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中爱情题材的审美教育会宁县二中赵生煜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爱情题材和与爱情有关的篇目,占有较大的比重,都有很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正确进行爱情题材的审美教育,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一、感知形象美爱情题材的作品,都塑造了一些血肉饱满、...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审美教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本研究通过对《边城》的教学,引导学生感受文中的人性美、人情美与自然美;通过对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育观。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的《边城》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美。在人性美中,翠翠的爱情比起现代都市人的爱情来,更爱得自然,爱得朦胧,爱得执着,爱得水晶般纯洁透明。沈从文的《边城》以人的本能欲望为前提,自然而然地产生纯朴的爱情,这种爱情是人本能的爱,对人性美的诠释,对爱情本色的赞美。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边城》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作品中所展现的人性美。在人性美中,翠翠的爱情比起现代都市人的爱情来,更爱得自然,爱得朦胧,爱得执着,爱得水晶般纯洁透明。沈从文的《边城》以人的本能欲望为前提,自然而然地产生纯朴的爱情,这种爱情是人本能的爱,对人性美的诠释,对爱情本色的赞美。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小说《边城》中翠翠的爱情悲剧,已有不少著作和文章进行论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文本细读方法,运用创伤理论,进一步探究翠翠爱情悲剧的成因——失去女儿的创伤:老船夫对翠翠爱情的延宕;时代创伤对傩送的挤压及失去父母的创伤:翠翠的害羞与沉默,一起扼杀了翠翠的爱情。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在故乡的河流中发现了整个人类,在河流中映见了整个人生。他对人类、对生命、对宇宙的体验通过《边城》在湘西的群山中那一脉静谧的水边达到了上下通融、与万物契合的崇高境界。作品阐释了人生之美,诠释了人生之纯,呈现了人生之憾,更渗透了理想化的生活构建。他希望通过作品重建理想王国,希望从道德视角出发,重造我们民族的品德,为湘西世界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边城》产生于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三十年代。作者在痛苦于现实 的基础上表达了他的反叛和人生理想:美丽的田园、淳厚的民风、纯真的爱情、美 好的人性,试图用“道德重造”去医治旧中国的沉疴疾病,在“向后看”的方式下隐 藏着“向着未来”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山光水色,以构成其理想的人生形式。《边城》即体现了这样一种审美追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的风景美、人性美、人情美。  相似文献   

9.
从生命美学的角度研究沈从文,更能深入他的精神世界与创作内涵。本文通过解读《边城》,对他提出的“美在生命”命题给予全面的阐发,重点阐述了生命美学观的基本内涵、在创作中的表现以及它的进步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历来被认为最能体现沈从文的审美理想。本文结合小说《边城》,从小说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环境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对传统美德的深情赞美及故事情节的简朴优美等三个方面对沈从文的审美理想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以一个“乡下人”独特的乡土抒情的美学风格创造了一个湘西世界,表达了对记忆中的故乡的同情和热爱。正是基于一个“乡下人”的思想意蕴和他理想的矛盾,他创造出了更具有人性美,更近于人情的《边城》。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与其他任何教学活动一样,其实质都是一种信息传递。信息是语文教学赖以进行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传递什么样的信息和传递多少信息,都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和教学质量的优劣。什么样的信息,是信息的质的问题,多少信息,是信息的量的问题。本文打算探讨在保证信息的一定质的前提下,语文教学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3.
《边城》中的爱情在一群淳朴善良的人群中却变成一个令人伤感的悲剧,这出悲伤无限的爱情悲剧,有翠翠自己的问题,有傩送兄弟的原因,以及封建法制对婚姻的限制和损益标准等各种因素的原因。所以《边城》中的爱情悲剧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此文从三个角度来分析其爱情悲剧行成的原因。首先,分析《边城》中各种人物特征对爱情悲剧形成的影响,然后,论述了在湘西现代文明的影响下造成了不能忽视的利益和权力等社会因素;最后,从作者的写作意义来看,深刻感悟到了爱情悲剧形成的原因及其更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曾几何时,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语文课堂对诗词的阅读总跳不出“主题”“手法”“语言”“形象”的框框,即使有突破者(如赵谦翔先生的“绿色欣赏”),也深受学生素质教师学养等诸多因素影响,何况还有高考利剑的威逼,几人敢走多远?假如我们以多元教学为切入点,来审视柳永《雨霖铃》的阅读教学,应该有另一种景观。一、多元导入——激发学生多元思考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多元的导入常带来精彩的开始。对于《雨霖铃》的教学,我们试做几种导入设计。1.《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也堪称婉约词代表作。阅读这首词,可以从柳永因仁宗皇帝“…  相似文献   

15.
金帆 《广东教育》2006,(4):28-28
曾几何时,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语文课堂对诗词的阅读总跳不出“主题”“手法”“语言”“形象”的框框。即使有突破者(如赵谦翔先生的“绿色欣赏”),也深受学生素质教师学养等诸多因素影响,何况还有高考利剑的威逼,几人敢走多远?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最能表现人物心理的言语对话以及举止行为入手,通过深入分析《红字》中海丝特.白兰和丁梅斯戴尔之间忠贞不渝饱经苦难,在忍耐和抗拒清教主义严苛冷酷的压迫摧残下产生并发展的爱情,以及他们二人对自己爱情的结晶珠儿的爱,揭示人类社会和文学作品中爱情的真谛。  相似文献   

17.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其中第十三、十四和十五节选人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课本,在这一部分里,作者以翠翠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为线索,从各个方面充分地展现了处在青春萌动期的少女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边城》是沈从文描绘湘西下层普通民众独特生命形式的成熟之作.有别于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湘西土地上原始自然的生活形式天然地具有陌生化效果.此外,作者创造性地对文学语言、故事情节、叙事结构这三方面进行陌生化处理,进一步增强了读者对边城这一化外之境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延长了对作品唯美意蕴及隐含意义挖掘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王倩龄 《家教世界》2013,(2):150-151
湘西的山,秀拔峻峭;湘西的水,清澈透明。在湘西这个环境中,土生土长的湘西人,性格中既有山的坚实刚强,又有水的柔婉与纯净。这种山水构成了湘西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物气质。沈从文不但透视了大自然的生命律动,更加透彻的认识到这片原始空间的生命力.沈从文笔下湘西世界是生命与自然的融合,是人性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从《边城》看沈从文湘西小说的艺术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其代表作《边城》以湘西社会生活为题村,充满了独特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浓郁的抒情色彩。“浓厚的乡土气息”、“写实”“叙梦”的有机结合和独特的人物心理刻画,构成了沈从文艺术上浪漫主义的、回荡着水一样柔情的、充满着牧歌情调的艺术风格,为五四以来的乡土文学创作开拓了新的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