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雷平阳诗歌中的三个主题:底层主题、厌离主题和生态主题。雷平阳的诗集就是一部底层悲歌录,他的啼血苦吟以艺术之气韵将生命灌注于诗歌之中,用艺术之境提升了人生之境,使不可避免的苦难和难以逃脱的命运在诗歌中得以升华。雷平阳一直想要逃离这世间。但同时又对这个世界怀抱着炽热希望。敬畏山水,着力于山水,是其生态写作的方向,也是其写作的基础性资源。荒野体验是雷平阳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做田野"的实践中,他找到了最具生命力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乡愁是雷平阳诗歌的一个重要主张,诗人的乡愁既饱含着对云南、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又有着城市化进程带给诗人的乡愁。带有功利色彩的乡愁主张成为雷平阳诗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正>2014年3月1日《诗刊》社将年度诗歌奖颁给了云南诗人雷平阳的组诗《诗无邪》。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雷平阳是当下最具活力的诗人之一。终评评委吴思敬、张清华等认为,"雷平阳的诗歌沉着坚实,有着深厚的文化源流和独特的地域特征。他的诗,有如云南土地上的植物,茂密、蓬勃,根系发达,直抵生命和大地的内部。"组诗《诗无邪》  相似文献   

4.
以诗人身份闻名的雷平阳在其散文创作中蕴藉着丰富的“诗性”因子。《雷平阳散文选集》是作者从私人的角度,以“诗性”之笔构写云南的篇章。从语言、空间想象和现代性叙述形式三个方面介入,对雷平阳散文中的“诗性”进行解码,可以窥见雷平阳散文在“诗性”书写背后所隐含的对文化“同质化”反抗和拒斥的写作姿态,以及对“底层”生命存在价值的质询,进而管窥主体在散文“诗性化”背后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5.
《辅导员》2011,(Z2):79
雷平阳,1966年生于云南昭通,现居于昆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任职于云南省文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作品《雷平阳诗逊》《风中的群山》《云南黄昏的秩序》《画卷》等。曾获诗刊社华文青年诗人奖、人民文学诗歌奖、华语文学盛典2006  相似文献   

6.
主编寄语     
正云南是一片五彩斑斓的土地,也是一片文学的土地。于坚、雷平阳、海男、李光彪……一个个当代作家支撑起了云南文学的天空。于坚、雷平阳、海男在全国都是有影响的"红花",相信许多作者对他们都不陌生。而李光彪则是云南的文学土壤上默默无闻的一片"绿叶"。出生于楚雄彝族地区的李光彪,他的散文《村口》,2010年经《西部散文家》推出后,被《读者》等杂志转载。近两年来,他的《母亲的拐杖》、《故乡的眼睛》被北京、江苏、重庆等多所中小学作为语文试题,实在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7.
"对于许多人来说,粮食和蔬菜,他们来自农贸市场,可对于我来说,他们永远来自一个地方,那就是土地。"作为庄稼人的孩子,雷平阳的诗文总也离不开确凿的泥土气息,离不开生活的现场。在其写作的年间,雷平阳先生深入云南腹地,他的写作便是从这块土地开始,用一块疆域给写作抹上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成为了歌颂这块土地十分优秀的诗人和散文家。而同时,雷平阳以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为散文创作树立了又一种先锋的旗帜——即,一种"局外人的写作",今以《雷平阳散文选集》为主题来分析这一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当代诗坛对叙事性的重视,赋予了诗更多的可能性。雷平阳在他的作品《杀狗的过程》一诗中,以实录的方式带领读者步入屠杀现场,以文字的形式还原引人深思的故事。日常中的琐碎细节被诗人从混沌的尘世间单独拎出,在创作的过程中主动追加了诗者的人文关怀与智力深度,营造出一个富有张力的哲学空间。  相似文献   

9.
《云南记》是雷平阳云南特色的"地域性写作"的又一文本。他从书写诗人个体孤独入手,刻画个体在云南山水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尤其凸显农业文明遭遇工业文明、消费文明体现出的无力和溃败。诗人把对个体命运、乡村命运的思考融入诗歌创作中去,通过诗歌写作完成对故乡的叩拜,表现出诗人的触觉与担当。  相似文献   

10.
雷平阳的诗作呈现了自己独具的风格特色与写作主旨。诗人在诗作里叙写了一隅贫瘠、艰辛的故园乡土,那里生活着他深爱着的亲人和乡邻,那是一个芸芸众生生活的平凡世界。诗人以一种悲悯的心怀关注他们在当下艰难的生存境遇,体现了诗人对当下底层大众的一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雷平阳的诗歌是叙事的。他的叙事独特,而又"合法",与当代文化、社会、历史的真实情况高度一致,与当下审美十分合拍;他诗歌中的叙事与散文是互补的,他的叙事指向内心;他的叙事虚实相济;他的叙事时空观念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12.
2014年3月1日《诗刊》社将年度诗歌奖颁给了云南诗人雷平阳的组诗《诗无邪》。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雷平阳是当下最具活力的诗人之一。终评评委吴思敬、张清华等认为,“雷平阳的诗歌沉着坚实,有着深厚的文化源流和独特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3.
人性之战     
故事在一个安静祥和的小镇展开,小汤同学所扮演的工人(雷)与妻子离婚,当在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平凡日子里,改嫁后的前妻因要赶往波士顿度假而将一双儿女托付给他,让他帮忙照看一下的时候,灾难就这样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最近,王尚义撰文提出"太原建都已有4470年",他提出的数据是按传统文献的有关推测,运用算术中的加减法计算出来的,极不科学。他的关于"尧都在太原"的论据,没有认真检核历史文献,昧于临汾和平阳的建置沿革,又根本没有举出考古资料的证明,是错误的。尧都平阳在临汾不在太原,这已被大量的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历史传说所证明。  相似文献   

15.
人生档案     
那时候,雷刚从师范学院毕业,虽是班主任,但比他的学生大不了几岁。斌是雷的学生,成绩好,性格活泼。雷经常与他一起打篮球,好得像一对哥们儿。有一回,雷上课,提问一个学生。那学生起身回答时,坐在一旁的斌悄悄把同学的凳子挪开。同学答毕,一蹲身,却坐了个空,翻倒在地。学生们哄堂大笑。雷紧绷着脸,指着斌吼:“出去!”斌有些害怕,恶作剧得逞的快意骤然消失。同学们也安静下来——雷从来没有发过脾气。雷重复了一句,命令斌离开教室。斌扭着头,不言语,没有起身的意思。雷伸手去拉,斌坚持不离开座位。最后,雷搬来了校长。校长批评了斌,要求他作检…  相似文献   

16.
临汾地区在历史上曾存在过两个很闻名的古城,一是先秦、汉晋的平阳,一是北魏的白马。两个古城的故址,历来说法不一。《明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及明清所修《山西通志》、《平阳府志》、《临汾县志》,均谓平阳古城在平阳府城,即今临汾市城区,白马城则在临汾东北二十里的北麻村。其实,平阳古城在今临汾市西南二十里的金殿乡,而白马城却在今临汾市城区。“平阳”一名始见于公元前514年。《左传》载:昭公二十八年,晋灭羊舌氏,分羊舌之田以为三  相似文献   

17.
传说历史是任何一个古老民族历史的必然组成部分,“尧都平阳”说诚非信史,却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古代生活的真实。本文通过历史传说、文献考证和地理勘测,着重从一方古来自然环境、人文条件及其所独具之优越性,论证了“尧都平阳”这一有名历史传说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8.
雷平阳是当代华语诗坛中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在大量描写故乡和亲人的作品之外,他以其独特的笔触,创作了一些关注都市民生疾苦、反映普通民众在城市之中生活实况的作品,体现了他宽广的创作视野和深切的民生关怀,也是对中国文学中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莫言 《考试》2013,(1):1
米兰·昆德拉在他的新书《相遇》在台湾出版时,特意写给台湾读者一封信,他说:"所有我小说的故事都发生在欧洲,也就是在一个台湾读者所不能嘹解太多的政治与社会状况当中。但我更感幸运能由你们的语言出版,因为一个小说家最深的意图并不在于一个历史状况的描写。对他来说,没有比读者在他的小说中寻找对一个政治制度的批评来得更糟的。吸引小说家的是人,是人的谜,和他在无法预期的状态下的行为,直到存在迄今未知的面向浮现出来。这就是小说家为什么每每在远离他小说所设定的国家的地方得到最佳的理解。"我不敢说在米兰·昆德拉之前我说过类似的话,尽管我确实说过类似的话。尽管我不敢  相似文献   

20.
十月革命使马雅可夫斯基从封闭而令人窒息的文学圈子里解脱出来。将他吸引到一个既广阔又具体的、现实的群众斗争中去反对资产阶级世界。这是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所给予他的第一件礼品。 其次,十月革命也给了他一批新读者和新听众,他们给了他应得的尊敬。这是一些不需要哗众取宠的手法的读者,而是需要他去向他们学习的读者。马雅可夫斯基也是这样看待他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