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雪生博士的《〈富兰克林自传〉与美国精神》,2008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是文艺研究新视野丛书之一,是作者在南京大学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全书21万字,主要内容有“《富兰克林自传》研究述评”、“富兰克林的道德自我完善”、“自我书写、身份建构与自我实现”和“实用主义精神下的美国梦”等四章。著作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对《富兰克林自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袁雪生博士的《〈富兰克林自传〉与美国精神》即将出版了,这对中国学术界来说,是一本及时的书。  相似文献   

3.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第一部现代自传,它不但记录了富兰克林的自我奋斗与事业成功的历程,并且在表层的奋斗与追求之下还潜藏着另一个深度模式。自传中充满隐喻的自传话语的叙述不仅反映了个体的价值和信念,也创造了一个象征美国式成功的神话原型。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以来,伴随着西方哲学思潮的发展和当代西方文论的兴起,美国自传研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富兰克林自传》在20世纪的批评与接受过程可以发现,自传研究逐渐进行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向:从外部事实走向心理真实;从个人身份走向民族神话;从解构自传走向建构自我。这种转向拓展了自传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自传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解读富兰克林的《自传》,并结合相关历史文献,探讨了富兰克林的宗教观、教育理念、文学观。得出结论是:虽然富兰克林本身是著名的知识分子,也是富有成就的作家,但是对实用主义的过分强调,使其具有初步的反智倾向,为后来美国社会中盛行的反智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新闻史上的重要报人,本文主要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出发,分析富兰克林新闻思想中舆论的形成,以期对当代新闻媒体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富兰克林自传》既是一部世人所赞颂的经典自传,也是一本包含了诸种善与美的道德律令手册。但是,在《自传》中,富兰克林表现出了明显的男权意识及歧视妇女的倾向,其叙述也体现了作者的男权政治话语。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美国文学始于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这似乎有点夸大其词.不过,这倒说明美国传记文学的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1791)的确是一部公认的里程碑式的巨著.虽然在它问世以前,美国已经有殖民时期文学,也有过玛丽·罗兰德森的狱中回忆录《玛丽·罗兰德森被俘和获释的真传》(1682)和乔纳森·爱德华兹描述他宗教觉醒的《前牧师乔纳森·爱德华兹先生的生平和人格》(1765).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美国文学中自传的诞生还是以《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的问世算起.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描写了自己勤奋好学,勇敢自信,经过不懈的努力获得事业成功的艰难历程.这种进取精神恰好符合当时美洲新大陆的需要,促使后来“美国梦“的形成.它驱使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凭借个人奋斗的魔力去创建美洲土地上的“天堂“,使自己成为乐园里的亚当和夏娃.……  相似文献   

9.
叙述评论或评价是作者入侵的文本标识之一,往往反映了作者或叙述者特定的意识形态。在自传文类中,叙述评论则更多地服务于自传者的理想身份建构。文章运用自传叙述评论理论聚焦《富兰克林自传》中的叙述评论模式、结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身份建构取向,以期揭示富兰克林的父型形象是如何从"家族之父"升华为"隐喻国父"的。  相似文献   

10.
雷奇 《今日教育》2007,(7S):74-74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世界历史上光耀千秋的人物。只要你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史.你必然会对他抱崇高的敬意。多年来.我一直想走进这位伟人的思想深处.了解其不一样的人生。去年。恰逢其诞辰300周年纪念。于是。就在那些百年一遇的大旱日子里.我有闲躲在家里.怀着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敬仰之情.静静捧读《富兰克林自传》。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以曹操、毛泽东、富兰克林等自传为个案,阐释了中西自传叙事中的自我身份政治建构的特征.我们认为,自传的自我身份政治建构可以有三个途径:一是把我等同于"我们",如<毛泽东自传>的叙述者;二是自我肯定,如曹操;三是把自我置换成民族政治寓言,如富兰克林.自传性创作这个文学永远不可能弃之的母题,总是与自我身份政治建构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12.
在十八世纪末新闻自由有限的美国,"新闻人"富兰克林始终忠实于新闻自由和客观性原则,而新闻特殊的文体特征必然会影响他的写作实践.该文从这一前提出发,通过具体分析和统计认为:富兰克林通过精心选择词语、句式,突出交代时间地点、"以小见大"、组合相似事件、使用直接引语、巧妙发表评论等新闻叙事技巧,使〈富兰克林自传〉的第一部分叙事显得更加客观和可靠.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宗教自传的文化意义主要体现在对美国社会道德体系的建构和维系以及对文学话语模式的影响两个方面。处在美国民族文学源头的《乔纳森.爱德华兹自述》和《富兰克林自传》,将清教思想主题化,不仅对美国社会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起了积极的建构与维系作用,而且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使清教思想在传记、小说、诗歌等不同文类中具有了主题意义,也使美国文学形成了简洁平易的语言风格和第一人称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14.
《富兰克林自传》是第一部个人奋斗成功的杰作。无论何时何地,富兰克林都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在他身上,精神与意志、天资与奋斗、力量与闲适、机智与雅都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传记创作要求忠实于现实事实,翻译传记作品则要求对现实事实和文本事实的双重忠实。译编工作的不严谨可能导致传记翻译之于事实的失落。多个《富兰克林自传》中文译本提到富兰克林的墓志铭只有"印刷工富兰克林"这七个字,考证发现这一表述是不符合事实的。富兰克林其人其事译入中文语境之后,其墓志铭常被用来佐证富兰克林的谦虚品格。然而,富兰克林真实墓志铭的内容不能证明他谦虚,也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惯以推崇的内敛低调,这是译介过程中文本内容的失实和人物形象的偏转。  相似文献   

16.
《富兰克林自传》选取了"民族之父"这一身份为叙事立场与读者展开对话,从叙事文体、叙事结构和叙事手法等方面体现出对这一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富兰克林自传》中所收集的400句英语被动句翻译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统计不同翻译方法的使用频率,查看其分布态势。最后对从文本功能及读者反应两个方面对表达型文本中英语被动语态采用不同翻译策略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富兰克林自传》讲述了本杰明·富兰克林成长和取得成功的经历,令人深受启发。加之平时通过观察和访谈得知在校大学生存在着诸多困惑,因此对《自传》及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仔细研读,从中概括出富兰克林两方面的处世策略,值得大学生学习和借鉴:一方面,出门在外时善于结交朋友,也善待朋友,于是获得朋友的支持而取得成功,书中有许多事例可以佐证;另一方面,当在家赋闲暇时坚持自学,广泛阅读,制订计划,完善个人的道德品质,《自传》中记载了具体的训练方法。研究表明,《自传》有利于大学生克服成长中的烦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而走向成功和成才之道。  相似文献   

19.
富兰克林不但是政治家、科学家,而且是作家。《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有他的条目,可见他的文学成就也不凡。他的著作大部分是讽刺时事,探索真理,旨在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觉醒。最重要的文学著作是《自传》和《格言历书》,对美国民众的人生观、道德观、事业观具有深远影响,特别是在创业治学、处世持家、待人律己等方面,他对北美人民进行了道德启蒙教育。《哨子》说到七岁时的一个故事。富兰克林出生在一个制造肥皂和蜡烛的小业主家庭,少时只受过两年小学教育,12岁起就在哥哥的印刷所里当学徒。他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自学,练习写作,17岁开始…  相似文献   

20.
富兰克林是美国杰出的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科学家。人们赞誉他是“电学中的牛顿”。富兰克林是个小手工业者的儿子,自幼家境贫寒,只读过两年小学便在父亲的店里做杂工,以后又在亲戚开的印刷厂当学徒。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利用一切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写得一手好文章。17岁到纽约谋生,几经周折,后在费城开了印刷所。他热爱科学,以孜孜不倦的精神研究电学理论,终于揭开了雷电之谜,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