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干校六记》的语言字运用,从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从词形、别字、用词等三个方面对此作了一些分析,说明了语言字规范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正> 《洗澡》从前言始就吸住了我的目光。杨绛作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题解:“这部小说写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的思想改造——当时泛称‘三反’,又称‘脱裤子、割尾巴’。这些知识分子耳朵娇嫩,听不惯‘脱裤子’的说法,因此改称‘洗澡’,相当于西洋人所谓‘洗脑筋’。”  相似文献   

3.
4.
丁玲的《“牛棚”小品》(最初发表于《十月》1979年第3期。后收入《丁玲文集》第5卷)和杨绛的《干校六记》(三联书店1981年7月版),实在是当代文学中写“文革”的散文珍品。“文革”这头怪物闯入我国人民政治生活的十年,造成了难以数计的大大小小的悲剧,两位年已古稀女作者以她们丰富的阅历,优美文笔,痛定思痛,写出了“文革”中亲身遭遇。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走出去",要以翻译为媒,中国文学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蕴,是对外翻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实际翻译活动之中,正是因为这种内在的精神内蕴,文学翻译经常遇到文化缺省,译者在处理时,要有正确的翻译取向,辅以适当的翻译补偿策略,才能顺利解决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干校六记》葛浩文英译本的得与失,希望能够为今后相似的翻译情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读杨绛,首选她的散文,而她的各种散文书籍,我读的次数最多的要算《干校六记》。读过多遍后,渐渐悟出了潜到文字深处的"杨绛味道"。这种味道很早就被人提出过,而这也正是这本书得以出版的尚方宝剑。重新捧读杨绛先生这本《干校六记》初版本,我又想到已经去世的著名出版人范用先生。这本书的出版,离不开这位当时三联书店的总经理。  相似文献   

7.
译者主体性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发挥的主观能动性。受翻译水平、翻译目的及社会文化背景等的影响,对原文的阐释、翻译策略和翻译风格不同,从而使译文迥异。译者主体性研究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我又一次读罢李密的《陈情表》,又一次掩卷唏嘘,黯然神伤。眼前似乎出现了一幅凄苦的图景:青灯照壁,冷雨敲窗,“夙婴疾病”的李老太偃卧竹榻,以孝闻世的李密手捧冒着热气的汤药,高举齐眉,半跪于床前。画外传来了“郡县逼迫”的吆喝声,“州司临门”的马蹄声……“当当——”远处传来九下沉缓的钟声,我蓦地惊觉过来。正是晚自习攻书最酣时,四周静极了,没有人声,没有虫鸣,日光灯亮得刺眼。我怔怔地坐着,用整个身心在捕捉一个声音。哦,是了,那是父亲的声音,那样清晰,那样逼近。  相似文献   

9.
初读《花未眠》,我就像一个初涉世事的孩子,既新奇,又茫然,更不用说执教了。于是,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里,我静下心来,灯下品读这篇出自亚洲文坛圣手的《花未眠》,经过反复品读、涵泳,笔者对这篇课文有如下心得:  相似文献   

10.
《夜读》的作者李晓璘是位医生。他在作品中描绘的明月清风,灯下夜读,是古往今来文人雅士所追求的美妙意境。黄绿白相间的水仙,朴素的烛台和极具特色的线装书,确让人心平气和。虽无“红袖添香”,却也赏心悦目。水仙的缕缕清香,如豆的烛光,使静止的场景生机盎然。意境的营造已臻完美,其所追求喧嚣与浮躁之外的  相似文献   

11.
确立从作者的“自审”角度来解读作品,是源于笔者认为杨绛在干校中当时的生活状态,同回京八年后通过回忆来记录的状态,虽在叙述事实上不存在太大差异但在情感上会有一定的变化.如,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语境的变化,自我生活状态的变化,人生经验的变化,知识心理构成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作家的创作.即使这些影响是细微的,但笔者认为不应该忽视.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寻找这种差异.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弥漫着关于反思、自审、忏悔、伤痕这些命题的文学环境下,但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这些作家们都会将这一人生经历用这些情感来消化.而杨绛的家庭环境、知识构成、人生阅历则将她的这一遭遇淡化,而且不断在从自身找原因,从而确立了她从知识分子“自审”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12.
王韡 《教师博览》2007,(7):40-41
当我静静地半躺在床上,读完尼尔先生著的《夏山学校》后,确实感到一阵又一阵的热潮怦怦激荡自己的胸膛,我的脑子里浮想起了一幅又一幅教育的场面,我在不断地叩问自己:教育,到底有多大?教育.可以走多远?  相似文献   

13.
《中文自修》2004,(1):55-55
王冕(mian)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垄上,窃人学舍,听诸生诵书;昕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  相似文献   

14.
夜色似流水淙淙。我手捧《上下五千年》徜徉在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里,我的眼前不禁展开了意境深远、气势磅礴的画卷:《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医药经典,不断推动人类文明阔步前行;甲骨、小篆、隶书有力扩展了“东方魔块”的汉字版图,揭示出入木三分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梦阳(河南) 《关唯》古典的爱情沐浴着淡稚的民谣在赋比兴里平平仄仄地蔓延钟鼓轻轻在一位少年粉红色的梦里反复辗转琴瑟如泣谁能轻易拨响那缕千秋古弦窈窕的淑女呵你迷离的眼神为谁写满了幽怨千年已过你为何还隐身文字不语不言今夜就让我来伴你再采一次参差的符莱 《兼蔑》在烛光的河流里溯游而上静谧的星空下三千里兼霞依旧苍苍伊人遥遥今夜涉水的是我泅过长长的阻道抵临你赋比兴的芬芳只是我无法用古典的手法拨动琴瑟空灵的翅膀怜香的指痕里谁能飞越千年的晨露晓霜 《卷耳》半帘东风柔柔地涉过烛光的小澳岸边有卷耳青青而那怜人的妹妹呀…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一生出版了众多散文集,其中1934年问世的《夜读抄》具有特殊的意义。20年代末30年代初,周作人面临一种人生姿态的自我调整,从"叛徒"成为"绅士",从"十字街头"走进"象牙塔";与此同时,他的散文文体也在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所谓"书话体"逐渐成为周氏小品文的招牌。这一时期的创作大多收入《夜读抄》,因此重读、细读这本散文集,对深入理解周作人彼时的转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作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李绍珊与其女儿李虹玉(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合著的《桃花六记》是一本另类散文著作。全书通过大量的文学作品、史料和科学考证,来探寻桃花的历史渊源,入文、入诗、入画,给读者以美好的向往和奋进的理想。  相似文献   

18.
夜读     
夜,静悄悄,大地沉浸在酣梦中。柔和的目光,渗过窗帘,静静地泻在书桌上。啊!多么迷人、温柔的夜。每个晚上,我总是喜欢独坐在书桌前,翻开心爱的书,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暖着,夜空中颗颗闪烁的星星,脉脉地向我眨着眼晴,一闪一闪发出甜美柔和的微笑。在星星的陪伴下,我读着吴伯萧的散文《菜园小记》:”暮春,中午,踩着畦垄间苗或者锄草中耕,煦暖的阳光照得人浑身舒畅……”,那春光明道媚的日子,那充满生气的田园乐趣,使我精神为之一振。轻声地朗读着“新鲜的泥工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真令人陶醉啊!我不田得用鼻子使劲…  相似文献   

19.
夜读     
  相似文献   

20.
夜读     
斗室.台灯洒下柔辉.哲忘一日的奔波劳顿。把市井喧嚣关在窗外.展开书页我投入尽情的采拗。与巨匠交谈.和大师并俄市场潮矛.国际风云.哲人春语.诗家丽句.奔未眼底.沁入心脾·片吸苦养·陶冶性灵·镶吸,“口书卷散发的油妾香·一股幸福的热流从心底涌起……夜读@熊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