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以父权制为核心的西方文化背景下,男性是欲望的主体,是"自我";女性则被降为男性欲望的客体,是"他者"。安吉拉·卡特在长篇小说《霍夫曼博士的邪恶欲望机器》中,对男性和女性分别扮演的客体和主体的身份进行了解构:作品戏仿传统的作为欲望的对象的女性形象,并有意模糊和将女性角色置于小说的背景以突出其在传统文化中的被客体化的地位;凸显男性形象,使众多的男性形象突出为张狂、喧嚣的欲望的主体,使之与模糊的女性形象成对照。通过戏仿和夸张的手法,卡特有意使文本中女性和男性形象都脱离了真实自然的人的形象,从而颠覆了父权制文化中的两性身份。  相似文献   

2.
今天,女性意识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话语的关键词。女人们开始从过去被男性话语的遮蔽、扭曲、误解中走出来,要求彰显她们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她们不断地改写着传统的两性话语权力关系。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部作品所包含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3.
叶兆言的长篇小说《后羿》通过重新设置人物背景,对传统神话传说进行了再创作。该小说从表面上看具有推陈出新的一面,但是若将其置于性别的视角下进行观察,深究其文本中的所谓创新情节,却能发现作者通过赋予嫦娥这一形象以种种虚幻的假面来粉饰自身对其投射的男性欲望这一目的,从而使得小说中的嫦娥形象具有了"圣母性"及"恶女性"的双重特性。这样的思维和创作过程,表达了男性对女性的期待性想象,女性的生命主体性在不知不觉中被抽离、消解,从而使得这部"重述神话"的作品仍难脱成为男性神话的翻版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高璐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6):111-112
美国作家海明威以擅长塑造硬汉形象而著称于评论界,但这并非意味着他忽视了女性的存在。在短篇小说《雨中猫》与《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将他的女性人物置于与其男性伴侣冲突的混乱当中,意在指出女性困惑的根源。海明威批评了那些以自我为中心,将女性看作是纯粹的附属品的男性,以同情的笔调描写着女性的欲望。  相似文献   

5.
王海的婚姻爱情系列小说,以女性为主体,但是在大家普遍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小说中的女性的情爱心理活动的时候,相应地"冷落"了小说中的男性。实际上,王海鸰的小说中的知识男性是非常有典型性的,王海鸰作品中的知识男性对婚姻爱情的态度也是非常具有探讨价值的。她不仅描写了男性"心的背叛,身的背叛,身心的背叛",更多次关注了男性的ED问题以及面对爱情婚姻困境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6.
女性的性别界定是历史造成的,对身体的压抑和对女性的剥削被置于同一符号之下。日常生活中的"食、衣、色"是与人类身体最密切相关的三大元素,其书写被台湾女作家赋予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这三大元素关乎感官、欲望、情感等,虽被男性所建立的以心灵、精神、理智为主导的世界所轻视,但台湾女性小说却用它们揭示了男权话语下女性"无我"的历史真相,以及性别政治中权利和权力问题的复杂性,检视社会形态和日常生活如何建构了女性的身体及身份,并追溯这种建构背后的意识形态功能,进而用非二元性的言说方式来呈现非父权式的身体及性别表达和女性主体建构。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女性文学叙事情结始终呈焦虑态,显出对现实生活中坚挺的男性中心话语的柔软无力。为此,女性作家群体被迫无奈地转向寻觅自我的身体、内心、性灵,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文学演义业已突破了男性文化霸权的困境,反而是过多彰显了女性自我灵魂的分裂、搏斗和挣扎。可见,中国女性文学似乎总是在刻意突显女性长期被遮蔽的情欲渴盼,肆虐袒露女性隐秘的本能欲望,张扬个人化的性爱自慰体验,从而始终洋溢着女性主义文本叙事的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8.
70年代出生的女性写作者与其笔下的主人公存在很大的同构关系。本文从写作者的成长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命体验三方面来分析其文本中男性对爱情的独特姿态,男性在此已失去独立存在的意义,成为女性实现其欲望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卫慧作品中有关身体和性的描写历来是评论界最有争议的焦点之一,对于其文本中的这一描写,评论者多是从伦理道德的视角进行评论,而没有看到卫慧试图在作品中传递的精神遭受压抑和虚空的一面.此外,卫慧还在作品中表达了女性回归传统母性的转变,"欲望的卫慧"和"成长的卫慧"在文本中共同张扬.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王安忆"三恋"文本的分析,了解她在作品中对于女性生命欲望深层的探求与把握,从而使女性自身的意识得以彰显,获得了女性文学写作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暗含悲剧而又内涵深刻的女性形象,这些鲜活的形象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和评论。她们在男权文化下被迫害凌辱,在不幸的爱情中妥协退让,在人性的欲望中压抑沉沦。张爱玲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刻画,探讨人性的弱点,揭示女性悲剧命运的痼疾,从而引起疗救的注意和唤醒女性意识的深刻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施意靓 《文教资料》2011,(14):14-16
子君、刘巧珍由最初地勇敢追求到悲惨走入爱情困境,一般认为把两人自身觉悟的程度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严酷作为悲剧的罪魁祸首,但是传统男权社会观念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读《伤逝》、《人生》,两位女主人公的生活仍然紧紧围绕爱情展开——爱男性,以及被男性爱,当爱和事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时,在男性视阈中会明显地展现出男女之间的不平等,提出对女性脱离生活实际的苛求,不仅是主人公的男权意识强烈,而且作者在文本中的叙事,也显现出较为鲜明的男性叙述话语特征。  相似文献   

13.
评论界普遍关注艾.辛格长篇小说中男性“忏悔者”形象,肯定了这个模式化的角色对凸现小说“背弃?回归”主题模式的同构性意义,并高度评价了辛格为捍卫犹太传统文化所作的贡献。然而,在辛格的长篇小说中,女性人物往往被扭曲和异化,极少得到正面关照。在《卢布林的魔术师》中,作者肆意将女性人物扁平化,将丑陋、愚蠢、冷酷、贪婪、放荡等品性浓缩到她们身上。这样,男性主人公与女性人物的各种关系,隐喻了他曾经被诱惑,然而最终能够顿悟自救,浮出世俗欲望的层面,完成信仰的回归。这种彰显男性主人公弃恶从善,浪子回头的叙事策略充分暴露了作者隐匿的男性立场。这种男性叙事话语并非是一个单纯的文学现象,它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十分强调身份意识(契约意识)和伦理意识的犹太传统文化本身就呈现出典型的男性色彩。透过辛格的男性创作立场,我们捕捉到小说中渗透的犹太文化元素,也感触到辛格这位“最后的犹太作家”对犹太传统男性文化的独特承袭。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复活》中的妓女形象马斯洛娃为例,说明女性在社会中被认为是补充男性欲望的"他者",妓女则作为矛盾的集合体,身体作为物质被赋予价值用来满足男性的种种欲望。但是男性的欲望被隐藏在男性为中心的话语中,导致妓女在社会上变成了阴暗的边缘群体,受到各种斥责和误解。当妓女寻求拯救和赎罪时,女性主体性的缺失使得妓女需要通过对于男性的牺牲来当作道德回归的表现。由此作者指出妓女应该首先被当作有主体意识的人来认识,然后再讨论妓女职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广告中的女性身体是男权欲望的表征,是男权确立的审美标准的物化,是资本和政治权力的有力工具,是被书写、被观察、被异化的客体。广告中女性身体的在场,恰恰是女性灵魂的缺席,真正在场的是权力话语系统,是权力意志的在场。广告中女性身体表现是各种权力交织的产物,权力纷纷在女性身体上留下痕迹,通过女性身体完成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这些“权力”包括男权、资本和政治权力。广告对女性身体的过度表现强化了女性身体的被动地位,强化了导致女性主体性缺失的社会权力结构。广告中的女性身体作为历史文本真实而又详细地记录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不论是选材还是人物都可称是其作品中的另类,但是对女性、人性、历史的深刻挖掘又彰显出这部小说的无穷魅力。小说中,宏大战争的背景与一群小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之间展现出人性的矛盾与冲突,极富张力。而其中正视民族的苦难历史、直面创伤记忆以及在叙事中寻求创伤"救赎"更是赋予了这部小说发人深思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海滨故人>是一部最早以女性视角去反思"五四"思想启蒙的悲情小说,它以五位新女性卷入男性"婚外恋"的不幸遭遇与情感伤害,深刻地反映了新女性对于"恋爱自由"的思想困惑,以及她们对于男性启蒙话语的重新认识,进而传达出新女性欲求自立却难以自立的痛苦心声.这部作品文本的思想与艺术价值是"五四"新女性对于男权话语的理性批判:女性解放是男权话语的时代产物,是男性欲望强烈释放的激情言说;女性解放不是解放女性自身,而是解放男性压抑的生理本能.正是由于<海滨故人>表现出了女性觉醒意识,从而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8.
《新夏娃的激情》是一部具有反乌托邦情节的女性主义文本,该文本具有强烈的空间意象感。空间不仅仅是一种静态默然的表征,而是被赋予了性别权力关系。当空间的权力与女性的权力发生联系时,女性借助空间权力关系,从而出现性别空间的政治。卡特在文本中精心构筑了三维的立体空间,形成了一张巨大的权力之网,彰显了对两性和谐共处通往融合的遥望,体现了她对人类性别平等的关怀。  相似文献   

19.
崔莺莺与霍小玉是唐代爱情传奇小说中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在封建女性的共性中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在爱情生活中,崔莺莺和霍小玉同样面对被抛弃的命运,但是由于个性的差异,两人分别选择了不同的结局,一个忍气吞声地接受被弃的命运,一个则在死后也化为鬼魂展开复仇。对这种不同结局的安排,既是崔莺莺与霍小玉不同身分和地位以及家庭环境所决定,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观念和创作动机的不同。元稹塑造崔莺莺,有自饰的动机,体现了他"补过"的男性封建思想;而蒋防塑造霍小玉,则是对李益负心的谴责,且对霍小玉的遭弃充满同情,体现出了一种对女性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整体上具有阴柔的女性气质,在文本的叙事方式、情节模式和思维特征等方面都有鲜明表现。这种女性气质一方面来源于现代价值观的女性特征,另一方面来自当时现实语境的软性风潮。这种女性特征彰显了被“国家/民族”男性叙事系统遮蔽的女性叙事.体现了现代市民小说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