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凝的《哦,香雪!》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描写细腻。特别是香雪用四十个鸡蛋换取一个铅笔盒,并为此夜行了三十里才返回小站的情节,是对学生进行心灵教育的绝好材料。  相似文献   

2.
<正>铁凝的《哦,香雪》发表于37年前,那时铁凝25岁,正"小荷才露尖尖角";我初读到《哦,香雪》则是30年前,还是一个做着"文学梦"的高中生。如今,以及五之年,重读铁凝的这篇"少作",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果给《哦,香雪》这篇小说另起一个名字,那么,叫什么好呢?莫如就叫《一只铅笔盒的重量》。可以自动关闭的自动铅笔盒是这篇小说的核心"物象"。在台儿沟一起去看火车的一群乡村少女中,香雪是唯一的  相似文献   

3.
《哦,香雪》这篇文章通过主人公对一个个外表华丽的自动铅笔盒的孜孜以求,表现出乡村中国对于知识文明的向往。这样的一种阐述在今天看来似乎并不能成立,相反这其中却暗示着在追求现代文明的进程中,人们更多地是以一种虚荣的心态追逐着更为物质层面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哦,香雪》是当代作家铁凝的成名作、代表作,创作于1982年。用铁凝自己的话说,小说讲述了"一群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女孩子,每天晚上是如何像等待情人一样地等待在她们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一列火车"。小说的中心事件是香雪在火车靠站的一分钟时间里,毅然踏上列车,用辛苦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自动铅笔盒。"铅笔盒"是小说的关键物象,这个主人公香雪口中的"宝盒子"在小说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小时候能读的书很少,印象中最多的也就是《少年文艺》《儿童文学》这类杂志。上五年级时,母亲为我借来一本《青年作家小说选》,我反反复复看了十多遍。不知为什么,铁凝的《哦,香雪》让我到现在仍然记忆深刻,淳朴的香雪用一篮子鸡蛋换来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吸铁石铅笔盒,还多走了三十里路。那些小说中鲜活的人物给了我童年生活  相似文献   

6.
《边城》《荷花淀》《哦,香雪》三篇小说,从环境比较可看出,不同的“乡恋”“乡缘”“乡愁”;从人物比较可看出,主人公的命运差异和性格差异,个体在群体的参照下更显突出;从主题比较可看出,《边城》是乡土的标本,《荷花淀》是乡土的样本,《哦,香雪》是乡土的象征与隐喻。  相似文献   

7.
香雪与同龄人不同的青春价值追求是《哦,香雪》在统编教材编辑体系中的重要教材价值,《哦,香雪》的审美体验是其在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重要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哦,香雪》作为铁凝的早期代表作,入选了粤教版《小说选读》教材。笔者有幸曾执教过《哦,香雪》公开课,下面借助这节课,谈谈我对小说教学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9.
铁凝的小说《哦,香雪》中香雪所展现出来的崇高的精神追求,以及为梦想和美好期望所付出的实际行动,都从不同侧面展现了香雪勇于探索的精神,这种探索精神正是当代职校生的基本素养要求。尝试从《哦,香雪》的人物形象、多层次的对比手法等方面出发,探讨小说对激发学生探索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哦,香雪》这篇小说的理性分析认为,该文本潜在地存在一个两难结构设置,即在现代工业文明全面入侵中国的乡土世界的时候,现代性自身出现了牵扯与分裂。一方面呼唤着现代化的到来,一方面又畏惧着它的力量,感觉到前途的渺茫。这样一种两难结构,构成了《哦,香雪》复杂的审美内核。  相似文献   

11.
《哦,香雪》的教学,以香雪为主要人物形象进行赏析,以“哦”字为切入点建构教学框架,摘录文中对香雪进行细节描写的句子,设计了三个递进式的任务,引导学生以朗读的方式逐步理解香雪人物的精神成长,并且探索小说更深刻的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2.
日前听了一节课,内容是讲解作家铁凝的小说《哦,香雪》。课堂上,任课教师重点分析了作品所表现的农村少女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体现了社会进步给广大农村,特别是台儿沟这样的偏僻山村带来的巨大冲击,揭示了改革开放形势下中国农村的新变化,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课后有教师对课文的积极意义提出质疑:类似香雪这样的农村少女,即使能够走出山沟,走向外面的斑斓世界,她们将面临怎样的命运?该教师联系当今进城农民的生存状况,特别是进城农村少女大量存在的在艰难生活中的消沉与堕落的情形,认为铁凝的《哦,香雪》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产物,这样的作品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直面人生,直面社会。  相似文献   

13.
《哦,香雪》是当代文学史经典作品之一.新版统编高中教材再次收录,并冠之以"青春的价值".以时代语境与铁凝的特定经历为触发点,深入解读小说中最具青春色彩的人物群像,最具质感的青春品质,和指向未来的青春情怀;尤以香雪的青春个性深描为样本,品味青春的诗意表达.《哦,香雪》是铁凝的成名作,附着了她对文学的审美诉求、文学理想,是...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哦,香雪》与《人生》的解读,窥视了中国城市化初始阶段的城市与乡村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人物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分析人物形象是解读小说的基本手段。本文以《哦,香雪》的阅读教学为例,从不同视角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香雪这一人物形象作了具体、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并归纳概括出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6.
《哦,香雪》通过回避重大的社会矛盾,切入女性人物的情感世界,构成作品独特艺术视角;通过象征符号刻画主人公朴素而热烈的追求,构成作品独特艺术视角;通过诗情画意的语言塑造田园诗风格,构成作品独特艺术视角;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表现主人公淳朴的心灵,构成作品独特艺术视角。总之,《哦,香雪》构成了独特逸韵的气息和格调。  相似文献   

17.
《哦,香雪》以诗意化的文学表述,呈现了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普遍失落与分裂。一方面,台儿沟的姑娘们和火车上乘客的商业交易背后呈现出传统伦理观念与现代城市文明的交锋;另一方面,在以“火车”为代表的城市文明面前,以“台儿沟”为代表的乡村成了“被发现”的客体,而以“香雪”为代表的台儿沟的姑娘们也从“看”的主体变成“被看”的客体,乡村与城市就在这样的叙述站位中被各自界定。小说将“香雪们”追求“铅笔盒”背后的痛苦在充满诗意的想象和温情脉脉的语调中渲染成一种欢乐与满足,从而在“美”与“真”的对峙中淡化了“泪水”的苦涩,达成对文明进程必然性的认识与对昔日世界的无限怀恋这一双重主题。  相似文献   

18.
<正>铁凝的短篇小说《哦,香雪》被收录于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写的是名为“台儿沟”的村落在遭遇现代化启蒙之际发生的趣事。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作为中学生的必读书目,虽然写于民国时期,但所反映的乡村社会现实和人际关系,却跟改革开放之初的“台儿沟”有极大的同构性。因此,运用《乡土中国》中的中国乡土社会的属性分析《哦,香雪》,一方面利用生动形象的文学作品,深化学生对学术著作中核心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哦,香雪》是一篇散文化抒情性意味浓厚的短篇小说,也是铁凝的成名作。铁凝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文笔在这篇小说里倾注了相当多的抒情成分;但更重要的是小说受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个性解放和主情主义思潮的影响,出现了一种抒情化的倾向。也就是说,这种抒情倾向是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在一个短篇小说的感应,又是《哦,香雪》所敏锐感应的时代精神在文学上的体现。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述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乡村少女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并由此抒发了优美而内涵丰…  相似文献   

20.
《哦,香雪》是一篇值得反复重读的小说。小说中对“火车”“鸡蛋”“文具盒”等事物的叙述,表征了年轻的香雪们对“现代化”的到来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欣喜。尤其体现在叙事方式上,小说在叙述香雪“出走”时极尽笔墨,而在香雪出走之后的“回归”叙事却极尽简化。作者用“叙事落差”的叙述技巧传达了小说独具匠心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将香雪出走的叙事性质转变为一种回返时个体的精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