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它自问世以来屡获大奖,常演常新,二十多年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好评,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本文从"距离美","缺憾美","中和美"三个角度探讨话剧《暗恋桃花源》的美学意义。从美学的层面阐释《暗恋桃花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分析这部经典话剧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暗恋桃花源     
现代人如果把戏剧作为谈论的焦点,那么有可能聊不出莎士比亚,也很可能不会谈及老一辈的《雷雨》、《茶馆》等传统戏,但是倘若能聊上一两句的人,几乎不会不知道赖声川导演的《暗恋桃花源》。《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老师的代表作,它诞生八十年代处于"文化荒漠"下的宝岛台湾。戏分为《暗恋》与《桃花源》两部分,一出悲剧、一出喜剧。讲的是本来两个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3.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它自问世以来屡获大奖,常演常新,二十多年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好评,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本文从“距离美”,“缺憾美”,“中和美”三个角度探讨话剧《暗恋桃花源》的美学意义.从美学的层面阐释《暗恋桃花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分析这部经典话剧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4.
《暗恋桃花源》是享有"台湾现代剧场的创造者"美誉的赖声川导演的经典之作。话剧《暗恋桃花源》以"暗恋"剧组和"桃花源"剧组争抢彩排场地为主线,两个剧组时而并行各自展开故事情节,时而交错互为干扰。在这种看似混乱的氛围中,导演以独特的戏中戏结构,灌之以韵味儿十足的语言,将剧中人物交错繁杂的三角关系呈现得淋漓尽致。更在舞台与观众、现实与幻想中间给足了观众玩味儿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导演赖声川1992年的作品,他采用了一种“戏中戏”的电影结构方式,将两场话剧的舞台形式融合进了电影的镜头模式中来,从而为剧场化的戏剧结构形式与镜头化的电影结构形式在融合上找到了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6.
《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的成名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戏剧理念及人生思考。这里从悲剧和喜剧"一体两面"入手分析,指出人面对欲望的两难选择是《暗恋桃花源》悲剧性的滥觞之处,人的生存困境的不可避免性是《暗恋桃花源》的终极主题。通过重审"寻找刘子骥"行为,揭示人在生存困境前的意义,全在于抗争与追问。从中重新理解悲剧和喜剧、《暗恋桃花源》与《桃花源记》。  相似文献   

7.
话剧《暗恋桃花源》是由赖川声导演创作的,这部影片由风格迥异的戏剧《暗恋》和《桃花源》两部分巧妙拼接而成,舞台,道具,台词等等元素都成为两部剧衔接的粘合剂,但音乐在这其中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20,(1):45-51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编导赖声川的经典代表作,同时也是当代话剧中经久不衰的传奇作品。作者将两部内容和风格截然不同的悲喜剧别出心裁地展现在同一个舞台上,内涵丰富,结构新颖,布局精巧。这部话剧高度还原剧本,展现了话剧剧本原有的艺术风格。其艺术魅力不仅在于间离因素的嵌入、留白手法的贯穿、三线并进的叙事等艺术表现手法的娴熟应用,更在于对社会潜意识的挖掘、民族艺术的丰富有独特探索,对其艺术表现的探讨对当代话剧创作手法和舞台展示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许芳菊 《家长》2010,(2):35-37
台湾著名编剧、导演赖声川一直是个充满创意的人。他的作品横跨舞台、电视、电影。《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是台湾“五年级世代”的集体记忆;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在两岸风靡近二十年,改拍成电影更荣获东京影展大奖;他所编导的电视剧《我们一家都是人》首创电视另类情境喜剧;他更曾大胆突破推出连续演出八小时的舞台剧《如梦之梦》;2009年和王伟忠合作的《宝岛一村》票房长红……赖声川彷佛心中有一座灵感的宝库、创意的泉源,随时流溢在他的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10.
暗恋桃花源     
其实,舞台剧很好看。而说到舞台剧,赖声川这个名字必须要提。1999年,赖声川把“表演工作坊”从台湾的老家搬到北京,并早在1999年开始,他就陆续把舞台作品包括《红色的天空》、《他和他的两个老婆》带到北京。1986年,赖声川在台北首演《暗恋桃花源》,由金士杰、李立群、丁乃竺主演,近30场演出轰动海内外。  相似文献   

11.
《暗恋桃花源》的戏剧性审美效果可以概括为"带泪的谑笑",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审美效果不是因为陌生化,还因为编剧和导演赖声川有意突破悲剧、喜剧的界限,运用解构的手法揭示出人生本质的虚无,通过忘我的净化消解悲喜,达到对人生的参悟。  相似文献   

12.
赖声川编导的戏剧《暗恋桃花源》是一部吸取了中外戏剧精华而又充分理解观众心理需求的艺术创作。其线索安排、主题揭示以及表现方式,有创新的一面,对经典文化、艺术有一定传承,它通过四条线索,四种风格,演绎出四种不同的人生,潜藏着编导的人生幽默与人生思考,是大众化艺术时期的戏剧杰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深化,戏剧翻译也成为了国际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戏剧文本的翻译类似于小说和诗歌的翻译,不仅涉及到原文本与目标语文本之间的转移,还涉及到文本语言以外的诸多元素。而置于不同的社会、文化、政治背景下的美国华裔作者们,他们翻译的戏剧作品将会有不一样的研究价值。基于此,以赖声川著名话剧《暗恋桃花源》自译英译本为个案,研究美国华裔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以及其译本与文化身份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使人们更加注重华裔文学中的戏剧翻译研究,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14.
这场激烈的对白戏,来自赖声川的舞台剧《暗恋桃花源》。在剧中饰演山茶花云之凡的演员,就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的袁泉。她扮演的女主角云之凡以其纯熟的舞台剧表演功底、高雅清丽的气质获得内地媒体、业界及观众一致好评。有平面媒体在《暗恋桃花源》首演结束后对观众进行了一系列投票,袁泉高票当选观众最喜爱演员。  相似文献   

15.
姚一苇是当代台湾卓越的戏剧家。1982年北京青年艺术剧院演出了他的代表作《红鼻子》,由于这是大陆首次演出台湾话剧,当时曾引起首都文艺界的热烈反响,丁玲、吴祖光等人曾撰文,对该剧予以高度评价。自此以后,姚一苇的戏剧创作和学术  相似文献   

16.
"暗恋桃花源"在台湾的演出非常的轰动,去年大陆版加演了三场,一票难求,这里的"暗恋"并不是一个形容词,而是一个名词。暗恋谈的是现代人的故事,桃花源谈的是古人的故事,两出戏怎么可以放在一起演  相似文献   

17.
《等待戈多》和《暗恋桃花源》作为东西方戏剧的代表作,一个在“等待”中抱有“希望”,而另一个在“寻找”中充满“虚妄”。同是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描写,在思想倾向上却有如此大的差异。试探讨两部作品在主题展现方面不同的原因及其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话剧届的翘楚人物,赖声川凭借着自身丰富的创意以及对实践的探讨,成功的引领了台湾话剧走出了时代发展的瓶颈,被其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的小剧场话剧更是发挥了对大陆话剧市场的启蒙作用,给中国戏剧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枉然     
《暗恋桃花源》,一部话剧,一种人生,让我大笑到悲伤却又流泪到释怀。江滨柳与云之凡,老陶、春花和袁老板,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撮人,却因一个舞台要同时承演两出戏  相似文献   

20.
曹禺(1910~1996年),湖北潜江人,出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中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蜕变》、《王昭君》等。1934年发表的话剧作品《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这一全新的文体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