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民族最重要的标志,按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它随着民族的兴衰而兴衰。阿拉伯语在发展过程中曾遭受过惨痛的磨难。阿拉伯帝国屡遭外族入侵和占领,但阿拉伯语没有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是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特别是伊斯兰教信仰,保护了阿拉伯语,而阿拉伯民族意识使阿拉伯语在各国民族独立后得到了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自然科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尤其集中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哲学、艺术、数学、医学和天文学方向,这个现实反映了这种文化辐射的客观存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产生影响的具体特点是范围宽、时间长,领域广,作用大,程度深,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3.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东方的三大文化体系之一。它对西亚、南亚、中亚、东南亚、东非和西非等地区许多国家的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网络用语是一种新型的媒体语言,在文化因素的干涉下,不同语言的网络用语逐渐形成自己鲜明的个性,其应用范围也正在向社会的其他领域辐射,对语言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阿拉伯-伊斯兰语境下的网络用语,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阿拉伯人现有的文字体系,并呈现出鲜明的民族宗教特色。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阿拉伯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中,伊斯兰教越来越淡出世俗政权,政教分离日益为广大穆斯林所认同。伊斯兰教中尽管有不利于民主发展的教义,但并没有对民主发展构成不可逾越的障碍,也不是制约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6.
7.
中世纪前期,随着日尔曼人的入侵,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古希腊、古罗马的灿烂文化被扫荡一光。欧洲的文化、教育处在“黑暗时期”,希腊式的学校被作为异教学校而遭取缔了。学者们被视为异教邪说者惨遭迫害。整个欧洲只有为数极少的一些僧侣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水平低下的教区学校。这些学校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知识,而仅仅是培养神职人员。这时期的市俗教育几乎是空白。封建骑士们热衷于四处冲杀。征战能力似乎是贵族武夫的唯一需求。“教堂的钟鼓声交织着骑士的马蹄声,谱成了中世纪教育的基调。”发源于古代埃及、巴比伦、腓尼基的古老文明的长河在流经希腊、罗马后到此似乎中断了。可是,当我们  相似文献   

8.
宋、元、明、清杂剧是中国古典戏曲中一笔极为丰厚的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学与戏剧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关于杂剧的孕育、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原因,文学与戏剧史学界多有猜臆与争论.其中较为敏感与核心的论题是如何正确评价外族文化的输入.在客观事实上,历史所遗存的大量的杂剧作品确实杂糅与容纳着不胜枚举的外国、外民族的宗教与世俗文化成分.这些所谓"神仙道化"或"神头鬼面"的"胡风"杂剧形式,只能雄辩地证实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对外族文化所拥有的巨大的广征博采与兼容并蓄之能力.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不同的地域创造了不同的文化,构成了不同的文明区域。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基本上是以地域为核心的独立文明。希腊—罗马文明虽然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其他文明的一些成果而发展为欧洲文明的基石,但这是一种有限的综合文明。人类文明第一次真正的大融合是在阿拉伯帝国时期出现,并在融合中发展出一种独特的不是纯宗教和民族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论文对阿拉伯帝国时期人类文明的大交汇大融合作简要阐述,以此凸现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吸收性和包容性,这在文明冲突的今天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教对阿拉伯人社会风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不仅给阿拉伯人提供了一个简单易懂,切合实际的宗教信仰,同时,它又代表着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伊斯兰教用严格的一神信仰,使广大信徒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真主的旗帜下统一起来,从而改变了阿拉伯半岛的社会风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伊斯兰世界。  相似文献   

11.
沙俄征服中亚后对伊斯兰教的政策孟楠早在17世纪上半叶,沙俄就开始逐步征服中亚哈萨克草原地区。①至19世纪60年代,沙俄已基本征服了哈萨克草原。接着,沙俄军队又征服了布哈拉、浩罕、希瓦三个汗国。19世纪末又征服了土库曼各部,同时,沙俄又通过《中俄勘分西...  相似文献   

12.
刘辉 《华章》2007,(11):78
从阿拉伯伊斯兰主义的角度看,苏丹南北内战是当局推行的一系列阿拉伯化伊斯兰化政策的结果.苏丹南方、北方各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1956年独立后,领导者在南方强行推行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试图通过阿拉伯化伊斯兰化同化南方,此举遭到南方人的强烈反对.战争就是最佳的证明.2005年,南北双方达成了全面和平协议,内战结束.然而,苏丹构建一种为南北都接受的国民文化道路依然漫长.  相似文献   

13.
阿拉伯纹样是一种独特的装饰纹饰,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纹样的形式结构繁复多样。阿拉伯纹样以几何、植物、书法图案为基本样式,在图案的形式结构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阿拉伯纹样是伊斯兰美学思想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教于公元七世纪初产生于阿拉伯的麦加城,创始人是穆罕默德,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主要分布在亚、非两洲,特别是西亚、北非一带,近年来在西欧和北美也有传播。其信徒称穆斯林。到1977年,全世界的穆斯林已达七亿一千九百七十多万人,在将近四十个国家内,穆斯林占本国人口的半数以上。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伊斯兰教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势力。伊斯兰教的产生是和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变迁相适应的,是阿拉伯奴隶主阶级为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文化与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斯兰文化,包括以伊斯兰教教义为核心的宗教文化、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婚姻家庭文化、衣食住行文化和其他社会风俗文化。在历史上,它曾是阿拉伯地区的先进文化。在当代中国,它的精华部分,可以熔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中,成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伊斯兰建筑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与中华文明长期相互影响在建筑文化艺术上的结晶,是伊斯兰建筑艺术中国化的结果,其典型代表就是中国的回族建筑。中国以清真寺为主的回族建筑是有着强烈东方色彩的伊斯兰建筑,其中国化的色彩主要体现在:1.强调中轴对称,规整布置,强调主体;2.多体组合的大殿建筑,其特色又主要表现在空间分割上;3.清真寺装饰具有中国民族特点,主要表现在梁柱的彩绘雕刻及圣龛的处理上。  相似文献   

17.
从“9.11”事件后到伊拉克战争,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明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后冷战时期,世界不同文明到底走向冲突还是合作,则是争论的焦点。中国在复杂的全球化大背景下促进民族团结,关键是要加强了解中华文明之下丰富多彩却又千差万别的区域文明。文章考察了唐、宋、元时期伊斯兰教在中国西部的传播,分析了其传播速度之快的内因和外因,为研究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国家安全和“9.11”事件后中亚格局提供了一个历史与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其产生时间晚,且发展迅速,尤其在当今世界更显现其强劲的发展态势.本文通过伊斯兰教的产生、发展状况及社会现实剖析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发展中的凝聚作用;各种教派矛盾斗争中的调和作用;阿拉伯国家社会前进探索道路上的激励作用.正是这些独特作用,才使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教充满活力,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人在吸收东方文明古国文化和古希腊文化基础上,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阿拉伯—伊斯兰文明逐渐传入西欧,对早期欧州大学的创立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性通用语言之一。英语形成并发展至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使用历史,其中后一千多年实践有书面形式保存至今。在此期间,英语在扩大词汇和澄清语法两大趋势的作用下,迅速地发展演变为一个把本族语和外来语成功结合的极富生命力的有机体。拟以英语形成发展初期对英语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为线索,扼要分析社会历史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