战争形式.抗美援朝战争英雄叙事的代表性文本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巴金的《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等;英雄叙事边缘化文本的代表是路翎的《初雪》、《洼地上的战役》;通过文学想象的方式建构起来的文本审美世界的代表性作家是巴金和杨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