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为总理补衣裳》(见一九七七年一月十一日《南方日报》,现收入我省初一《语文》上册。)是一篇深情缅怀周总理的动人散文。作者通过为总理补衣裳这一典型事例,以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纵情赞颂周总理的丰功伟绩,热烈讴歌周总理崇高的共产主义品德;同时以满腔怒火,声讨“四人帮”的反革命罪行,揭露他们腐朽卑劣的灵魂,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2.
这是敬爱的朱德委员长在三十多年前写的一篇悼念性的记叙文。发表在一九四四年四月四日的延安《解放日报》上。现选作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语文第五册的课文。 一九四四年,是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由战略相持阶段转入到战略反攻阶段。这一年,日本侵略者为了维持  相似文献   

3.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是一篇情文并茂,形散而神不散的优秀散文。如果说,高尔基的《母亲》是二十世纪初期无产阶级文学的小说名著的话,那么,朱德同志的《母亲的回忆》,则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的散文奇葩。从“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也有不少表现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亲子之爱”主题的优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杂志是专供中学生阅读的一本综合性知识性月刊。它于一九三○年创刊。半个世纪以来,它在广大青年学生当中很有影响,并且受到称赞。它原是开明书店出版的。解放后,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学生》是个有特色有影响的杂志,仍继续出版。一九五八年,《中学生》的程度稍为降低了一点,专供初中学生阅读,改  相似文献   

5.
[作业分析] 课后5个题中,第3题是训练的重点,目的是帮助学生具体认识文章的首尾呼应和行文中的前后呼应,并懂得其好处:一方面使阅者对内容了解得清楚,不致产生疑问;另一方面可使阅者加深理解,从而得到更深刻的印象和感受,使本单元的重点项目训练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6.
那是 194 9年 12月的时候 ,我在《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上发表了短篇小说《山地回忆》。小说里写的主要是山里———我这里说的山里是河北阜平、曲阳那一带———所见到的女孩子的情况。当时我还是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 ,在那里参加抗日游击战争。山里人生活很苦 ,他们几乎一年四季都是吃糠咽菜的。每家农民的院子里都要放上几只与人一样高的大缸 ,里面泡满了所有能采摘到的树叶 ,甚至连杏树、杨树以及蓖麻的大叶子都摘来泡在大缸里。上面压上几块大石头 ,春夏秋冬 ,风吹日晒雨淋。夏天缸沿上还爬满了蛆虫。要吃的时候 ,先切成碎块 ,然…  相似文献   

7.
孙犁同志写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的散文《山地回忆》(六年制中学高中课本第五册),是一篇构思精巧、笔简意深的佳作,是一篇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军民鱼水情的精采篇章。散文用倒叙手法,以“阜平蓝”(或一双袜子)为线索,描写了“我”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和根据地妞儿一家,特别是妞儿,三年似乎平淡其实并不平淡的交往。作者用段落之间空行的方法,把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由“阜平蓝”引出“我”对抗日根据地妞儿一家的回忆,初步描写出妞儿是  相似文献   

8.
《孟特枫丹的回忆》是法国画家柯罗(1796-1875)的风景画杰作之一。孟特枫丹在法国巴黎附近,景色优美,柯罗常去那里写生。这幅画就表现了画家对孟特枫丹自然风光的回忆。晨雾初散,湖面仍然弥漫着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优秀散文.作者意味深长地回顾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小米有关的人和事,故命题为《小米的回忆》.在叙述过程中,充满了对小米的亲切感情,因此热爱小米的思想感情就成为贯串全文的线索.随着内容的不断展开,作者为什么热爱和赞美小米的深刻含义也就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0.
“秋天在哪里?秋天在哪里?秋天在那丰收的农家里。那里有稻谷,那里有瓜果,还有那背着背篓的农家女……”远处传来二(1)班嘹亮的课前唱.同事们正在猜测这是哪来的流行歌曲,只有我一人倍感亲切:一切都缘于何其芳的《秋天》。是《秋天》这一课堂教学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歌声,也给诗歌教学带来了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不朽之范本,名篇《蒹葭》更是美丽异常。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12.
打开这篇文章,我如同打开自己的童年,那童真、童趣扑面而来我好像随着作者走进了那节日的渴盼中,在那雨中泥泞的小路上奔走、欢欣,我好像依偎在祖母那温暖的怀里聆听着那生动、粗糙的小说;我仿佛与那些可爱的小伙伴在那雨丝滋润过的沙堆上搏斗;我仿佛在那静谧的夜里,燃亮油灯,感受母亲的慈爱……如果只写出这些,文章仍不失为一篇优秀之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写作意图的思考《山地回忆》写于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反映的是一九四一年河北阜平山区的很平常的生活。我们能否探讨一下作者为什么对这段生活久久不能忘怀,事隔八年,仍激起了强烈的写作热望?提示:要理解这问题,首先要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4.
文体分类具有层次性.《山地回忆》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但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材处理上,重点讲授“记事”,分析“曲折动人的故事”的意义,而将人物性格分析放在次要地位,也应该是可以的.  相似文献   

15.
精讲要点:有重点地选取材料,有规律地组织材料的写法;通俗质朴的语言风格;母亲勤劳、俭朴、宽厚、坚韧的优秀品德。精讲建议;教学本文,采用课前预习与课堂解题,课后练习与课堂点拨相结合的方法。以两课时为宜。精讲步骤:一、课前预习1、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介绍朱总司令、钟太夫  相似文献   

16.
《母亲的回忆》是一篇明白如话的现代文,字词句没有多少好讲。这样的课文怎么教?我认为,教学重点应放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让学生多活动。我安排的教学程序为:指导学生预习,让学生通过自读了解课文大意,划分文章段落;课堂上重点分析讨论母亲的形象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情,并结合学生的写作情况搞清本文的写作特色。课堂上,我首先提问:“这篇文章写了母亲哪些方面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短时间的酝酿后,学生纷纷举手发言,经过互相补充纠正,很快总结出了这样一个主题:本文通过追忆母亲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表达了朱德同志对母亲无比热爱的感情。  相似文献   

17.
陈军 《高中生》2012,(7):10-10
【原词呈现】临江仙陈与义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相似文献   

18.
同步描写就是在描写主要人物的同时,对与其相关的其他人物进行描写,从而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深化文章的主题。《十六年前的回忆》就运用了这一手法。一、写工友的坚贞不屈李大钊家的工友叫阎振三,一天早晨,他“上街买东西”时,被敌人抓走。当军阀指着李大钊要他相  相似文献   

19.
比对孙犁的《山地回忆》和《关于(山地回忆)的回忆》,会发现小说中有三处重要的虚构,一是对女性形象的美化,二是把战争时期的特殊生存状态改写为日常生活,三是设计了人物在建国后的重逢。这些虚构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和反差耐人寻味,既体现出作者的审美态度和创作倾向,也反映了时代和环境对作者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问:作品回忆了一九四一年抗战最艰苦的年代里的一段往事。文中没有写惊心动魄的战斗,只是写的洗脸洗菜、做袜贩枣这些充满了生活情趣的抗日军民间的家常事。可是读过之后,它让你激动不已,又回味无穷。那么,对它的题材和主题应当怎样理解? 答:孙犁的《荷花淀》和他的其它作品,不少是以日常生活事件为题材的,可贵的在于他写出了普通人的细腻情感,使我们得以窥见时代风云和那些可爱的人物,鼓荡起我们的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