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扬州"作为一个地名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频频出现,尤其在唐代更为突出,诗人们在它身上寄托了对繁荣、强盛、开放、富足的期待和向往,体现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由此可见扬州在古代诗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实际上,正是"扬州"有利的地理位置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经济的繁荣又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从而使"扬州"成为繁荣富庶、奢华靡丽的代名词,并成为诗人们久唱不歇的文学意象和唐代文人作品中一份抹不掉的情结。  相似文献   

2.
忧郁是一种情感体验,纵观中国古代诗人作品,很多充盈着悲苦的忧郁情结和忧患意识。特别是在晚唐时期,诗人的这种悲苦忧郁情结更是发展到了极致,显现出多重意蕴,这与社会、时代的变化、士人心态的衰老、审美思潮的转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唐人写下了大量的咏杨柳的诗,这些诗在《诗经》表送别、六别人表相思、岁月流逝意象的基础上,拓展了杨柳的意象,使之成为诗人发思古幽情的媒介、表盛衰之感受的载体,更作为一种市侩人格的象征。杨柳的外在形象,经唐代诗人审美内化后,融入复杂的情感因素、化内涵,折射了唐人意蕴复杂的杨柳情结。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将《诗经》作为对抗齐梁浮艳诗风与形式主义创作倾向的旗帜。初唐陈子昂诗歌革新有"风雅兴寄"的呐喊,盛唐杜甫有"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创作实践。而屈宋及其《楚辞》,到了盛唐,才引起诗人们的高度重视与热情赞美。李白与杜甫,对屈骚精神更是推崇备至。李白称"屈平词赋悬日月",杜甫认为"窃攀屈宋宜方驾"。中唐元、白、韩、柳,再到晚唐皮、陆均是《诗经》精神的继承者。至于屈骚精神,也得到了中、晚唐诗人普遍而自觉的接受。  相似文献   

5.
唐代知识分子怀着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来长安寻求政治出路。他们对帝都长安的向往与依恋渗透着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从而内化成为一种"恋京情结"。从那些贬谪出京诗人离开长安时不舍与悲怨交织的心态,以及离开长安后对长安的思念与怀恋中,可以看出唐代文人对于代表着皇权的长安,有着一种"葵藿倾太阳"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唐代的侠义小说是唐传奇的四大支柱之一。①唐代的侠义诗数量众多,精品也不少,其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足可以与侠义小说方驾联衡。然而人们对它还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研究,这不能不说是唐诗研究中的一个缺憾。本文拟对唐代的侠义诗作一个概貌式的勾勒和介绍,并  相似文献   

7.
唐代扬州是全国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和经济中心 ,地处长江、淮河、运河之交汇点上 ,是水上交通枢纽 ,同时也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和对外交往的窗口城市。城市经济繁荣 ,人口众多 ,城市服务业发达 ,其中餐饮业十分繁荣。由于中外之间的广泛交流 ,扬州形成了以南菜为主兼具浓郁特色风情的菜肴和小吃。扬州餐饮业的繁荣除了自身的优势条件外 ,更得益于南北饮食文化和饮食风俗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同时庞大的城市消费需求亦是支撑其繁荣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已经是流派众多,百花齐放。呈现一种繁荣热闹的局面,出现了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怪奇诗派,并且今人对他们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对唐人创作的咏侠诗却极少关注。往往将它看作边塞诗的内容之一。如果说隐逸的社会风气促进了山水田园诗在唐代的发展和繁荣,战争和多民族的融合促进了边塞诗创作的形成和繁荣,那么唐代的任侠风气则产生了波及整个唐代社会的咏侠诗。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咏     
唐代诗人咏张玉书韩愈崇儒复古起文衰,振臂摇旌吼若雷。力诋佛灵几殒命,文潮终似海天来。焚膏继晷曾艰苦,骋骛书林尽遍观。资厚才高还气盛,为文恣肆总波澜。古体长诗开风气,振扶柔弱发雄奇。刻求险怪人难读,文以入吟亦有。昌黎宏博岂无瑕?为是淘金可汰沙。一部长编...  相似文献   

10.
诗仙——李白.李白诗风雄奇豪放.天宝元年初,李白到长安,贺知章一见叹为"谪仙人".其作品"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痛快淋漓,美妙奇异.庄子的飘逸和屈原的瑰丽,在他的天才作品中合而为一,达到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极峰.诗圣——杜甫.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寺庙作为佛教的标志性建筑,从事佛事活动的场所,其数量亦随着佛教的发展日益庞大。由于当时的寺庙藏书丰赡、经济发达、环境清幽加之诗人游览等日常活动的需要,大量诗人寄宿其问。寺庙优越的文化、经济等氛围激发了诗人的诗歌创作,唐代诗人寺庙寄宿诗的主要题材有写景类、佛理类、怀思类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封建大帝国,处理好中央政权同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是一个重大问题.唐朝与吐谷浑、突厥、契丹、回纥、吐蕃等族实行了“和亲”政策.据柏杨的统计,几乎有21人成为和亲公主(其中有几位只议未婚).唐代诗人对“和蕃”作了精彩的描述,抒发了种种浓烈的情怀.唐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首领的和亲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是其统治政策的一部分.唐中宗在《金城公主降吐蕃制》中说“为国大计”,“遂割深慈”,达到“更敦和好,则边方宁晏,兵役休息”的目的.杜审言诗曰:“圣朝尚边策,诏谕兵戈偃.”韦元旦诗云:“柔远安夷俗,和亲重汉年.”张籍颂道:“塞上如今无战尘,汉家公主出和亲.”唐朝统治者和亲的目的在于同少数民族和平相处,避免他们对中国地区的掠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一个以“诗”著称的时代,现今仍可查考的诗人有两千三百余家,上至帝王将相,下到贱民奴婢,都有很成熟的作品。正是他们造就了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唐诗的繁盛表现在诸多方面,诗人的雅号就是其中之一。除了人们熟知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之外,笔者还可以列举出如下一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时期,诗人灿若群星。有趣的是唐代很多诗人都有着特殊的称号,而这又是根据他们在文学上的特殊贡献和写作特色而流传开来的。  相似文献   

15.
论唐代女冠诗人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道教发展较为充分的时代,这一时期几位著名的女诗人都是女冠。唐代统治者对道教的优惠政策和道教教义改变了入道女冠的生活和观念,女冠诗人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女性意识。其女性意识在争取情爱自由中得以回复,在对社会平等地位的期盼中、在对社会政治的评价中充分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文化空前繁荣。在唐代文化圈内,女冠诗人是特殊的女性文人创作群体,以李冶、薛涛、鱼玄机等为代表。她们身世离奇、性情豁达、才华横溢、感情大胆诚挚。她们关注女性意识,诗作意象万千,形神不拘,独具特色,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主要从女冠诗本身、宗教、时代三方面,全方位地探究唐代女冠诗人特殊的人生境遇和世俗化人生。  相似文献   

17.
诗杰——王勃王 勃的诗构思新奇,清新中蕴含着宏放浑厚的气概。他与同时代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被后人誉称为“初唐四杰”。 诗骨——陈子昂陈子昂在创作上标举汉魏风骨,强调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和刚健的风格。其诗词意激昂,质朴刚劲,故有“诗骨”的誉称。 诗佛——王维王维参禅拜佛,在他的山水诗中,常融入佛家的思想观念。他常布置一个有情有景的“境”,但又不写明这个“境”究竟是什么,而是让读者自己通过所绘情景去领略去体味其中奥秘,这也是佛教禅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最繁荣的时期,诗人灿若群星。有趣的是唐代很多诗人都有着特殊的称号,而这又是根据他们在学上的特殊贡献和写作特色而流传开来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诗骨 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 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 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又称为“七绝圣手”.  相似文献   

20.
孟浩然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虽然往往被世人称为“隐逸诗人”,而纵观他的诗篇,可见其一生都夹在出仕和退隐的矛盾痛苦中,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隐逸,而是亦仕亦隐难取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